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线城市不再沉默,淘宝闪购立秋爆单,外卖行业格局真要变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2 19:15 1

摘要:说实话,有点炸。淘宝闪购和饿了么联合放出数据:8月7日,也就是立秋当天,30多万家餐饮小店在淘宝闪购平台上的成交直接冲到峰值。饿了么的骑手数量比去年同一天多了整整3.5倍,收入比去年涨了1.4倍。更有意思的是,订单增速前20的城市里,18个是三四线城市。

8月11日的这个消息,说实话,有点炸。
淘宝闪购和饿了么联合放出数据:8月7日,也就是立秋当天,30多万家餐饮小店在淘宝闪购平台上的成交直接冲到峰值。饿了么的骑手数量比去年同一天多了整整3.5倍,收入比去年涨了1.4倍。更有意思的是,订单增速前20的城市里,18个是三四线城市。

这数据一看,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怎么立秋还带动了外卖爆单?”但你仔细想想,这背后其实藏着几个信号:一是外卖和即时零售的战火,从一线烧到下沉市场;二是骑手的就业机会和收入都在涨,这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比股市红利更真实;三是消费习惯在变,不只是大城市的人会“用钱买时间”,三四线也开始用外卖解决生活。

我先把背景说完整——淘宝闪购,是阿里系在即时零售赛道上的重要布局,简单理解就是“买就近的货、送得快”。过去大家印象里,这类业务在一二线城市更容易爆,因为人口密度大、商家多、配送方便。但这次数据直接打了个反转:下沉市场成了增长主力

为什么会这样?
很多人可能以为三四线城市的消费习惯比较保守,舍不得花配送费。但现实是,这几年下沉市场发生了两个大变化:一是新茶饮、小吃等品类开始疯狂下沉,甚至开得比一二线还密;二是外卖平台的配送体系已经渗透得很深,价格和速度不比大城市差。当消费者发现“点外卖比出门方便、不比自己做贵多少”时,习惯就养成了。

再说骑手。立秋当天骑手数量同比暴涨3.5倍,这个数字有多夸张?举个例子,如果你去年立秋出门看到一个骑手,现在可能看到三个。更夸张的是收入同比涨了40%。这意味着外卖市场在扩容,而不是同样的人抢同样的单。**就业和收入的双涨,对经济意义很大。**现在大家都在喊就业压力大,但外卖这种灵活就业,确实成了很多人短期内的“稳妥选择”。

有人会质疑,这是不是季节性现象?立秋,按中国人的传统,是一个有仪式感的节点,“贴秋膘”、换季饮食都有需求。确实,这是一部分原因。但我觉得,更大的趋势是——即时零售的渗透率在快速提升,而且正在攻破最后的消费堡垒——三四线城市的人愿意为方便付费了。

这个变化对谁的冲击最大?
一线的老牌外卖玩家肯定有压力,比如美团过去在下沉市场的优势,现在要正面迎战淘宝闪购+饿了么的组合拳。而对于本地商家来说,下沉市场的流量红利正要爆发,谁先入局、谁先搞定供应链,谁就能吃下第一波红利。

但是,这个趋势也有隐忧。比如三四线城市的骑手激增,短期看是好事,但如果平台之间补贴大战打起来,骑手收入可能又会进入“忽高忽低”的过山车模式。还有一个争议点:下沉市场的餐饮,标准化程度不如一线高,外卖爆单会不会导致食品安全、配送体验下滑?这些都是接下来可能被放大的问题。

我知道有些人会说,“三四线的外卖爆发,不就是把大城市的老路走一遍吗?”但我觉得,这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一次更彻底的消费升级。因为现在的下沉市场,是在大平台、数字化、直播带货、移动支付等多重基础设施已经铺好的情况下直接起飞的。你可以理解为,他们绕过了过去几年外卖行业走的弯路,直接进入“成熟玩法”阶段。

再说骑手群体的心态变化。以前很多人把外卖骑手看作临时工、没保障的职业。但随着订单量增加、平台竞争加剧,骑手现在的议价能力和收入稳定性都比过去强。尤其是在一些小城市,骑手可能月入过万,社会地位也在慢慢变化。外卖已经不只是大城市的生活方式,而是成了全国的就业出口和经济循环的一环。

最后,我觉得这次立秋数据还有一个被忽略的意义——它在提醒所有做生意的人:不要小看下沉市场。30万家餐饮小店同时爆单,这背后是几亿人的消费潜力在释放。那些觉得三四线城市没钱、没需求的人,很快就会被现实打脸。

**而且别忘了,下沉市场的用户,一旦被即时零售“驯化”,他们的忠诚度往往更高。**这对平台来说,是一笔巨大的长期资产。

我抛几个问题,看看大家怎么想:
你觉得三四线城市外卖爆发,是消费升级还是浪费钱?
骑手数量暴涨,对就业是好事还是会形成依赖陷阱?
如果补贴大战又开始,骑手和商家谁能笑到最后?

欢迎评论区开喷。

来源:斌说Bi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