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东北亚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尚品沙棘-非遗草编工坊”的展台格外醒目。鲜榨沙棘汁、沙棘养生茶、沙棘冰激凌等创新产品琳琅满目,参观者们争相品尝这些来自辽宁本溪山野的珍馐。
尚春玲(左)传授草编技艺。
2025东北亚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尚品沙棘-非遗草编工坊”的展台格外醒目。鲜榨沙棘汁、沙棘养生茶、沙棘冰激凌等创新产品琳琅满目,参观者们争相品尝这些来自辽宁本溪山野的珍馐。
“2016年我们刚开始种植沙棘时,乡亲们都笑我是‘种刺猬’。”农工党本溪南芬支部副主委尚春玲回忆创业历程时笑道。如今,她创办的沙棘种植专业合作社已联合25户农户,种植165亩沙棘林,带动100余名当地农民就业。“现在这些‘刺猬’变成了‘金疙瘩’,每亩能给农户带来近3000元的收益。”
为了打造名副其实的“辽宁优品”,尚春玲带领团队与辽宁省农科院展开深度合作。“我们研发的鲜榨沙棘汁,完整保留了果实中的维生素C和类黄酮。”她拿起一瓶果汁向参观者展示。
首家落户南芬区的“尚品沙棘-非遗草编工坊”里,沙棘产业链正不断延伸。沙棘面包、沙棘酒等创新产品相继面世,让这个传统农产品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们要让沙棘从‘土特产’变成‘时尚品’。”尚春玲说。
除了“辽宁优品”的舌尖魅力,尚春玲带来的另一张本溪名片——非遗草编,同样在展会现场惊艳四座。
寻常可见的玉米叶,在尚春玲和匠人团队手中仿佛被赋予生命,经巧手编织,转眼化作永不凋谢的“花朵”、栩栩如生的“飞鸟”、美观实用的“提篮”……展台前,有银发老人驻足凝视回味乡愁,有中年人拍照记录传承之美,还有年轻人举着手机直播技艺魅力。传统与现代在此碰撞出奇妙火花。
草编工艺品不仅是传统技艺的载体,更承载着东北农耕文明的记忆。通过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尚春玲让草编从实用农具升级为兼具艺术价值与生活气息的文创产品,让非遗技艺走出博物馆,融入日常生活场景。
作为非遗传承人,尚春玲将草编技艺培训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她将草编技艺培训与村民增收相结合,既解决了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的困境,又为农村妇女、留守老人提供了灵活就业岗位,让非遗成为带动乡村经济的“活资产”。
展会现场,尚春玲娴熟地演示着草编技艺,灵巧的双手将普通的玉米叶变成栩栩如生的玫瑰花。“每片叶子都有自己的纹理,我们要顺应它的特性来创作。”她一边编织一边讲解,“这就像我们做乡村振兴工作,要因地制宜。”
“农产品是乡村振兴的根基,非遗文化是灵魂。”尚春玲这样阐释她的发展理念。骨子里闲不住的她,从理发店起步,历经农家乐、黑木耳种植等多个创业阶段,最终找到了沙棘产业与非遗传承的结合点。
面对未来,尚春玲充满信心:“我们要让‘辽宁优品’走得更远,让非遗技艺活得更精彩。这既是对家乡的回报,也是作为农工党党员的使命。”
夕阳西下,展馆内的人群渐渐散去,但尚春玲的展台前依然热闹。几位参观者正围着她详细了解产品细节,而她的手边,几片金黄的玉米叶仿佛正在织就新的希望。(曹静婧)
来源:团结报党派e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