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发有为往前赶 | 事迹展播:杨友义、许家好、冷素贞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3 13:10 4

摘要: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省司法厅组织开展了“奋发有为往前赶”安徽司法行政典型人物事迹展播活动。

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省司法厅组织开展了“奋发有为往前赶”安徽司法行政典型人物事迹展播活动。

即日起,“安徽司法”开设“奋发有为往前赶”典型人物事迹展播专栏,宣传展播全省司法行政各行业各领域典型人物事迹,持续讲述法治为民好故事,不断传播安徽法治建设好声音,充分展示司法行政机关良好形象。

01 杨友义:

做一名精细化立法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人物简介

杨友义,合肥市司法局立法处处长

杨友义,现任合肥市司法局立法处处长。自2017年从事立法工作以来,她先后承办了《合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合肥市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等48件涵盖重点领域和多项新兴领域法规规章的起草审查工作,承办的《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等多件立法项目入选“全省行政立法十件大事”。

八年来,她的辛勤努力与执着坚守,不仅为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合肥样本”,也推动着她不断载誉前行:2023年4月,她获评“2022年度法治安徽专项劳动和技能竞赛十大标兵”“安徽省金牌职工”称号。

注重精细选题,丰富地域有效法治供给

“如何平衡立法需求较多与立法资源有限的矛盾?”这是对立法者智慧的考验,也是杨友义经常思考的问题。为此,她与同事们完善立法前评估制度,坚持“四个聚焦”的立项原则,梳理相关提案建议,科学编制立法计划,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准法治保障。近3年来,她先后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应用促进条例、邮政快递管理办法、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等法规规章的立法进程,为地方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有力的制度保障。

注重精准施策,推动立法质效稳步提升

杨友义与同事们在新兴领域和重点领域持续探索发力。2023年,她在气象灾害防御立法中确立“小切口”推进思路,制定出台《合肥市暴雨灾害应对规定》,提升立法资源使用效能。2024年,她在修订《合肥市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中,对广场舞、夜间施工等公众重点关注问题,以操作性强的法治举措守护公众“安静权”。2025年,她在审查修订《合肥市地名管理办法》时,提出了一系列破解合肥市地名管理难题的新招实招硬招,筑牢民生关切“最后一公里”的法治屏障。

注重精密设计,推进立法制度更加优化

“合肥作为省会城市,立法起步早、基础牢,但新时代有新要求,我们不能吃老本,必须进一步完善机制筑牢根基。”杨友义这样说,也这样做。近年来,她推动《合肥市政府立法协商工作实施办法》修订出台,实现了立法协商工作的“提速升级”;先后就《合肥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等开展立法协商,在地方立法中凝聚更多政协委员的专业智慧;牵头调研起草《合肥市公众参与政府立法促进办法(草案)》,把民意融入立法的全过程,确保立法更好回应公众新需求新期待。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时光荏苒,杨友义在八载立法春秋里见证了合肥市48部法规规章的审议通过和生效实施。她用心学习立法、用心思考立法、用心奉献立法,用奋斗实干为法治建设贡献更多智慧。

02 许家好:

三十三载坚守 忠诚履职勇担当

人物简介

许家好,省南湖强制隔离戒毒所警戒护卫大队党总支书记、三级高级警长

省南湖所训练场上,50多个年轻的身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不远处,有位老民警两鬓斑白,声音洪亮,一遍遍地指导着动作,他就是南湖所民警许家好。

1992年,他第一次穿上警服,一晃已是33年。

“无人区” 的第一步

2009年9月,许家好摒弃了所有顾虑,主动请缨到艾滋病专管中队工作。

灯光在黑暗中格外刺眼,许家好手里捏着全省第一批艾滋病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名单,这是安徽省戒毒工作的一片“无人区”。

“许队,艾滋病戒毒人员太难管理……”话没说完,却说出了所有人的顾虑,没人知道该怎么和他们打交道,连靠近都需要勇气。

第一次进戒治区,戒毒人员张某突然站起来,通红的眼睛盯着他:“你敢过来吗?”许家好的手心攥出了汗,却一步步走到对方面前:“我叫许家好,以后有啥难处,跟我说。”

那天晚上,他在办公室待到天亮,笔记本上写满了观察:“张某眼神躲闪,可能怕被歧视”“李某总摸手腕,像是有皮肤病”。后来,字迹变成了几十篇案例,最早的那篇,页眉处有他写的:“干就干到极致,没什么完不成。”

将党总支攥成“一股绳”

2021年秋,警戒护卫大队办公室。

许家好看着眼前的名单,在这个一百多人的单位当书记,既是一份组织给予的信任,也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老民警说“以前都这么干”,年轻民警说“工作要有新办法”,开会的时候往往讨论半天,都出不来一个结果。

