失眠多与肝相关,养肝不用总吃药,一个食疗方,一段时间喝一次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3 15:38 2

摘要: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夜晚:翻来覆去,眼睛瞪得比猫头鹰还亮;脑子里像被按了“循环播放”键,白天的琐事、烦心的事,一遍遍地上演?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夜晚:翻来覆去,眼睛瞪得比猫头鹰还亮;脑子里像被按了“循环播放”键,白天的琐事、烦心的事,一遍遍地上演?

第二天一早,顶着两个黑眼圈出门,心情比天还阴。失眠,已经成了不少人的“室友”,挥之不去,赶也赶不走。可你知道吗?这背后的“幕后黑手”,很可能不是脑子太活跃,而是——肝。

肝火旺、肝气郁、肝血虚……肝出了问题,睡觉自然难安。那问题来了,难道想睡个好觉,就得天天吃药、靠安眠药度日?其实不然,咱们中国人讲究“药食同源”,有些好东西,喝着像饮料,养的却是肝,稳的却是心。

那到底,肝和失眠之间有啥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有没有什么简单实用、操作性强的“喝一口就见效”的方法?别急,咱们今天就一起掰扯掰扯这事。

你可能会问:肝和睡觉有多大关系?

这问题问得妙。中医讲“肝藏血,血舍魂”,简单点说,肝功能正常,血液充足,人的魂魄才会安稳,晚上也才能睡个好觉。

现代医学也给了回应:研究发现,肝脏调节激素水平、参与代谢、协助排毒,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稳定性。肝不好,激素紊乱、毒素堆积、神经兴奋——嘿,失眠就来了。

尤其是那种“上床就清醒,一睡就醒,一醒就想事”的人,大概率肝气不舒。你以为是压力大,其实是肝火旺;你以为是年纪大,其实是肝血虚;你以为是命不好,其实是肝没养好。

情绪起伏大,是肝在“作妖”

老百姓常说:“气大伤肝。”可你知道吗?反过来,肝也能“伤气”。肝主疏泄,主管着情绪的宣泄。肝气一堵,火气上攻,不仅影响睡眠,还容易焦虑、易怒、胸闷、失控。

据《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4年一项研究显示,长期情绪紧张者,肝功能指标明显波动,并伴随入睡困难、浅眠等症状。就是说,肝气不舒,等于“情绪炸弹”,影响睡觉不说,还让人脾气越来越炸。

节气变化、地理差异,也影响肝气

你可能没注意,南方湿热地区如广西梧州、广东肇庆,春夏之交湿热交加,肝脏排毒压力大,失眠多发。而北方如内蒙古包头、河北邢台,一入秋风燥火旺,也容易肝火上升,夜不能寐。

这就好比一辆车,南方积水多,怕“进水熄火”;北方风沙大,怕“过热爆胎”。养肝,就得因地制宜。

那到底怎么判断肝出了问题?

这里给大家支几招,看看你有没有以下这些“小信号”:

晚上11点到3点间频繁醒,是肝经当令时段。

指甲易断、发黄、发干,是肝血不足的表现。

经常口干口苦、眼睛干涩,提示肝火或肝郁。

皮肤发黄、痘痘频发,肝脏排毒功能下降。

这些信号,别小看。它们就像红绿灯,提醒你该“减速慢行”,别再拿肝当“劳模”用了。

那该怎么养肝,才能睡得香?

有人说:“吃点保健品呗。”也有人说:“靠跑步、冥想调节。”这些当然也行,但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靠谱、接地气儿的方式——养肝食疗饮

咱们中国自古讲究“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心补”。今天推荐的这个方子,不费劲、不贵、也不过火,每个月喝上三五次,就能滋肝养血、安神助眠

【桑葚百合莲子饮】

你可能想笑:“这啥玩意儿?”可别小看这组合。桑葚滋阴养肝,百合清心安神,莲子补脾宁心,三者合一,比得上一场“肝胆相照”的深夜约会。

做法也简单:桑葚干15克、百合10克、新鲜莲子10克,加水煮30分钟,放点冰糖调味即可。夏天可冷饮,冬天可热服,男女老少皆宜。

关键是,喝完不会困顿,反而神清气爽,那种感觉,就像窗户被擦干净了,心也透亮了。

养肝,还得从生活的小细节做起

你以为躺着刷手机没事?错了!晚上11点是肝脏解毒的黄金时间段,你不睡,肝就得加班。长此以往,就像加班狗一样累垮。所以,早睡,比啥都重要。

此外,饮食上别老吃辣、喝酒、熬夜撸串,这些都是“肝脏杀手”。可以适当吃点绿色蔬菜,如菠菜、莴笋、油麦菜,富含叶绿素,有助于肝脏排毒。别看这绿叶菜不起眼,关键时刻能保你一夜好眠。

动一动,比什么保健品都强

现代研究发现,适量运动能促进肝血循环,调节神经系统,改善睡眠质量。尤其推荐八段锦、太极、慢跑、冥想瑜伽,这些都不会太剧烈,但效果好得出奇。

有个60岁的阿姨,住在江苏扬州,原来每晚都睡不着,后来每天早晨练太极、晚上喝桑葚百合饮,三个月后,不仅睡得香了,连气色都红润了不少。她自己说:“以前像个蔫茄子,现在像朵开花的菊。”

别忽视情绪的调节

现代心理学认为,肝气郁结常与长期压抑、焦虑、烦躁有关。你以为是睡不着,其实是太多情绪没说出来。建议大家写日记、练书法、唱唱歌,或找朋友倾诉,都是不错的“排毒”方式。

就像一壶水,盖子捂太紧,早晚得炸开。该倒出来的情绪,不妨让它流一流,排掉负面,留住宁静。

世界上,还有哪些“养肝助眠”的冷门知识?

你知道吗?芬兰赫尔辛基大学2023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森林浴(在林中静坐或散步)可以有效降低肝酶水平与皮质醇浓度,从而改善失眠。

这说明,大自然也是最好的“心理医生”和“肝脏调理师”

在日本,九州地区的老人喜欢在清晨赤脚走在湿润草地上,据说能“引肝火下行”,帮助睡眠。虽然听着玄乎,但科学解释为:通过足底神经刺激,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起到放松作用。

肝不伤,夜不慌;肝安宁,梦也香

别再把失眠当成“精神病”,也别总把安眠药当“救命稻草”。很多时候,是你的肝,在用“睡不着”提醒你:“我累了,别再压榨我了。”

睡眠不是靠拼命熬出来的,也不是靠药片解决的,而是靠你日复一日地对身体温柔以待。调好肝,稳住情绪,睡个好觉,是你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回顾一下今天说的重点:

肝功能不好,是失眠的重要“幕后黑手”。

可以通过观察身体信号,判断是否为肝气郁结或肝血不足。

通过食疗、运动、情绪调节等方式,轻松养肝,助力睡眠。

世界各地的人们,早就用“自然疗法”改善肝功能,效果不俗。咱们中国人的智慧,不在于花多少钱,而在于“顺应天道,调养有方”。喝一碗养肝汤,睡一觉好觉,人生这点小确幸,其实很简单。

你有没有一些独特的养肝方法?或者你也有失眠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探索更多健康的秘密!别忘了点赞、转发、收藏,让更多人从今天开始,睡个好觉,养个好肝!

参考文献:

[1]张晓红,王晓霞,李春光.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其调节对策[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4,40(04):405-407.

[2]刘海英,李红.基于肝主疏泄理论探讨情志与失眠的关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3,29(10):1392-1395.

[3]林彦.现代研究视角下中医“养肝安神”理论对失眠干预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24,21(01):86-89.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来源:健康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