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方数据也支持了这些现象:在今年3月举行的上海微短剧大会上,华策影视集团总裁傅斌星表示,目前我国的微短剧市场规模已经逼近长视频市场的70%。与此同时,长剧市场份额却在不断萎缩,长视频用户在头五集的弃剧率高达50%。
“短剧看多了之后,已经完全看不进去长剧和电影了。”某社交媒体上,有很多网友发出这样的感叹,底下也有很多人表示赞同。
各方数据也支持了这些现象:在今年3月举行的上海微短剧大会上,华策影视集团总裁傅斌星表示,目前我国的微短剧市场规模已经逼近长视频市场的70%。与此同时,长剧市场份额却在不断萎缩,长视频用户在头五集的弃剧率高达50%。
电影行业更惨,2024年短剧市场规模已经超越电影票房。
关于短剧为什么会超越长内容的分析已经很多了,比如适配当下用户碎片化时间的特点,比如短视频导致用户注意力时间变短从而看不进去长视频,比如短剧节奏快,反转更快所以抓眼球,以及一些产业端的原因,短剧成本低回本周期短,投资风险低等。
但在剧风仔看来,这些分析还是太偏产业视角了,这正是传统影视行业的傲慢。实际上,短剧之所以能与长剧、电影这样的长内容分庭抗礼,核心是短剧不仅时长短小精悍,关注的颗粒度很也更细,跟长剧、电影关注的最小单元一般是一个情节不同,短剧关注的颗粒度是台词。
一个情节一般是15分钟左右,长剧的编剧一般以一个情节为单元进行创作。只要情节是符合当下用户情绪的,就能过过审、拿到投资,具体到每一句的台词,也许不是那么切中用户需求也没关系。所以你就能看到很多台词非常悬浮的剧。比如《难哄》作为晋江 IP 改编剧,情节看似符合当下用户对甜甜恋爱的期待,演员也是俊男美女,且自带流量,原本被寄予厚望。但播出后口碑滑坡,台词被痛批为 “工业糖精”。例如 “我至死都会暴烈地爱你”“你的世界只剩下光了” 等台词,充满中二言情小说的廉价感。
反观最近热播的短剧《念念有词》,第一集中女主的第一句台词就是“早八别喊我,帮我答个到就行”,让很多女大学生直乎这不是我本人吗?接下来的那句“我是拼好饭中毒上天堂了吗”更是让大学生们破防,这剧好像在他们的生活里按了监控。
短剧的核心是 “即时刺激”,要求每句台词、每个镜头都可能直接指向冲突,如误会、反转、爽点,用户不需要铺垫就能获得情绪反馈,类似短视频的 “秒懂” 逻辑。而长剧的情节需要 “铺垫 - 推进 - 爆发” 的完整链条,15 分钟的情节可能包含人物关系铺垫、矛盾酝酿,最终在结尾形成小高潮,信息密度更低、节奏更缓,依赖观众的 “持续投入”。
这种差异本质是创作思维的差异:短剧追求单个情绪的精准狙击,而长剧、电影意在营造一种更加丰富的世界观表达。
这种差异精准命中了当下用户的注意力特征:碎片化时间里,人们更倾向于 “低投入高回报” 的内容,短剧的 “短颗粒度刺激” 恰好适配了这种需求。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颗粒度不是 “时间单位”,还是情感维度上的。短剧对用户心理的“秒级洞察力”才是其碾压长剧的底层逻辑。
长剧也许洞察到了当下年轻人的反崇高、喜欢自嘲的倾向,于是设计了一个自认为很贴切的情节来说明这一点,但是短剧一句“我是拼好饭中毒上天堂了吗”就实现了,根本不需要铺垫15分钟。
这种情感洞察的颗粒度的细化不仅是横向,也是纵向的。长剧以为自己紧跟时代,殊不知当下的社会热点日新月异,2023年跟2024年的社会环境就差别很大,更别说很多项目从剧本、立项到拍摄、播出需2-3年,最初精准的洞察播出时已成“出土文物”,比如很多2025播出的职场剧仍在批判996,但社会关注点早就转向“35岁被裁找不到工作”的议题。
爱奇艺CEO龚宇强调D2C(直接面向消费者)模式是长视频未来发展的方向。在D2C模式下,创作者可以通过平台公共服务直接将内容呈现给用户,由用户决定作品的票房收入和影响力,从而建立更加公平的内容生态。
但剧风仔认为,长剧并不是没有优势,比如《哪吒2》之所以创造中国影史票房记录绝不是因为几句“还吃呢,收你们来了”这样的经典台词,而是其工业化体系的极致表达和用大情节构建起来文化共情深度。
《哪吒2》用时间换取情感密度,超越短剧的“秒级刺激”。这部电影用将近3小时将哪吒的"反抗精神"从古典的"反父权"转化为更具现代性的"反天道、反规则",既保留了文化根源,又融入了当代价值观。影片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台词不仅是角色宣言,更成为观众对现实困境的投射。这种深度的文化创新和价值观表达是短剧难以承载的。
所以面对短剧的狙击,长剧并不是没有机会,一方面学习短剧细化到台词的用户洞察,另一方面不要放弃自己擅长的文化共情构建,情感深度共鸣爆发的影响力是短剧们无法比拟的,这也正是《哪吒2》们成功的原因。
欢迎提供一手新闻线索
欢迎投稿,讲述你一线的真实经历
一经采用,将获得丰厚奖金
来源:阿丽撩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