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八五”普法规划收官之年,“Law-City法治成都号”特开设【“八五”普法巡礼】专栏,记录法治成都建设的生动实践,全面展示成都市“八五”普法工作成效。
今年是“八五”普法规划收官之年,“Law-City法治成都号”特开设【“八五”普法巡礼】专栏,记录法治成都建设的生动实践,全面展示成都市“八五”普法工作成效。
一 背景情况
双流区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开展品牌名片培塑行动,打造“千年广都、活力空港”文旅名片、“线上线下、全域泛在”推广矩阵,在新时代浪潮与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双重驱动下,借势搭建起“空港青律荟——法律服务在您身边”公共直播间,构建辐射司法行政机关、行政部门、执法主体等多元领域的立体化普法宣传矩阵,开启学法“新窗口”,精准高效为企业、群众纾困解难。这一创新举措,既是响应新时代普法要求、适应数字化传播趋势的生动实践,更是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思想、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务实之策。
二 主要做法和成效
“搭平台”,打通为民服务新路径
01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将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的法治需求作为直播普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云上双流”搭建起集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政策解读服务为一体的“空港青律荟——法律服务在您身边”公共直播间,构建起“互联网+普法”新模式,将普法宣传从线下点位延伸至千家万户的手机屏幕上,让法律服务直达基层末梢。直播间邀请法学专家、法律工作者、行政执法工作人员坐镇,聚焦企业风险防范、婚姻家庭、劳动权益保护、反诈等热点,通过以案说法与法条释义相结合的方式,以通俗易懂的“现实场景语言”生动诠释政策法规,并在线解答企业、群众法律咨询,解读相关政策,把专业法律服务送到企业、群众身边。截至目前,已推出20期节目,开展3场线下服务交流会,直播累计收听、收看人数超86万余人次。
“广延伸”,长效服务持续促提升
02
立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空港青律荟—法律服务在您身边”直播普法作为全区各单位普法宣传阵地,构建起“司法行政部门+”的立体化普法宣传矩阵。直播间开通以来,各部门积极响应,主动作为,结合自身职能推出特色直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联合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双流区税务局推出“税务助力发展·激发个体活力——个体工商户税费那些事儿”专场直播,邀请税务行政执法人员进行税务知识、优惠政策的宣传推广,引导企业树牢税收法治观念;联合双流区市场监管局推出“信用修复服务”专场直播,助推广大经营主体“知信、守信、用信、增信”,更好地为双流区经济发展赋能;联合双流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组织开展“精准普法进企业 法治护航助发展”政企交流活动,5家单位相关负责人及12家餐饮行业代表参与活动,就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深化律师行业服务企业实效,将普法直播的辐射效应转化为服务动能,有效推动律师行业与辖区重点产业深度对接。充分发挥律师行业两新组织作用,搭建法律服务与企业发展的供需交流平台,区律师行业已与蛟龙港管委会、成都市军民融合产业功能区、成都航空经济功能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等重点产业园区、企业协会、商会签订“律师公益服务”结对共建协议,协助园区企业开展纠纷调解、法治体检、法律宣讲等工作。截至目前,为429家企业提供法治体检服务,出具风险报告书及法律意见书147份,举办法律知识宣讲97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1000余次,切实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聚合力”,汇聚专业力量助发展
03
