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富有 11 我们真走了,过了黄河,离开陕北,就不好交待呀!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2 07:01 2

摘要:“高富有同志来了?这次侦察任务完成得不错,由于你们准 确的情报,司令部今天才能在这里给你们下达新的任务。”只见 任弼时同志把嘴边的烟斗移开,不紧不慢地说。

我们一行十几个人,汇合后迅速赶往青阳岔,刘团长迎上我 们。

“走,到史林同志处去!”刘团长熟练地称呼,我不觉一愣, 史林同志究竟是谁?

“高富有同志来了?这次侦察任务完成得不错,由于你们准 确的情报,司令部今天才能在这里给你们下达新的任务。”只见 任弼时同志把嘴边的烟斗移开,不紧不慢地说。

原来根据斗争环 境的需要,中央工作有变动,现在任弼时同志任警卫部队司令, 史林取司令的谐音,只见他不紧不慢继续往下说:

“这次继续派你们去靖边县一带,了解榆横及三边地区敌我 情况,此地区敌我情况均很复杂,任务重责任大,时间又紧,有 第一次的侦察经验,我想还是你带队最合适,准备一下,尽早出 发吧!”

临走弼时同志不太放心,特意给我介绍敌我力量对比情况:

“胡宗南从南边紧追不舍;榆林、横山的敌人向米脂、佳县 方向开进;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侵占庆阳、盐池后,又向三 边压来,几路敌军向我们压过来,妄图南北夹击,置我军于死 地,或逼我们东渡黄河,但是我们与陕北人民共同战斗,决不过 黄河的方针是撤离延安时中央的决定,决不能让敌人钻空子,也 决不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

弼时同志以严肃的口吻宣布说:

“此次了解榆横地区敌我情况,要力求准确、真实;如果遇 到敌人追赶,决不可暴露身份,更不可将敌人带回司令部,要撤 向司令部所在地相反的方向,引开敌人。如果实在躲不过敌人的 追击,也可以化装成老百姓,暂时隐蔽待机撤离。

记住决不能让 敌人活捉,决不可以当俘虏,万一被敌人抓住,应该如何处理, 你们应该明白。高富有同志,听明白了吗?”

最后弼时同志以极 其信任、深切的目光望着我反复重复要害问题。

“听明白了,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我忽地挺直胸膛,兴奋、激动,忘记了疲劳,忘记了自我,深感责任重大,为 了党的事业要勇于献身。

“好,就谈到这儿。人员、物资一定要配备好!”弼时同志扭 转身子,对站在一侧的刘团长交待。

“你有过一次侦察经验,记住侦察情况要天天报,用电台传、 派骑兵送均可!”弼时同志边交待任务,边与我紧紧握手告别。

即刻侦察分队按原班人马集合,准备整装待发,社会部委派 的晋参谋笑笑说:“我的骑术不行啊!上回 …… ”

“这好办,骑一骑就行了。”我打断他的话说。

当夜我们起程,为缩小目标隐蔽行军,十几个人,分成三 组,我带几个侦察员在前边侦察探路;晋参谋带电台操作人员居 中或断后;骑兵班负责前后联络。走了一夜百余里山路,第二天 上午抵达靖边县,县政府设在张家畔。

1936年,我随红军西征到过靖边县, 一条沙土路大街贯穿 县城,一些土坯泥房子鳞次栉比,当地老百姓生活非常艰苦, 一 年四季不分冬夏, 一身皮袄皮裤,头箍白毛巾,皮袄皮裤冬天毛 向里,夏天翻过来穿,已是很不错的人家。靖边县地处三边县最 东边,北接内蒙古,古长城横贯东西,将内蒙古毛乌素沙漠与陕 北的黄土高原截然分开,是通往内地惟一的要道,也是自古屯兵 戍守的要隘,地势异常险要。

靖边县曹九德县长和县委书记热情接待了我们,第一天侦察 工作开展比较顺利,第一份送回的情报是:靖边县长曹九德,兼 三边司令,有三个武装连, 一连配备长枪及少量子弹;2连有长 枪、梭镖、大刀各半;3连只有些手榴弹、梭镖、大刀,另外还 有一支蒙汉支队。其中有一个国民党起义过来的旅长叫曹友参, 此人思想不够稳定,但与我们的关系相处较为融洽。