晚上许家好在日记本上写:“老的是经验,新的是活力,缺的是串起来的线。”

后来,“1+4+N”工作思路就这么琢磨出来了。他在开会时说:“总支是根绳,四大板块是四根线,咱每个人都是绳上的结,攥紧了才有力气。”

有次开支部会,老民警老郑嘟囔:“那些线上办公,我弄不懂。”许家好没说话,第二天带着小李去老郑办公室,小李手把手教他用软件,老郑则给小李讲起了20年前的往事。

2023年,大队党总支挂上“先进基层党组织”牌子时,许家好站在牌子前,看着来来往往的民警,突然觉得,那根“绳”真的攥紧了。

青年民警的“许教练”

2025年4月,大比武比赛现场。

当结果出来时,小陶就跑过来抱住许家好:“许书记!我们拿奖了!和射击队一样都得三等奖!”在全省几十个队伍中脱颖而出,他们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这次大比武,许家好担任南湖所手枪射击和综合体能的教官。为了这个奖,他带着障碍跑队员练了3个月,膝盖疼得晚上贴膏药,第二天照样站在射击场上,和射击队员说:“再来一遍,枪口再往下瞄一点。”

休息的时候,许家好总是搬个小马扎坐在队员中间。“过障碍的时候,落脚千万要稳!”他和队员程卓开玩笑说,“咱们是警察,每一步都要走稳。”

程卓红着脸点头,许家好却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沟壑:“97年我参加大比武的时候,比你还紧张呢。”

结束后,许家好回了趟办公室,走到门口,看了眼门上的对联:“清风绕南湖,高洁似劲松。”他打开了窗户,温暖的风带着春天的气息迎面而来,像33年来的每一天,温柔又有力量。

03 冷素

深耕法治沃土 淬炼监督利剑

人物简介

冷素贞,阜阳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科四级主任科员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浪潮中,行政执法监督是守护公平正义的重要屏障。冷素贞以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感与匠心筑根基的使命感,在这片法治沃土上深耕不辍,用实干与创新淬炼出一把守护公正的监督利剑。

初心如磐,筑牢执法规范基石

自 2019年投身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以来,冷素贞始终以 “法治建设排头兵”自勉。全市1.5万余名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资格管理、证件换发等工作,她都以绣花般的细致打理得井井有条。连续五年牵头组织全市行政执法资格认证考试,近1万人次考生通过她严格把关的“准入关”,阜阳市考试通过率稳居全省首位,实现“零差错”纪录。

为破解执法人员“学习难”,她创新搭建微信版在线题库,让“指尖学法”成为常态。这一举措被省司法厅作为典型经验推广,还登上《安徽法治报》等媒体,成为基层执法培训的亮丽名片。

攻坚克难,织密制度规范网络

面对乡镇(街道)执法“不知如何下手”的困境,她带队编制《综合行政执法工具箱》,涵盖赋权依据速查、执法流程图示等七大模块,像一本“执法百科全书”,让基层执法从“摸着石头过河”变为“按图索骥”。针对“同案不同罚”“一刀切”等群众痛点,她制定《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工作指南》,给执法尺度装上“校准仪”;起草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工作规则等制度,为执法行为划好“斑马线”。这些制度像一张严密的网,兜住了执法规范的底线。

精进不休,磨砺专业能力锋芒

在复杂的执法争议中,冷素贞总能以精准素养化解难题:协调公管与财政部门的处罚衔接、厘清消防与市监部门的场所规范、解读城管与住建部门的噪音防治适用……她用专业让分歧达成共识。她参与修订全省行政执法资格认证通用法律知识考试题库,字斟句酌打磨每道题;带队参加全省执法监督业务技能竞赛,经多轮角逐斩获团体一等奖、个人二等奖,让“阜阳实力”闪耀赛场。

守正创新,奏响法治建设强音

“监督是为了让执法更规范,让群众更满意。”带着这一理念,冷素贞创新推出《行政执法评估指标》,通过市县联动、交叉互评开展试评估,像给执法工作做“全面体检”。

她组织技能竞赛、“我为法治阜阳献计”等活动,把脉问诊执法难题,形成“乡镇综合执法规范化体系”等特色经验,多次入选“安徽省行政执法十件大事”。其中“行政执法评估助推执法规范”获评“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让阜阳执法规范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如今,冷素贞仍在法治建设路上步履铿锵。她以信念为犁,深耕法治沃土;以智慧为火,淬炼监督利剑,守护着公平正义的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策 划

安徽省司法厅宣传教育处

安徽省法治宣传和研究中心

编辑:黄阳阳

校对:方航、辛文

审核:徐春节

安徽省司法厅出品欢迎投稿到邮箱sft7000@163.com

看完记得点个“

赞”“

来源:安徽司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