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小店生存危机加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2 21:00 3

摘要:位于诺谷(Noe Valley)的零售店主多娜·泰勒(Dona Taylor)指出,该社区热门的第24街已连续七年没有新零售店开张,鞋店更是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健身房、医疗机构等服务性企业。“光健身房就有六家,还在开新店。”她说。

旧金山以各具特色的社区而闻名,小商铺曾是这些社区的灵魂。然而,近年来,受高租金、激烈竞争和高人力成本冲击,越来越多传统“小店”消失。「链接」

在拥抱创新与保留历史之间,旧金山长期处于拉锯。一方面,市民口口声声称爱惜这些家庭经营的小店,另一方面却沉迷于网购——这种消费习惯正悄然侵蚀实体零售。

位于诺谷(Noe Valley)的零售店主多娜·泰勒(Dona Taylor)指出,该社区热门的第24街已连续七年没有新零售店开张,鞋店更是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健身房、医疗机构等服务性企业。“光健身房就有六家,还在开新店。”她说。

与此同时,一些提供独特体验的店铺逆势吸引顾客。例如,Moonshot Studio允许顾客自调香氛、制作蜡烛,吸引不少年轻人拍摄视频上传到Instagram和TikTok,带动曝光度。但店主特丽莎·菲茨杰拉德(Teresa Fitzgerald)坦言,高租金依旧是沉重负担,“高额的工资、税费、水电,加上租金和设备成本,压力巨大。”

在海斯谷(Hayes Valley),本地小店寥寥,大多为连锁品牌门店,背靠母公司,抗风险能力更强。而独立药房的处境尤为严峻。上世纪70年代,旧金山有约300家独立药房,如今仅剩20家,其中唐人街仅存3家。韦尔曼药房(Wellman’s Pharmacy)店主罗彼得(Peter Lo)自1987年经营至今,直言保险公司报销率下降,加之大型连锁“倾轧”,让小药房难以为继。

为保留这些社区命脉,旧金山市议员陈诗敏(Connie Chan)提议立法设立独立药房特别工作组,协助统一批量采购处方药,以批发价供应,帮助低收入居民减轻用药负担。同时,她还推动简化员工接管程序,让有意愿的员工在店主退休时能筹资购买店铺,防止老字号被迫关停。

罗彼得表示,小店能留住顾客,靠的不只是商品,而是语言服务与信任。“有些家庭来了一代又一代,他们信任我,不仅仅把我当药剂师,更是朋友。”他说。

在城市商业结构不断重塑的当下,旧金山的小商铺正面临一场生存与消亡的赛跑。若无有力政策和社区支持,这块承载着市井记忆的“布料”,或将被大规模撕裂。

来源:美国侨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