为侦察敌人的确切情况,我们捉住一个敌探子,了解的情况 通过电台报回。

第三份情报报告马鸿逵要派几个旅袭击我靖边县城,为避其锋芒,我们组织所有人员撤至城外西侧山里,山高沟 深,地形复杂,可进可退,是展开武装游击战的好地方,又一份 情报送上。

那天敌人来势的确凶猛,占领县城后又派部队对我们 紧追不舍,我看情况不好,当机立断让骑兵班火速通知电台先 撤,我撤下时, 一眼看见晋参谋还没走,我急了, 一把把他托上 马,然后在马屁股上一拍,马飞速地奔腾起来,他们终于先撤走 了。

1986年我与已是福建公安厅长的晋功同志再次相见,分外 亲热,叙起旧事,他笑着回忆说:

“那时完成侦察任务真危险,单就天天为你们发送电报,就 是个苦差事。”

确实,那时一天没情报报回,中央就非常担心, 以为出事了。我们的情报直接关系中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为摆脱不明情况敌人的追赶,我们将不听调遣的敌探子交边 区政府处理,协助当地老百姓疏散、撤到安全地带。

一切安排就 绪后,为摸清敌情,我与边区政府保卫部侦察科长,换穿老百姓 的衣服,头箍白毛巾,混入逃难的老百姓队伍,想近距离侦察敌 情。

这股敌人号称三个旅,为查明虚实,我们到敌人住过的地 方,数灶坑、扒马料堆,再一一推算,结果发现敌人不止三个 旅,确切情况用电台报回。

当天占据靖边县城的敌人,只停留一天就撤走了。

过了几天,敌人又来骚扰靖边县城,其前锋已到县城南边的 新城一带,为摸清敌人的意图,我提出要进新城侦察情况:

“新城这地方我1936年就去过,刚进南门就出北门,仅一条 街,没任何铺面,环境我熟悉。”我一口咬定。

“还是我去吧,我是本地人,进新城如同回老家!”曹九德县长坚持说。

争执不下,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曹县长去,因为他是本地人, 不容易引起敌人怀疑,再则他的随身警卫员是亲外甥,这样搭配组合,最让人放心。

不料,他俩刚进城,就被敌人盯上,抓住当了俘虏。敌人严刑逼供,曹县长始终没暴露身份,但他的外甥警 卫员因为太年轻,没经历过什么大事,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经受 不住招认了。

当晚国民党电台大肆吹嘘:“抓到共党三边司令曹九德……”

其实只是个县长,带领不 足一个营兵力的司令。曹九德同志被捕后,受到敌人不少酷刑, 之后转国民党西安监狱关押,西安解放比较突然,国民党措手不 及处理这批政治犯,曹九德同志终于获救。

这个同志无论在监狱 还是法庭上,都表现得坚贞不屈,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铁骨铮铮 的凯歌。

解放后他的境况不好,党籍丢了,工作没了,身体也垮 了,“文革”中还扣上叛徒的帽子,为此受了不少委屈。

我曾经 多次给他出证明材料,当地政府处理他的问题才网开一面。此事 尽管过去几十年,留给我的印象极深, 一条战壕战斗过的生死战 友,代我受过,使我终生难忘!

得到命令返回部队,汇报侦察敌我情况时,特意提到敌人利 用骑兵的优势,常搞突然袭击,当地政府难以对付等等。

中央根 据我们的情报,派人参加当地骑兵部队,加强党对骑兵部队的领 导,这支骑兵部队不断壮大,勇敢善战,奋勇杀敌。

“决不过黄河去”

青阳岔,位于靖边县东南部,背靠张梁山,面临大理河,依 山傍水,初春时节漫山遍野桃花、杏花盛开,满目杨柳郁郁葱 葱,随风飘舞。镇前一条大道,西通三边、银川、甘肃、内蒙 古,东通绥德,是把握胡宗南、马鸿逵咽喉的要道。

