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丢人!丑化中国?中国队扮成“满清僵尸”,在韩亮相国际大赛?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2 01:10 2

摘要:中国队穿着满清僵尸的戏服在韩国跆拳道赛场跳着前臂平伸的小蹦跶动作,现场直播的视频一上网就炸了!韩国观众毫不掩饰地哄堂大笑,国内网友的弹幕几乎能把网页冲垮。倒不是哪个流派的动作出错了,就是队员一身蓝衣、长辫,拼命模仿“鬼片”里的经典造型,连眉宇之间都写满了尴尬。

中国队穿着满清僵尸的戏服在韩国跆拳道赛场跳着前臂平伸的小蹦跶动作,现场直播的视频一上网就炸了!韩国观众毫不掩饰地哄堂大笑,国内网友的弹幕几乎能把网页冲垮。倒不是哪个流派的动作出错了,就是队员一身蓝衣、长辫,拼命模仿“鬼片”里的经典造型,连眉宇之间都写满了尴尬。韩国媒体拍得很清楚,镜头扫过台下,笑声夹杂着嘲弄和一点看热闹的快感。让人觉得,这一刻完全拼不出自豪感,反倒越看越不对劲!为什么偏偏是满清僵尸,怎么就轮到这种形象在国际赛场露脸?

几年之前满清僵尸在香港僵尸片的大潮中还挺火,林正英、钱小豪,这类“蹦蹦跳”成了奇观。但这些鬼怪的成分,本来就是影像里营造气氛、炒笑话。它从头到尾都不是传统主流文化的象征。就像韩剧里鬼怪走上街头,谁会真把那东西当文化典范?可是,这种荒唐的设定,偏偏闯进了国际正式赛事现场,场面顿时魔幻色彩加倍。

新奇不是没办法接受,造型怪点也无妨。可这个年代,大伙都很明白满清僵尸在国内外都是“反面角色”:刻板、腐朽、迟钝。清朝人留长辫、穿蓝袍,那是近代百年中国被侮辱和压迫的集体记忆。这么设计,等于挑着不堪的伤疤给外人参观。韩国人的笑意背后,多半夹的是轻蔑还是真心觉得咱们没文化?真不是太夸张。

有趣的是,有媒体拼命把这事包装成“文化输出”,仿佛我们主动将中国民俗元素带出国门,给国际赛场加点不一样的风味。有说“这叫中韩友好交流”,有扯“用创意消解历史的悲情”。听着热闹,可谁都明白这解释太费劲——你说要交流文化,难道没有更光鲜、不让人笑场的方式?国内网友反应直接:“你这文化输出,输出的究竟是啥?”

中国自己人看得尴尬,外国人看了只怕更觉得魔幻。更不用说那些年欧美作品用满清装束、黄皮肤、辫子来塑造的“傅满洲”“康有为”式反派。满清僵尸外貌,在国外影视早被用来嘲笑中国,又不是新鲜事。否则那些画着夸张吊梢眼、抿嘴,穿长袍马褂的“坏人”,从哪来的灵感?以这种形象自居,只怕掉进别人早画好的圈套。

有一说一,偶尔也有影视作品改编过清朝僵尸,有的还真别出心裁。比如二次元里搞成软萌美少女,把僵尸变得可爱无害,那倒也没人太在意。可惜那种是娱乐圈的花边,本来就没想要弘扬什么文化主旨。中国队这番“创新”,不合时宜倒成了唯一的亮点,奇怪得让人根本乐不起来!

别以为国内才有让人汗颜的事,国外类似例子不少。美国人假如把打扮成丧尸、武士造型带上奥运舞台,让各国观众见识什么叫“自黑文化”,真有人会嘲笑这是艺术?日本曾经在东京奥运开幕式用稀奇古怪的道具和动作,效果也是一地鸡毛。基本上和这次中国队的表现异曲同工。偏偏观众一旦带着娱乐的眼光审视,每个动作似乎都变成了笑点。

难怪网上怀疑这背后是不是有啥内鬼。不至于?要说谁故意策划丢中国脸,听起来有点阴谋论,但层层审批、集体创意开小会,没人提出质疑也实在说不过去。真要有这么大的风险,谁敢第一个跳出来抗锅?有时候感觉,就是有人觉得搞怪比严肃来钱快,出效果,蹭头条。

这场风波搞得沸沸扬扬,问题并不全新。不止在体育圈,文化行业也有类似套路。前几年,一个华人摄影师为挣西方市场注意力,把模特的妆容和服饰特意设计成“眯眯眼”,面部卡通化搞怪,为的是博洋人读者一乐,反正自己不觉得扎心。作品放到国际展览后,立刻卷进“丑化中国人”争议。摄影师说什么高雅艺术,国内网友却觉得这压根就是自我矮化。不是吗?

争议激烈,反转得也快。部分支持者喊“不要捧高自己的头脑”,说是大众审美不够,艺术有它自己的标准。不过不在少数人反问:"怎么,难道就你们几个懂得看洋人艺术?"争吵没完没了,说到底,还是谁替谁定标准的问题。

审美这玩意,确实有伸缩空间,没人一锤定音。真说满清僵尸、眯眯眼就是中国文化唯一的象征,谁都不会服气。文化输出的关键,是拿自己视为骄傲、闪光的东西介绍给其他人,希望他们眼前一亮,而不是自黑成怨种,让大家笑后只能摇头。

国外输出文化从没端过自己短板。美国大片总爱强调拯救世界,个人英雄主义不断洗脑。法国更是把香水、红酒、绘画、时尚当成名片,鲜少主动提自家不光彩的历史段落。中国呢,这么多年提倡文化自信,却偏把最容易被他国误解甚至用以嘲弄的元素搬上舞台,是不是有点走偏了?

道理都不难明白,可实际操作上没那么轻松。中国的传统文化浩如烟海,挑出来一个“阳光积极”的代表有时反倒费力。先秦乐府、汉家古风、唐诗宋词、天工巧匠,也不是谁都能轻松玩溜。当下容易操作的,总是那些“视觉冲击”强烈的符号,“蹦蹦跳”的清僵尸就成了捷径。但这真能代表中国吗?

讲真,谁都知道经济实力飙升不等于文化影响力跟涨。好莱坞、K-POP等始终靠长期的包装、市场攻势才成大气候。中国自己的文化输出,眼下还没形成明确软实力。现在只要能出圈的话题就是机会,可惜徒有热度没有内涵,这种油滑和便捷,很容易烙下“靠噱头活着”的印象。

有的事儿,说简单也不简单。满清僵尸这动作火爆一阵,最后谁还记得队员的表演有多飒爽?人家记对中国的第一印象是“僵尸”,这亏不亏?

总喜欢在关键处犹豫一下,如果换个思路呢,也可能只是现场策划团队没太多文化自信、追热点跟风罢了?

但嘴硬点说,中国文化本来不缺好东西,缺的是敢气派出手、用点新意再多一点耐心的策展团队。要输出,就顾及自家人看着也能咧嘴笑出来的自信,而不是尬到发烧的“自黑”。

争吵有争吵的道理,可平心而论,这次的中国队表演并未给人输出文化自信的机会,反倒变成别人调侃的笑谈。说夸张点,有时自己“自降身价”比外人诋毁还利索。

说到结尾,这事最后是个什么情况也没人能给准信儿,反正满清僵尸的经典动作不会因这次而消失,只怕未来啥能出圈还真没谱。谁说“咱们没有文化输出能力”?但用什么样的方式,更多的还得借着争议边摸索边试错,暂时先放一放吧。

来源:可乐讲好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