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家庄从7月1日开始向市民开放人防工程避暑纳凉场所7处,开放总面积8.43万平方米,日均接待能力超3000人,每日开放时间为10:00至17:00,计划开放两个月。
虽已立秋,但30多度的高温依然是天气的主角,在石家庄槐安西路和红旗大街交叉口的地下却藏着20℃的纳凉好去处。
石家庄从7月1日开始向市民开放人防工程避暑纳凉场所7处,开放总面积8.43万平方米,日均接待能力超3000人,每日开放时间为10:00至17:00,计划开放两个月。
石家庄市通山工程保障中心副主任任海东:这里是石家庄市通山工程纳凉点。这儿是河北省最大的单体人防工程,建筑面积70812平方米,目前开放面积是0-4号电站的2万平方米。
长城新媒体记者 刘澜澜:避暑纳凉点里有多凉快呢?现在石家庄外面的气温是31℃,而避暑纳凉点的温度只有20℃,我现在穿短袖还有点凉。这里虽然在地下,但是空气很流通,一点也不闷,这是怎么做到的?
石家庄市通山工程保障中心副主任任海东:石家庄通山工程避暑纳凉点安装了通风系统,保障了空气的流通,同时还有工作人员进行一天两次的巡检,保障通山工程避暑纳凉点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石家庄市通山工程保障中心负责通山工程避暑纳凉点建设,委托第三方公司对通山工程主通道及工程伪装房进行招商、运营,在工程内增设陶瓷制作体验、休闲健身中心以及部分便民服务设施,方便市民来这里休闲乘凉。
石家庄市民姚女士:好几个邻居都告诉我,说他们在这边挺有意思的,又凉快,既有好玩的,又有好吃的,还能学到知识。
石家庄市国动办动员四科科长赵梅芳:之所以把人防工程设为避暑纳凉点,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人防工程深埋地下,受外界气温影响小,夏季天然低温,大约是20℃左右,适合避暑;另一个方面是平战结合理念,通过战时防空、平时服务民生的模式,提升人防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公共服务功能。下一步,我们将提升石家庄市避暑纳凉点的设备设施建设,增设便民服务,加强安全管理,深化宣传,让更多市民享受公共避暑服务。
文 案:刘澜澜
配 音:刘澜澜
摄 像:王棋 姚佩珊
后 期:姚佩珊
海 报:韩建强
来源:长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