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师,这个甲骨文像一只小鸟!"在江苏省苏州市小学的书法教室里,孩子们正围着一块块自制"汉字演变卡",兴奋地辨认着古老的文字符号。这是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萤火之行"实践团队开展的"汉字探秘"课程,志愿者们用简单的沙盘、黏土等工具,带领乡村学生穿越三千年的汉字
中国青年网苏州8月2日电(通讯员 陆书乔)
"老师,这个甲骨文像一只小鸟!"在江苏省苏州市小学的书法教室里,孩子们正围着一块块自制"汉字演变卡",兴奋地辨认着古老的文字符号。这是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萤火之行"实践团队开展的"汉字探秘"课程,志愿者们用简单的沙盘、黏土等工具,带领乡村学生穿越三千年的汉字长廊。
一、汉字起源:从甲骨文到现代楷书
"大家看,这个符号像不像一个人张开双臂?"志愿者指着自制的"汉字演变时间轴"向学生们讲解。这条长达5米的时间轴用旧挂历背面绘制,清晰地展示了"日"字从甲骨文的圆形带点,到金文的方正,再到小篆的圆润,最后演变为现代楷书的全过程。
课堂上最受欢迎的是"汉字猜猜看"游戏。志愿者们用硬纸板制作了上百张卡片,正面是甲骨文或金文,背面是现代汉字。"这个画着三条波浪的是'水'字!"、"那个有眼睛有手的肯定是'看'字!"孩子们争相举手,教室里充满欢声笑语。
二、书写体验:多种材质的汉字创作
为了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不同时代的书写方式,团队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
沙盘书甲骨:在装满细沙的木盘里,学生们用树枝模仿古人刻写甲骨文黏土塑金文:用彩色黏土在硬纸板上塑造立体的青铜器铭文毛笔写小篆:在废旧报纸上练习秦朝统一文字的风格活字印刷术:用橡皮雕刻简易活字,体验北宋毕昇的发明"我最喜欢用黏土做字,"五年级学生举着他的"作品"说,"这个'车'字就像真的战车一样威风!"志愿者注意到,通过动手实践,孩子们对汉字结构的理解明显加深,错别字也减少了。
三、汉字智慧:偏旁部首里的学问
"为什么'江'、'河'、'湖'都带'氵'?"、"'明'字为什么是'日'加'月'?"志愿者通过自制的"偏旁部首转盘",引导学生发现汉字构形的规律。学生们分成小组,用旧杂志剪贴偏旁,组合成新的汉字,创作出"汉字树"、"偏旁花园"等作品。
团队还设计了"汉字侦探"活动,让孩子们在校园里寻找隐藏的汉字元素。测量篮球架上的"十"字形结构、观察树叶的"木"字形叶脉、研究砖墙的"田"字格排列......"原来汉字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活动日记中写道。
四、文化传承:从识字到明理
课程最后,志愿者们特别设置了"汉字里的美德"环节。通过分析"信"(人+言)、"孝"(子+老)、"友"(两手相交)等字的构形,讲解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做人要言而有信,就像'信'字告诉我们的。"六年级的学生在分享会上说。
结课时,每个学生都收到了一本手工装订的《我的汉字故事书》,里面记录了他们这十天创作的文字作品。
来源:萤火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