沿河道渐渐扩展的河滩,由粗糙的沙粒、碎石铺就,平坦宽 阔的地方,有足球场大小,毛主席、周副主席等中央领导常来散 步。

这天下午,正准备在河滩地集合第二次参加侦察分队的人 员,被随后来河滩边散步的毛主席看到,挥手招呼我过去,原来 想了解部队撤离延安后战士们的想法。

“主席,您让我讲真话,还是假话?”我没多加思考脱口而 出。

“你过去讲假话吗?”毛主席有些不解地反问。

“没有!”我坦诚回答。

“那好,该怎么讲就怎么讲!”毛主席真切鼓励我讲真话。

“此次撤离延安,河北、山西籍的同志都很高兴,因为他们 认为接近或渡过黄河,离自己的家乡就越近;

四川、江西等地的 南方人,没什么特别反应,走到哪儿都一样;

陕西籍的战士就不 同,大多数不高兴,讲我们吹牛皮,天天宣传胡宗南胆敢进犯延 安,就消灭在延安城下,可是,胡宗南的部队刚进攻延安,我们 一枪没放就撤出来了。”我慢慢一一叙述。

“老百姓有什么反映呢?”毛主席耐心听完我的叙述继续问。

“他们讲得更难听了,个别的还骂人呢!”我声音放低怯怯地 回 答 。

“骂什么呢?”毛主席停下脚步,歪头看着我,侧耳仔细听。

“太难听,不好讲!”此话难以出口,我不想继续回答。

“讲出来听听嘛!”显然毛主席急于了解情况。

“老百姓说,家里养条狗,坏人来了还咬几口,你们在我们这儿吃了十几年小米饭,胡宗南来了, 一枪不放,丢下老百姓 就走,真不如我们家养的一条狗呢!”我撅着嘴低着头,小心翼 翼地说,并偷瞧一眼毛主席,生怕惹他生气。

西北老乡嘴里,骂人是狗,足够严重了,如果再骂不咬坏人 的狗,更非同一般。话已出口收不回了,看看毛主席的表情和神 态,实在后悔,话不该讲得太多,真怕毛主席接受不了。想想毕竟是毛主席刨根问底,况且我亲耳听到,有话存肚子里也实在憋 得 慌 。

“嗯,嗯……还讲什么?”毛主席脸色没变,继续追问。

“就这些,主席,我们什么时候打回延安?”我小心谨慎地向 主席提问。

毛主席神情顿然严肃起来。

“你们估计呢?”毛主席反问。

“说一、二、三个月的都有,总之说法不一。”我综合大家的 议论回答。

“不成,都不成!你们准备一年以后吧。”毛主席掐指头面对 我肯定地说。

“一年?那么长时间?战士们可没想那么长。”我惊异地又似 不大相信毛主席的推断。

事实是一年以后的1948年4月21 日,革命圣地延安,终于 被我西北野战军收复,再次验证毛主席的英明预见,推断的正 确。

毛主席不再关心我的感叹,慢慢挪动脚步仰望层层山峦、蔚 蓝的天空;俯视清澈透底的淙淙流水,深有感悟地说:

“高富有同志,你知道吗?他们讲得对,骂得好呀!话很难 听,可是蛮有道理。如果我们真走了,过了黄河,离开陕北,就 不好交待呀!”

毛主席慢慢地走着,似自言自语,又似深思熟虑 后无限感慨地继续说:

“强盗来了,喂的狗也会出来叫几声,何况我们呢?”

毛主席陷入深深的沉思,缓缓离开大理河滩,青青柳树林,向回走去。

当天,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和警备团的干部战士,在青阳岔镇子北侧的树林里全体集合,由任弼时同志做报告。

任弼时同志首先全面分析了全国各战场的形势,然后话锋一 转明确指出:蒋介石、胡宗南对我延安大举进犯,其罪恶用心:

一 、把我们消灭在陕北;

二、逼我们东渡黄河后再消灭;

三、把 我们赶到毛乌素大沙漠困死。但是,敌人的阴谋决不会得逞!

我们一定要留在陕北和陕北人民一起坚持斗争!

要像正月十五闹秧 歌,来回和敌人兜圈子、扭辫子,致使敌人的阴谋全部破产彻底 消灭!