坚持“聚力+聚才”有效融合,通过跨部门、多领域的协作机制,广泛整合法律服务机构的专业人才资源、媒体平台的传播渠道等各方力量,形成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多方协同的直播普法强大合力。直播间由双流区司法局发挥统筹协调的核心作用,从机制构建、资源调配、流程规范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法律支持保障,发动全区开展“空港青律荟——法律服务在您身边”系列网络直播活动;区融媒体中心提供直播技术指导和传播渠道支持,利用云上双流客户端、双流发布视频号及1187个居民群进行广泛宣传,形成“1+N”(1个直播间+N个宣传渠道)全方位、立体化的新媒体传播矩阵,由一场直播带动全媒体覆盖宣传,有效扩大普法覆盖面与影响力;市律协双流律师工作委员会组建以青年党员律师为骨干的“空港青律荟”法治人才库普法讲师团100余人,同时聘任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党务干部)高亮、四川省优秀党员律师汪东举、成都市人大代表曹玉英、四川省律协妇女和未成年保护委员会委员胡大英、四川省律协刑事辩护委员郭文彬等多名资深人员为成员,按照年龄、学历、工作岗位及擅长领域等进行分类,为直播普法提供法律人才保障。
“问需求”,定制服务精准护权益
04
创新打造“点单式”普法直播模式,直播间完善“群众点单—平台派单—专家接单”的精准服务链条,真正实现普法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先深入园区(企业)、村(社区)走访调研,细致摸排企业经营风险点,全面搜集群众急难愁盼的法律问题,让企业和群众先“点单”,再由平台精准匹配,结合“空港青律荟”讲师库成员专业领域与擅长方向,安排领域内资深法律专家,从法律实务的角度量身定制风险防范措施和直播方案,再到直播间里实时答疑解惑、纾困解难,从“被动推送”转变到“主动响应”,实现“一站式”法律服务。
三 经验启示
坚持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积极拥抱数字化创新平台,通过强有力的跨部门协同整合优质资源,提供专业实用、通俗易懂的高质量内容,并建立起保障服务常态化、精准化、长效化的运行机制。这为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有效路径。
01
以人民为中心,精准定位需求是核心动力
普法宣传必须紧紧围绕服务对象(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和实际法治需求展开。深入调研、主动问需是确保服务精准有效的前提。将解决企业、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走访调研摸排风险点、搜集问题,创新“点单式”服务模式,实现“群众点单-平台派单-专家接单”。
02
拥抱数字化转型,创新平台载体是有效路径
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构建多功能、广覆盖的线上服务平台(如直播平台),是突破时空限制、提升服务可达性和效率的关键。将线下优势延伸至线上,形成“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搭建“互联网+普法”平台(如空港青律荟直播间),利用多种渠道(如云上双流客户端、视频号、居民群等)广泛传播,将普法从线下延伸至线上,直达基层末梢。
03强化协同联动,汇聚多元力量是坚实保障
单靠一个部门难以满足多元复杂的法治需求。必须打破壁垒,建立健全跨部门、跨领域的协作机制,有效整合司法机关、行政部门、执法主体、媒体宣传、专业法律服务队伍等各方资源和优势,形成“司法行政机关牵头、多家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的普法宣传合力,有效推动普法宣传由“单打独斗”向“协同共治”转变。
04
聚焦专业与实用,提升内容质量是关键所在
服务内容必须兼具专业性和实用性。邀请权威专家(如法学专家、执法者、资深律师)参与,结合真实案例和实务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政策法规,提供可操作的风险防范和问题解决方案,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05
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服务常态化可持续发展
法律服务不能是“一阵风”。需要建立稳定的机制(如定期直播、“空港青律荟”法治人才库、点单流程)、持续的投入(如资源保障、人才培养)和有效的评估反馈,确保服务的长期性、稳定性和不断优化提升。
出品:法治成都融媒体中心
总编:杨宏伟
主编:周洁玲
责编:谭浩
编辑:盖丹阳
“八五”普法巡礼① :成都市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四大行动”“八五”普法巡礼② :“码”上普法精准滴灌,工地治理效能倍增“八五”普法巡礼③:筑牢校园“防火墙”,成都市“开学第一课”森林防火宣传普法教育典型案例“八五”普法巡礼④:“新”光闪耀 “法”力无边——锦江区“小牛哥·刹一脚”法律服务站服务新就业群体典型创新案例“八五”普法巡礼⑤:群众身边的普法直通车——创新打造全省首个“普法巴士”
来源:法治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