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市场持续上行,主动权益类基金展现出显著超额收益。数据显示,截至8月1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内收益率达13.94%,超越被动指数型基金指数(8.28%)和沪深300指数(3.05%)。尽管基金业绩表现好、资金吸引力足,但部分绩优基金为保障稳定运作及持有人利
伴随市场持续上行,主动权益类基金展现出显著超额收益。数据显示,截至8月1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内收益率达13.94%,超越被动指数型基金指数(8.28%)和沪深300指数(3.05%)。尽管基金业绩表现好、资金吸引力足,但部分绩优基金为保障稳定运作及持有人利益,已开始实施限购措施。
近日,中欧基金发布公告,旗下由基金经理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自8月11日起实施申购限额,单日单账户最高申购金额设定为10万元。数据显示,截至8月8日,中欧医疗创新年内收益率达62%,近一年回报率突破80%,在同类产品中表现突出。
二季报显示,该基金前十大持仓股集中于创新药及其产业链企业,其中三生制药年内涨幅接近400%,其他重仓股如科伦博泰生物-B、康方生物、药明合联等均表现强劲;二季度末该基金规模攀升至81.1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20%,反映出投资者对医药板块的重新青睐。
在最新定期报告中,葛兰明确表达了对创新药长期发展前景的坚定看好。她指出,一方面在ADC、双抗、多肽等前沿领域,国内企业的竞争力正逐步获得全球认可,已成为跨国药企管线布局的重要伙伴,后续仍有多个品种存在海外授权预期。另一方面,国内政策层面也在持续优化,支持研发效率与质量提升,完善多元化支付机制,以及投融资渠道进一步疏通,这些都有望持续支持创新药企业的发展。
随着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延续,医药、科技等高景气板块持续吸引资金,基金公司“主动限购”的举措或将成为常态。业内人士分析,限购是绩优基金应对资金快速涌入的常规手段:一方面,短期资金的集中涌入易导致基金规模过快膨胀,可能超出基金经理策略容量的最优范围,影响组合调仓灵活性与投资效率,甚至摊薄既有持有人的潜在收益;另一方面,部分热门板块在经历显著估值修复后,其后续波动性可能加大,限购有助于引导投资者理性分批布局,减少因短期追涨行为带来的潜在风险暴露。
对于限购是不是说明基金经理开始担心市场进入高位的疑问,多家基金公司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实施限购更多是基于基金平稳运作的需要,并不意味着对后市不看好。投资者在决策时仍需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进行审慎评估,树立长期、理性的投资理念,避免盲目跟风。
编辑:侯宜均
来源:陕西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