同时结合毛主席的论述,分析陕北战场的局势:

敌人进入 陕北后必然畏首畏尾,战线拉长,绝经不起我军多方面周旋,与 我军长期僵持,打持久战。

我军应充分利用有力地形,发挥打游 击战的优势,积蓄有生力量等待时机,将侵犯之敌全部干净彻底 歼灭!

最后代表党中央、毛主席,向部队官兵提出要求:

“提高必胜信念,增强战斗意志,磨好刀,擦好枪,时刻做 好战斗准备,争取时机,全部彻底歼灭敌人,完成保卫党中央、 保卫毛主席的光荣任务!”

任弼时同志的讲话,虽然没明确提出“决不过黄河去”,看得出,中央已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鼓舞斗志,与陕北人民共同 战斗在一起。

我完成侦察任务,回部队一段时间后才知道,“决不过黄河去”是中央撤离延安后枣林沟会议决定的,这次任弼时 同志的讲话,第一次向我们表明中央的决心。听了报告备受鼓 舞,增强抗敌入侵的斗志,人夜侦察分队满怀必胜的信念,摸黑 向靖边县方向奔驰而去。

3. 受到任弼时同志的赞扬

榆横地区石湾的侦察任务完成后,回到青阳岔当天,任弼时 同志又调我去靖边县继续完成侦察任务。

这期间我西北野战军在 青化砭,打了中央撤离延安后的第一个大胜仗,全歼敌31旅旅 部及92团,共计3000人,活捉少将旅长李纪云,痛击胡宗南部 进攻延安的嚣张气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反击胡宗南部进犯的坚 强斗志。

胡宗南部遭我军民沉重打击后,头脑似乎冷静些,改变进攻解放区长驱直入的方式,为步步为营,小心谨慎摸着石头过河, 生怕再挨毁灭性的打击。

每前进一步摆开方圆几十里的方阵,布 兵防守,白天派重兵向附近逐山逐沟搜索,夜间担惊受怕露宿山 头坚守,企图以10旅之众敌,歼灭我西北野战军主力。却不知 彭总指挥的西北野战军主力早冲出重围,绕至敌后侧几十里之外 休整,寻机歼敌。我们警卫部队保护司令部牵着敌人的鼻子继续 西行。

离开连队一二个月了,侦察任务圆满完成后,刚回手枪连, 就被一伙等得焦急的战士们团团围住,问这问那,说长道短,如 久别重逢的亲人,大家围坐一起,开怀畅谈,十分亲切、热烈, 说着有的战士竟愤愤不平地抱怨起来:

“连长,你不在家的日子,咱连像没妈的儿没了主心骨,人 家分东西从没咱连的份,什么事情也照顾不到咱们连,你看人家 连队,战士们手里提的、身上背的,可说要什么有什么呀!”

“噢,还有此事?”听战士们议论,我不解地说。

事情是这样的,胡宗南部因青化砭一战失利后,如惊弓之 鸟,畏首畏尾,白天派大量飞机在天空侦察、轰炸,地下派数十 万追兵不远不近,不即不离,跟在我司令部后边,使得司令部的 转移变得无限宏伟、壮观。为牵制惊恐万状的敌人,我司令部避 其锋芒,晓宿夜行,在高山深谷中长途跋涉,坎坷不平的小路上 急行军。

每天的行军,上有敌机,后有追兵,前边是崇山峻岭、悬崖 陡壁、艰难险滩。紧张疲劳的行军途中,毛主席、周副主席、任 弼时同志,不仅避敌精锐,保护我们的实力,准确判断于我军有 利的行军路线,还要分析研究全国各大战区的战况,发电报下命 令直接指挥我西北野战军对敌作战。

每到宿营地,警卫部队迅速 布置警戒防线;参谋人员挂好地图协助首长们研究战况;电话兵 架电线,摇动发电机为首长迅速接通指挥电话。

司令部即刻与全国各大战区及西北野战军取得联系,抓住战机运筹帷幄。后勤部 门则筹划柴米、马料及战士们行军随身携带的干粮。战地一派繁 忙景象,时而伴着敌机的骚扰,部队难得有空休息。

当警卫部队行军进入陕北黄土高原险峻的沟峁地带时,看到 隐蔽在沟坡旁,陕甘边区政府物资仓库附近,堆放着从延安撤出 时部队准备坚壁清野的重要物资,由于押运人员少,部分物资没 来得及贮藏好,如果此刻敌人追上来,堆放路边的物资,与其让 敌人抢走,不如留给过路部队或当地老百姓。

因而,负责押运物 资的同志极力劝说、动员过路的部队及当地老乡,尽量将物资带 走,减少部队的损失。

战士每天行军打仗,已适应极艰苦的生活条件,不需要带那 么多东西,况且部队有铁的纪律,任何人没有背物资走的心思。 但是今日不同,行军至此,后有追兵,又遇这么多物资,留给敌 人,岂不太可惜!

