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阳科技收购通联金服,进军中小银行信用卡市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2 21:26 1

摘要:天阳宏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阳科技”,300872)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上海通联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下称“通联金服”)及相关公司的部分股权。目前,公司已与通联金服签署《战略合作暨投资意向框架协议》。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付乐 北京报道

天阳宏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阳科技”,300872)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上海通联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下称“通联金服”)及相关公司的部分股权。目前,公司已与通联金服签署《战略合作暨投资意向框架协议》。

8月11日,天阳科技副总裁兼董秘甘泉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关于与通联金服合作的主要驱动因素是,通联金服和天阳科技在战略及业务上存在互补与协同。比如天阳科技的信用卡业务在行业处于优势地位,通联金服则涉及信用卡和消费金融系统SaaS运维服务,二者虽都面向银行,但客户群体不同。天阳科技主要服务于能自建信用卡核心系统的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通联金服则服务于采用SaaS模式的中小银行。若交易成功,双方则能更好地服务客户,实现“1+1>2”的效果。

完善信用卡服务生态

公告显示,通联金服与天阳科技在行业赛道、客户定位、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系统运维等方面具有高度匹配性,通过本次对外投资,可以在信用卡系统及消费金融系统服务领域形成紧密协同,构建差异化的技术优势和高效的服务体系,巩固及提升天阳科技在信用卡及消费金融系统服务领域的竞争优势。在本次对外投资后,双方将在技术、产品、商务范围内开展战略合作。

天眼查显示,通联金服成立于2010年,以服务外包形式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后台业务技术服务,为商业银行提供数据库的运维服务、机房托管服务,以及银行卡发卡业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和系统方案等。

甘泉介绍道,通联金服与天阳科技的匹配度主要体现在信用卡和消费金融领域,可概括为银行大零售领域。双方客户具有互补性,业务具备合作基础。以往天阳科技在信用卡核心系统领域的服务范围未能覆盖中小银行,而若此次股权合作达成,其信用卡业务合作便可顺势展开,从而将信用卡解决方案的服务延伸至更多中小银行客户。不过,这一服务范围的拓展仅针对信用卡领域。事实上,天阳科技的对公信贷、数据风险营销等方案已覆盖城商行、农商行等众多银行。

甘泉称,若交易成功,天阳科技的服务客户范围会延展至更多中小银行,通联金服则可借助双方技术合作,提升自身系统的架构、性能和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其客户,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本报记者表示,首先通过此次收购,天阳科技在信用卡系统及消费金融系统服务领域形成协同效应。这意味着公司不仅能够扩大其市场份额,还能借助通联金服在这些领域的技术和服务优势,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

关于收购股权的方式,记者获悉,目前尚不确定是全资收购还是部分收购。“此次发布公告并非因为谈判接近完成,而是由于通联金服股东数量多,希望将双方合作意图公开,让市场同时接收信息,以便各方做出投资决策。”甘泉表示。

公告还提到,本次交易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当前,估值、收购比例、交易对手等关键交易信息均未确定。不过即便交易未达成,对天阳科技也不会有经营风险,公司会尽力与各方沟通,达成共识以推进交易。”甘泉表示。

甘泉称,现金收购股权会对天阳科技的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率产生一定影响,但公司自有资金充沛,且目前负债率较低,现金支出在可接受范围内。

“对于本次合作,双方虽均表示尚处于筹划阶段,但双方在该领域的技术合作、产品合作和商务合作的路线图已经清晰。”甘泉表示。

甘泉称,面向未来,天阳科技将开启“产品化+专业化”之路,尤其是借助双方在信用卡及消费金融领域的客群基础,信用卡核心及外围系统、风险管理等零售金融领域的经验。下一步,双方将探索联合拓客,加深与客户的现有合作深度,提升单个客户的价值,承接区域银行数字化转型中的系统运维与业务运营综合性需求,提升客户及业务规模。

差异化竞争是关键

天阳科技成立于2003年,2020年上市,创业板注册制改革首批上市企业之一,定位于银行IT解决方案供应商,业务板块包括咨询、金融科技、数字金融和金融IT服务。

4月29日披露的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天阳科技实现营业总收入4.87亿元,同比下降0.19%;归母净利润2559.64万元,同比下降71.88%;扣非净利润亏损241.78万元,上年同期盈利4393.68万元。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天阳科技称,主要受大环境影响,银行息差收窄、经营质量下降,导致银行IT投入收缩,这一情况在服务银行的金融科技公司中较为普遍,并非个例。

“考虑到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差异化是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与通联金服的合作,天阳科技能够在部分细分市场的技术和服务上实现互补,提高产品竞争力。”江瀚补充道。

江瀚认为,一方面,当前信用卡及消费金融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随着消费者支付习惯的转变和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市场对于高效、便捷、安全的支付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

另一方面,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信用卡和消费金融市场将进一步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这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也使得金融机构提高了风险管理能力和运营效率。

当前,零售金融领域的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态势。除了传统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平台旗下的金融科技平台等,也纷纷加大布局。传统银行凭借广泛的客户基础占据一定份额,但在智能化响应速度上不如金融科技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则以灵活的产品,以及对下沉市场的触达能力实现规模扩张。而互联网平台凭借庞大的用户数据,在获客和用户留存方面表现突出。

随着监管对合规和风控的要求越来越严,机构在智能风控、精准营销等方面花费了更多精力,能否构建起“技术+场景+风控”的竞争优势,是机构在角逐中生存的关键。这也倒逼中小机构通过合作或技术引进等方式加高护城河,避免被市场淘汰。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张志伟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