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到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是一定要去参观的,90年代去过一次,家里一直还摆放着当年在这买的大炮模型摆件。
来到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是一定要去参观的,90年代去过一次,家里一直还摆放着当年在这买的大炮模型摆件。
鸦片战争博物馆是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下辖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海战博物馆、威远炮台旧址、沙角炮台旧址4个管理点,是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见证。
我们从蒋光鼐故居出发,几公里约20多分钟到达林则徐纪念馆。
清末,大量涌入的鸦片对国人的残害,正如博物馆里的这句:鸦片为中国之巨害,其杀吾国民,甚于干戈、防疫、饥馑之患。
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
1839年初,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奉旨赴粤查办鸦片,在广大官兵民众的支持下,收缴鸦片237万斤。
1839年6月,这两百多万斤的鸦片就是在这里销毁的。
现在看着很普通的两方水池,青黄色的池水,倒映池边绿树,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沉重的印记--虎门销烟池。
池边立着“林则徐虎门销烟记”的石碑。
当年,为了彻底销毁鸦片,采用“海水浸化法”,林则徐在此挖了这两个池子,池底铺石,四周订板,前设一涵洞,后挖一沟渠。
销烟时先从沟渠中引海水入池,池中撒盐成卤,所有烟土,切成四瓣,投入卤中,浸泡半日,然后将整块的烧透石灰抛入池中,顷刻间池中沸腾,民夫持铁锹木耙,来回搅拌,颗粒悉化。
待退潮时,启放涵洞,烟渣随浪流向大海,再用清水反复刷洗池底,不留一点余渣。
就这样林则徐率领一干官员民众,用了23天的时间,共销毁缴获的鸦片237万斤。
为了纪念,人们在这里建了林则徐纪念馆,现在叫“鸦片战争博物馆”。
这是一座以古炮台为造型的建筑,是一座主题博物馆,以林则徐销烟为主线,展现了那一段悲壮的历史。
里面陈列着关于抗英、销烟的一些历史物件,各种鸦片烟具的展示和林则徐手迹等珍贵的实物资料。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虎门销烟后一年,民族英雄林则徐就被清廷革职查办,发配伊犁。
他在新疆推广坎儿井,修建水渠,造福一方百姓,新疆就有了“林公渠”,这是后话。
言归正传,林则徐离开虎门之后,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也从虎门揭开了。
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就从隔壁的威远炮台打响了。
广东水师提督提督关天培等率军英勇抗击。
威远炮台就在虎门大桥下面,距鸦片战争博物馆约7、8公里,20多分钟不到的车程。
威远炮台,由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为加强珠江口防御,于道光年间而建,与镇远、靖远二炮台组成品字型,为虎门要塞重地。
威远炮台共有40多个炮位。
曾是潮州总兵李廷钰和守军于1841年1、2月份浴血奋战的地方。
现在还能看到弹痕密布的炮台,可以想象当年的战斗的惨烈。
那里也有一座博物馆,叫做海战博物馆,以鸦片战争为主题。
馆中陈列着清代的各种火炮、火枪、刀剑等;有关天培将军身中十二弹的战袍,林则徐销毁鸦片的青铜秤砣等,还有当时英军战舰遗留的航海日志、林则徐手书销烟奏折原件等,为研究鸦片战争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博物馆左边有一座玉虚古庙,这里中销烟期间存放鸦片的场所。
玉虚古庙供奉的是北帝,后人把林则徐、邓廷桢等都供奉入庙。
虎门销烟成为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而鸦片战争则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促使中国社会各阶层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来源:一池翠萍柳生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