部队战士大都农民出身, 一贫如洗,从没见过 那么多好东西,于是,没过多考虑,就拣贵重、有用的东西拿, 有的甚至把破背包扔下,换一卷厚重的细布背上,骑兵部队也将 物资驮上马背。问题严重了,战士们负担过重,行军速度明显减 慢。

正在这时,两架敌机飞临上空,俯冲而下,对着人群、物资 轰炸扫射,部队只好停止行军防空,空袭警报刚解除,骑兵侦察 员又报,一股敌人正向我方移动、搜索前进。

弼时同志立即命令 一个连队前去监视、阻击敌人,剩下的部队掩护司令部紧急转 移。连续的行军、防空袭、阻击抗击敌人,反复地调动部队,战 士们又背着沉重的行李背包,深感疲劳,行军速度大大减慢。

那天的确太危险,部队一直在敌人穷追不舍中急行军,战士 们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尽管几次动员扔掉背包,轻装前进,但是 谁也舍不得,直到宿营地,谁带的东西,仍背在谁背上,司令任 弼时发现这一问题。

“那么司令是什么意见?领导有什么指示呢?”

听了战士们的 反映,我急忙问。

“司令讲得可严厉呢!他说,你们是要东西!还是要毛主席! 咱连没人做主,谁也没拿一件东西。”战士们纷纷抢着说。

“这就对了,我在,也这样处理。东西不能要,就要毛主 席!”听战士们叙述,我完全明白了,以赞赏的口气鼓励他们。

一天弼时同志找到我,以支队司令的身份,想听我汇报最近 工作中的问题。

我一进门,见他穿那件洗得发白的灰布上衣,浅蓝色旧布裤 子,黝黑的脸上闪着光亮,显得很精神。嘴里叼着烟斗,左手不 时把烟斗拿下向我发问,右手在小本子上边听边记,耐心认真地 听我汇报。

“你这个连怎么样?你不在时有没有拿边区物资仓库储存的 物资?”他边听边严肃地发问。

“没有,我们连一个也没有!”我蛮有把握地回答。

“手枪连是要毛主席,不要那些东西,你们做得对!”弼时同 志赞许地说。

当天晚上,警备团连以上干部召开会议,任弼时同志到会讲 话,重点讲遵守纪律的问题。没有纪律不成方圆,没有铁的纪 律,就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同时严格指出当前某些不遵守纪 律,严重破坏纪律的现象。

他提高嗓门说:

“你们都是领导干部,认真想过没有?战士们身背那么重的 包袱,怎么行军,怎么打仗呀!负荷那么重,扔掉舍不得,背上 又跑不动,不就只有甘等挨敌人打吗?影响部队的战斗力,给部 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何谈保护好毛主席啊!

这点手枪连做得 好,他们提出要毛主席,不要那些东西!手枪连没一个人拿一件 东西,不守纪律的拿了东西,遵守纪律的没拿东西,我们不能让 守纪律的、老实人吃亏!没拿到东西的要给些!

今天会后连以上干部每人分给一件羊羔皮筒子,手枪连不论干部、战士,每人都 分一件!”

任弼时同志当场宣布,会后马上执行。

司令部的决定传达下去,战士们可高兴呢,守纪律的不但没 有吃亏,还得到表扬。

弼时同志在紧张行军的战时,实事求是地 处理战争中多余的物资,维护了我党铁的纪律,有效提高领导者 的威信和部队战斗力。

后来,行军打仗中,为保卫党中央、保卫 毛主席,为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过多的物资,我们都毫不可惜 地扔掉了。

来源:大肥肥文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