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森兰商圈,盒马X会员店的员工正在清点货架。这家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门店,将在8月31日正式关闭,成为盒马在全国最后一家停止营业的会员店。至此,盒马对标Costco和山姆的第二增长曲线战略彻底终结。
上海森兰商圈,盒马X会员店的员工正在清点货架。这家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门店,将在8月31日正式关闭,成为盒马在全国最后一家停止营业的会员店。至此,盒马对标Costco和山姆的第二增长曲线战略彻底终结。
而这并非个例,近年来,新零售、新茶饮的震荡愈发激烈,闭店潮持续上演。商业海洋正经历一场猛烈退潮,露出被资本狂欢掩盖的嶙峋现实。如此严峻的现实,更给传统茶业敲响了警钟。
在消费升级与降级交织、技术革新与模式迭代并存的当下,茶业必须从这场危机中汲取深刻警示,方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闭店潮凶猛
市场危机四伏
NEWS
”
市场正经历一场残酷洗牌。
今年永辉超市在全国范围内关停多家线下门店,曾备受追捧的新零售品牌T11已门店全关。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2025年7月15日,全国奶茶饮品门店净增长为-39225家,过去一年有15.7万家奶茶店从市场消失。喜茶已于2025年2月宣布暂停加盟申请,奈雪的茶也在2024年5月后基本叫停加盟业务。
闭店潮背后,导火索在于三重危机:
1、市场环境的风云变幻
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消费者信心受挫,消费行为趋于保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零售业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以盒马X会员店为例,其退出会员店赛道,正是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无奈回应。会员店模式依赖于消费者对高品质、高性价比商品的持续需求,但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更实惠的购物方式,导致会员店的市场份额逐渐萎缩。
对于茶行业而言,市场环境的变化同样显著。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更加注重茶叶的品质、功效和安全性。同时,新兴茶饮品牌的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传统茶业的消费群体。
2、内卷竞争的腥风血雨
新茶饮行业的内卷程度堪称白热化。产品高度同质化,营销手段千篇一律,导致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越来越低。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各大品牌纷纷陷入价格战的泥潭。然而,这种同质化的竞争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差异化优势,反而使得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茶行业同样面临着内卷的压力。传统茶叶品牌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价格和包装上,缺乏真正的产品创新和品牌差异化。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很难对某个品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导致市场份额分散,行业整体竞争力不足。
3、消费趋势的暗流涌动
消费者的消费趋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回归理性、品质升级与消费平替并行成为主流。消费者不再盲目追求品牌和价格,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实际价值和性价比。同时,消费者对健康、便捷、个性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茶行业,这种消费趋势的变化尤为明显。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茶叶的产地、工艺和口感。同时,便捷式茶饮、功能性茶饮等新兴品类也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此外,消费者对茶文化的体验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茶旅融合、茶文化体验等新兴业态成为茶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如何“绝地求生”?
茶行业的可持续开店法则
NEWS
”
面对闭店潮的冲击,茶行业需要构建更具韧性的生存模型。从产品创新到场景革命,从数字化转型到文化赋能,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酝酿。
法则一:
商品力为本,回归产品核心
面对闭店潮的警示,茶行业必须将产品品质作为立身之本。永辉在向胖东来学习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回归产品”的重要性——“好产品是企业与外界沟通的唯一通道”。
茶叶包装的环保趋势也反映了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纸质材料因环保理念与实用功能的双重优势成为主流选择,这与茶叶本身的自然、健康属性高度契合。
供应链建设更是关键。茶叶店创业需要从不同地区采购优质茗茶,建立起稳定可靠的供应链系统,除了常见种类外,还可引入特色名优小种等差异化产品。
法则二:
精准定位,告别规模执念
茶行业应警惕“大而全”的规模陷阱,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明确目标客群,避免盲目扩张。
差异化定位至关重要。针对不同消费场景,茶企可以开发多样化产品线:办公室场景主打便捷茶包,家庭消费强调分享装,高端礼品市场则注重文化价值与收藏属性。
法则三:
轻资产运营,抗风险能力
茶行业需探索轻资产模式以抵御风险。茶叶店选址应避开天价核心商圈,考虑交通便利、人流量适中、租金合理的社区位置。同时,通过线上渠道拓展销售半径,线下空间则注重体验功能,减少无效面积。
法则四:
社区深耕,情感联结
实体茶店的最大优势在于构建社区联结。与周边社区建立合作关系非常重要,可以联合当地机构开展健康茶文化推广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健康饮品选择。
永辉在调改中提出“取消强制动线,打造通透购物空间,提高员工薪资,持续提升员工专业素养”。茶企同样需要注重员工培训,提升服务品质,创造温馨的消费环境。
新零售、新茶饮闭店潮汹涌,这是一场危机,也是一次机遇。茶行业必须从这场危机中汲取深刻警示,加快产品创新、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的步伐,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
在产品质量上,要严格把控源头、创新工艺、加强检测;在消费者习惯培育上,要传播茶文化、拓展消费场景、加强互动;在营销手段上,要开展品牌营销、数字化营销和跨界营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源:吴铭萨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