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好人汤原县许敬山 : 用承诺编织非凡梦想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2 19:48 2

摘要:在广袤无垠、承载着希望与挑战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田野上,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有幸邂逅了许多令人心生敬意的“农推人”。他们以脚步丈量沃土,以智慧点亮心灯。而在璀璨的群星中,汤原县那位家喻户晓的“龙江好人”—许敬山,以其独特的光芒,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里。

在广袤无垠、承载着希望与挑战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田野上,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有幸邂逅了许多令人心生敬意的“农推人”。他们以脚步丈量沃土,以智慧点亮心灯。而在璀璨的群星中,汤原县那位家喻户晓的“龙江好人”—许敬山,以其独特的光芒,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里。

“农推人”对故土与风物最深沉的爱

初识许敬山,是在汤原县进行佳木斯木耳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核查现场。时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的他,作为全省闻名的食用菌与中药材技术专家,无论是佳木斯木耳还是汤原五味子的申报,都倾注了“农推人”的智慧与心血。最难忘的2021年北京,在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家评审会上,他从容不迫,手持一串红艳饱满的汤原五味子鲜果,邀专家细品,娓娓道来其悠远的人文历史、独特的生长环境、精耕细作的栽培模式……那一刻,我清晰触摸到一个“农推人”对故土与风物最深沉的热爱。从此,我常分享他的文学作品。那些浸润着泥土芬芳的文字,总能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动。他写汤原,写药材,写稻米,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农业的赤诚。尤其那篇《五味人生》,由物及人,引人深省。我从中读到了他对“三农”事业的挚爱,更读懂了他那“甘”为先锋、“酸”砺初心、“辛”耕热土、“苦”铸担当、“咸”聚活力的精神品格。正是这样一批默默耕耘者,用生命的“五味”调和,谱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意华章。我也常将这些饱含深情的文字转发,期盼文学之光能照亮更多人,用笔触与本职相融,共同唱响家乡优质农产品的品牌之歌。

汤原,这片因汤旺河冲积平原而得名的土地,静卧于三江平原西缘、小兴安岭东麓。东望佳木斯,西接伊春,南邻依兰,北连鹤岗,地貌丰饶多姿,素有“三山一水四分田,一草一路和庄园”的美誉。二十多个民族在此和谐共生,赋予这片土地蓬勃的活力。220万亩广袤耕地,110万亩县属葱郁林地,38.98%的森林覆盖率,共同构筑起黑龙江省的生态明珠。这里,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县、黑龙江省中药材基地建设示范强县。

汤原五味子:“地标”国宝

汤原深谙绿色食品产业之珍贵,精心孕育着“汤原五味子”这一地理标志瑰宝,同时拥有“佳木斯大米”“佳木斯木耳”用标企业,以及“汤原大米”“汤原五味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些源自特定地域、浸润人文历史的农产品,不仅是舌尖上的至味,更是萦绕心头的“乡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鲜明旗帜。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昼夜温差显著,独特的自然禀赋孕育了卓尔不群的品质。汤原大米,支链淀粉与可溶双链蔗糖丰盈,米粒如珠似玉,蒸煮后饭粒油润爽口,绵软香糯,享有“南五(五常)北汤(汤原)”的美名。汤原木耳,耳片如碗,腹面乌亮光泽,背面绒毛如霜,胶质厚实,泡发率高。汤原五味子,则以其果肉肥厚、颗粒硕大、油性充盈、光泽亮丽、药效卓著而闻名遐迩,鲜果红艳似火,干果紫红皱褶,酸、辛、苦、甘、咸五味浑然一体,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品。其种植基地已成为哈药集团、华润三九等知名药企的原料基地,市场前景广阔。丰收时节,采摘节庆更添喜悦。如今,“汤原五味子”正演绎着精彩的“三重变奏”:果实入药、嫩叶炒茶、茎蔓调味。在太平川乡新兴村的基地,已创新推出北五味子糕、粉等系列产品,效益斐然。

地理标志登记,仅仅是梦想启航的码头。汤原县深知这张“金名片”对地方经济的价值,倾力发展地标产业。以龙江好人许敬山为代表的农技战线“地标守护者”们,正以默默无闻的耕耘,推动着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守护着那份源自寒地黑土的农产品稳定品质与独特风味。

老许的荣誉墙:写满对黑土地拳拳之爱

许敬山,这位1968年生于汤原县竹帘镇、土生土长的农民之子,用近三十载的坚守,诠释着对土地、家乡与事业的庄严承诺。中共党员,东北农业大学农学本科学历,他的人生轨迹始终与农业血脉相连:从乡镇农技推广站长,到县食用菌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再到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2024年8月卸任),如今是汤原县农业农村局、供销联社菌业专班高级农艺师,黑龙江谱华威乳业集团驻企专员。他有着大山般敦实的体魄,更怀揣着大山般沉稳的品格。他说,因崇敬大山,感恩大山,故名“敬山”;他姓“许”,便是对大山许下的诺言:将党赋予的农技推广事业干好,将特色种植产业干好,全心全意服务乡亲。因此,人们都亲切地称他“老许”。

