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21年以来,思南县与东莞市塘厦组团(塘厦镇、横沥镇、茶山镇)跨越山海,携手共进。两地把教育帮扶作为莞思协作工作的重点,通过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理念共融、设施共进等措施,让教育“输血”与“造血”结合、支援与合作并举,搭建起了务实合作的桥梁,为思南教育高质量
盛夏时节,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的三角梅花开正艳。然而,在这片热土上,由近30名优秀的大湾区教育工作者联合浇灌的“教育协作之花”也在悄然绽放。
邓静在碧江区做培训(摄于2022年5月)。
自2021年以来,思南县与东莞市塘厦组团(塘厦镇、横沥镇、茶山镇)跨越山海,携手共进。两地把教育帮扶作为莞思协作工作的重点,通过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理念共融、设施共进等措施,让教育“输血”与“造血”结合、支援与合作并举,搭建起了务实合作的桥梁,为思南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推动思南教育在新时代征程中扬帆远航,行稳致远。
教育资源共享: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优质互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东西部教育资源共享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思南县积极与东莞市开展线上教育合作,引入东部地区优质教学资源和先进教学案例。
以“东莞教学资源应用平台”为载体的“莞式慕课”,是东莞市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成果。全市统筹建设了“一体化”优质教学资源,包括10万多节优课微课,110多万道习题,30多万个教案、课件等配套资源,构建了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的长效机制。
在思南第三中学开展教育帮扶工作的邓静老师在铜仁市培育了480名“莞式慕课”的一线人才,覆盖全市1152所学校,6.9万名中小学教师,普惠全市88万名学生。莞思协作以来,塘厦组团帮扶老师将“莞式慕课”的平台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当中,让莞式慕课与三中的实际教育教学更加紧密融合,利用“莞式慕课”平台创设了更加直观的教学情景,优化了课堂的教学设计,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纷呈。目前思南三中已开通“莞式慕课”账号2170余个,覆盖全体教师和学生,让学校170多名教师可线上学习使用这些资源,让近2000名学生受益。
“‘莞式慕课’已在我校生根发芽,教师们通过利用东莞市教学资源应用平台开展校本教研、同课异构等教学研讨活动;通过线上直播、钉钉平台与东莞市塘厦中学、广东省黄振余名教师工作室开展异地实时在线示范课公开课、评课、议课等活动,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思南县第三中学安全办主任肖勇介绍,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合作交流,“莞式慕课”共享了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引导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为思南县第三中学打造了一支真正“带不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东莞市塘厦初级中学学生家长代表到思南县开展交流活动。
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在开展东西部协作工作过程中,塘厦组团把教育的新模式、新做法,通过学校结对、社会力量聚合等方式,充分利用东莞市教学资源优势,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进行指导,让思南县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师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
“东才西用”和“西才东育”有力结合,厚植思南县教育人才队伍基础。2021年以来,塘厦组团共近30人次的教师到思南“传经送宝”;20多名思南教师赴东莞学习先进教育理念。
随着东莞市和思南县教育协作的深入推进,在学校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东莞的教学长项与优势,实现与思南教学资源最优化持续输入,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学有优教”,享受到两地协作带来的红利,打造思南县东西部教育协作“新样本”。
“2022年8月我来到思南支教,为了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利用副班主任机制,以老带新,并与班主任结对,加强班集体建设,完善班级文化,做好家校协同工作。为了打造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教师团队,我与思南三中的教师师徒结对,确定了以教研促教学,随堂听评课,共同开发、共享资源的帮带思路。”东莞教育专家韦建新的到来为思南教育注入“新活力”。
此外,两地还通过举办各种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依托东莞资源优势,举办乡村振兴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60期5300余人次,其中涉及大量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们更新了教育观念,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能,为思南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东西部学生在“莞铜篮球场”上开展篮球友谊赛。
教育理念更新:引入先进思想,激发创新活力
东部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思南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活力。在“组团式”帮扶过程中,东莞市塘厦组团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学模式引入思南县学校,推动了当地教育的变革与创新。
“在教育结对帮扶过程中,我们会将东莞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到咱们思南,在这几年,我们陆续地在学校的德育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党建文化的教育等等方面都带来了一些我们认为比较先进的东西。”两次来到思南开展教育帮扶工作的东莞教师刘继明对思南这座乌江边上的山城怀有特殊的感情。
“在三中,我做了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讲座,分享了初中地理会考复习备考经验。我一直在积极推进科组的集智备课,分享东莞的集体备课的优秀经验和成果。”在支教过程中,石宁老师不遗余力地“传经送宝”。
“为了让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我引入故事教学法,在讲解古诗词时,将诗人的生平轶事、创作背景编织成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与李白共赏月光,和杜甫同忧黎民,在故事里感悟诗词的深邃意境……”李秀虾老师也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何军推动思南职校与东莞电子科技学校深度合作,联合申报教学资源库项目,共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促进两校双向交流;他深耕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将教研创新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突破口。通过组织公开课、教学研讨会等活动,构建起“以赛代训、以研促教”的教研生态,带动全校教师在团队协作中实现专业成长,为学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通过莞思教育协作帮扶教师的引领,以及协作共建项目的推动,为参与其中的思南教师们打开了新视野。
“她从不吝啬,带给我们很多新的教学方法以及如何跟孩子们沟通的技巧等等,让我在教育教学中受益匪浅。”思南三中地理科组长张正芬老师这样评价石宁老师。
建成投用的莞思共建示范园——枫芸幼儿园。
基础设施投入:筑牢教育发展基石
“我们的暑假开始咯,大家回去以后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规律作息,不要去危险的水边玩耍,祝大家假期愉快……”近日,在思南县枫芸乡幼儿园,园长眼含爱意,叮嘱即将放暑假的小朋友们假期注意事项,看着干净、宽敞的校园,她长舒一口气。
据悉,该园是莞思东西部协作资金项目,由东莞市塘厦镇、横沥镇、茶山镇组团出资800万元,与思南县共建,占地面积618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100平方米,开设大、中、小9个教学班,可容纳280名幼儿。新园的投用让枫芸乡幼儿园彻底告别租用民房办园、教室和楼道狭窄、各教室间上课相互干扰等诸多问题,让老师和孩子们拥有一个安全舒适的教学环境。周边15个行政村、1个社区共132个村民小组,约1.7万人受益。
2024年实施的东西部协作沙沟小学维修项目总投资217万余元,对学校教学区地面、教学楼、幼儿活动场所、食堂等区域进行了改造和完善,项目建成后覆盖现有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0多人直接受益。
近年来,思南县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大力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融合协作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改造凉水井镇幼儿园、莞思共同新建枫芸乡幼儿园,为乡村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思南县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在田秋小学打造“阳光雨·莞香田秋”党建文化展示中心,探索“党建+文化”“党建+帮扶”“党建+教育”等“党建+”模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校园高质量发展。思南第三中学获得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70万元改造并建成了“莞铜篮球场”,如今,思南第三中学的学生们在现代化的标准篮球场上激情四射,尽享运动快乐。
“自2021年东西部协作东莞塘厦、横沥、茶山组团结对思南县以来,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合计投入协作资金和争取东部社会捐赠资金或物资超2200万元,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我们结对9所学校,派出教师19人,从教育基础设施到师资队伍建设,再到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多措并举,共同促进思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铜仁工作组思南小组组长,挂职思南县委常委、副县长佘国旺表示,东西部教育协作在思南县取得了显著成效。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资源的共享让学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理念的更新激发了学校的创新活力。两地将持续携手共进,深化教育协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共同绘就教育均衡发展的美好蓝图。(图/文 孙磊)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