老许的荣誉墙,无声诉说着他的辛勤与卓越:省农委农业科技二等奖、黑木耳棚室挂袋栽培技术省农委一等奖、中国食用菌商务网专家顾问、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佳木斯市科技特派员、作物栽培学科带头人、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专家、农业农村部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优秀农民教育培训教师、黑龙江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推广专家……然而,或许最令他珍视的,是田间地头那一声声朴实的肯定。他编撰的五味子栽培技术规程成为佳木斯市地方标准;推广的黑木耳棚室挂袋栽培、五味子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入选全省主推技术;165项科技论文与奖项如星辰般缀满他的职业生涯;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闪耀着创新的光芒;培育的5个作物新品种品质优良;11部科技著作凝结智慧;更有300余篇饱蘸深情的散文随笔,其中独创散文集《一壶老酒》团结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这一切的源泉,皆是对黑土地的拳拳之爱,对农民沉甸甸的责任。

他是农民的儿子,用实际行动践行对父母的承诺。初中毕业考入农校,后进修本科,最终回到竹帘镇担任一名农业技术员。那个夜晚,全家激动又忐忑,父亲语重心长:“敬山啊,咱祖祖辈辈是农民,就出息你了。要好好待乡亲,好好干,才对得起组织啊!”父亲口中的“对得起”,他铭记一生。在农业战线栉风沐雨,无论多苦多累,他都咬牙坚持,用扎实的业绩回报了父母的期望,成为他们心中不灭的骄傲。

他是农业工作者,用服务兑现对农民的承诺。伴随汤原县食用菌与中草药产业的蓬勃发展,老许的身影深深扎根田间地头。调研走访,制定方案;以菌农、药农、合作社为中心,现场指导,答疑解惑,简报传递着科技的福音。在关键的用肥时节,他奔走宣讲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业“三减”技术,推广生物有机肥,优化结构,推动绿色有机道地中药材生产。一次次应邀授课,赤松茸、黑木耳、关防风、五味子的栽培技术如清泉流淌。他对土地和农民饱含深情,潜心钻研。一串串脚印,一场场“现场会”,棚室挂袋木耳、小孔栽培、人工全光栽培五味子等新技术新模式,经由他温暖的手,传递到农民手中。他的电话,早已成为一条永不占线的“科技专线”。

他是中共党员,用丰硕成果回馈对党的承诺。党恩如山,不敢或忘。他不畏艰辛,刻苦钻研,注重实践。履职尽责,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再难的任务也绝不言弃。作为“龙江好人”、省食用菌体系专家、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专家、科技特派员、县菌业专班高级农艺师,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足迹遍布乡镇村屯、农林牧场,培育高素质农民,成为科学种田、种菌的领路人。曾借调省农业农村厅中药材发展处工作半年,奔波于县城与省城之间,兢兢业业,广受赞誉。他录制科普短视频176部,在微信群线上播撒科技火种。其中,“带你认识汤原五味子”“带你认识玉木耳”分获省现代农业科普作品二、三等奖;“长期低温多雨五味子田间管理要点”“低温阶段挂袋木耳管理技术要点”获优秀奖。他穿梭山林,躬耕田野,将论文写在广袤的大地上。

他推广的技术成为省级标杆,制定的标准填补了县农技中心的空白。主编的科技著作付梓,课题研究斩获荣誉。进驻乳业集团,运用先进技术指导饲料玉米种植,并探索将中草药药理融入产品研发,创新开发五味子功能奶。每一项荣誉背后,是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钻研与付出。他独创发明的食用菌种植场消毒装置、培育装置、水稻田肥料缓释施肥装置,荣获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参与培育的5个龙庆系列甜瓜新品种,获得了农业农村部5本品种登记证书。

老许:把论文成果写在大地上

在他的引领与倾心培训下,全县食用菌栽培规模发展至1.77亿袋,汤原县荣膺全国十大木耳主产基地县;人工栽培中药材面积达8.5万亩,连续四年蝉联全省中药材基地示范县和示范强县。“汤原五味子”地理标志熠熠生辉,“大亮子河有机木耳”入选黑龙江省“黑土优品”,“汤原白鲜皮”获“三无一全”认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许的付出赢得了全县农民由衷的赞誉。

从老许身上,我望见了千千万万“农推人”的身影。他们深植沃土,默默耕耘,用行动兑现着对大地、对乡亲、对党的庄重承诺,用这份沉甸甸的承诺,编织着一个个非凡的梦想—为农业倾注心血,为家乡贡献力量,为美好生活奋力拼搏的梦想。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作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一名文学爱好者,老许更以他独特的笔触,谱写着一曲曲关于梦想的赞歌。那歌声,在汤原的山川田野间回荡,温暖着每一个为梦想跋涉的灵魂。

老许的故事,何尝不是我们这个时代千万奋斗者的缩影?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在平凡的岗位上,以汗水浇灌,以智慧耕耘,以坚守扎根,一寸寸丈量着土地的厚度,一粒粒播撒着未来的希望。老许的承诺,是汤原大地的承诺,是无数乡村共同的承诺,更是我们奔向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那片星辰大海的坚定誓言!他用三十年如一日的执着昭示:梦想,从来不是虚无的幻影,而是深植于泥土、在汗水中粲然绽放的花朵。这花朵的芬芳,浸润了脚下的土地,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漫漫长路!这,正是他用生命承诺所编织的最非凡的梦想!

(作者: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陈曦 )

来源:港媒看龙江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