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归故里 反哺桑梓情 ——一位山村老党员的家乡情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1 18:11 1

摘要:七旬岁月映初心,一片丹心照乡土。从青崖大队的团支部书记,到山东省日照市山东省商海的成功人士,从离乡打拼的创业者到反哺乡梓的实干家,周爱香的人生轨迹里,始终跳动着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当他从霓虹闪耀的城市,回归故里,行囊里装的不只是经济的积累,更有让乡亲们共同“过

七旬岁月映初心,一片丹心照乡土。从青崖大队的团支部书记,到山东省日照市山东省商海的成功人士,从离乡打拼的创业者到反哺乡梓的实干家,周爱香的人生轨迹里,始终跳动着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当他从霓虹闪耀的城市,回归故里,行囊里装的不只是经济的积累,更有让乡亲们共同“过上好日子”的庄严承诺。他用二十年的深情守望,践行担当,用岁月熬煮乡愁,用行动铸就丰碑,心向故土,情寄乡亲。

1954年初夏,周爱香降生在潍坊市临朐县寺头镇西吕匣村,1974年高中毕业后,他曾任大队会计、团支部书记。那些在煤油灯下核算工分的夜晚,早已把“为众乡亲做事的种子”埋进了心底。1981年大队改制,他回到原青崖大队西吕匣村担任党支部书记,黄土墙上“带领众乡亲奔小康”的标语,是他对这片土地最郑重的承诺。

1987年盛夏,他带着未圆的梦,远赴日照。二十载商海沉浮,他把小生意做成了“大事业”。山东国恩仓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厂房里,机器轰鸣声中,仍跳动着乡土的脉搏。当山东省“双文明企业”、“文明诚信企业”的牌匾挂满墙,当六项国家专利证书在灯光下闪烁着金光,他抚摸着这些荣耀,眼前浮现的却是家乡那袅袅的炊烟。

2016年,他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看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众乡亲们,夜晚黑漆漆的街道,那颗埋在心底“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种子,终于在故乡舒枝展叶。

“让村子先亮起来”,他在心里呐喊。他驱车三个多小时,奔赴济南,在玲琅满目的灯具市场里,选中了最先进的太阳能路灯。购回灯具,又找人安装,一连几天马不停蹄。当路灯终于在村街亮起时,孩子们追着光柱奔跑,老人们坐在灯下啦着家常,古老的山村,第一次成了“不夜村”。灯光照亮了街巷,更照亮了乡亲们眼里的光。

“让乡亲们喝上干净的自来水”!他望着河边那眼全村人饮用的水井,井口跟河面平齐,上游不足百米就是垃圾场,心里坚定地想。请来打井队的那些日子,他天天守在工地,看着钻杆一寸寸钻进大地深处,直到180米以下的清水喷涌而出。清澈的井水,顺着管道流进家家户户,看着乡亲们舀起来的清水一饮而尽,他脸上的笑比井水更甜。

村两委的办公室,年久失修,无法继续使用。他二话不说,拆除自家老宅,在原来地基上,亲自购买建筑材料,盖起崭新的五间办公室,并且套起了院子。当看到村干部们坐在办公室里开会,安排村里的工作,房顶上,国旗猎猎,他觉得这几间新房,分明是乡村振兴的指挥部。

2018年,他又亲自指挥施工队,改造村里的排污设施。工程需要切割开地面,挖排水沟,埋排污管道,然后覆盖、复原,工程繁琐,他跟着施工队,为他们提供后勤服务。工程结束,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夏季阴雨天,从山上流来下的水,会沿街道流淌近一个月,街面湿滑;冬季,农户家里排出的污水淌到街道上,结成冰,影响人们出入。如今排污流畅,街面整洁,卫生美观。接着,他又一鼓作气硬化了西大街,整修了生产路,菜园路,治理了菜园的蓄水池,使西吕匣村的村民,下地劳动农用车直接开到地头,浇菜、收菜车来车往。村民幸福感满满地说:“老周把城里人过得好日子,照样子搬到我们村里来了”。

最亮眼的工程,还是那座村里的文化广场。这里曾经是臭烘烘的垃圾场。他组织人清理垃圾,平整场地,铺大理石地面,安装健身器材。文化广场启用后,在这里,老人们打太极,姑娘、媳妇跳广场舞,年轻的情侣相携散步,朴素的家乡,终于有了高雅的情调。为了维护文化广场的高质量长期使用,他又出资请专人负责维修、管理、养护,并且自己也亲力亲为打理、养护广场周围的四季花卉、绿化苗木。

2022年,美丽乡村建设,他更是带头捐资,还动员儿子兄弟齐上阵,慷慨解囊。当村子粉刷墙壁15000平方米,彩绘墙面147平方米,宣传标语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市级美丽乡村”的牌匾挂在村委办公室的墙壁上,他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了。村里功德榜上记录着周爱香捐资68万元,可是人们心里清楚记得,他为村里购置村址石、换变压器.....等等,真金白银从自己腰包掏出了近80万元。

周爱香的备忘录里,有一份特殊名单:老党员、老村干部、低保户、特困户......每年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他都会带着慰问金,米、面、油等慰问品,挨家挨户拜访。老党员、老干部王文远,年老体衰,他有空就去找他谈心,啦家常;特困户王守奎夫妇,周总贴心地把钱给塞到他们的枕头底下;低保户周立英,总是在她最需要的时候给与帮助,这一份份爱心资助一坚持就是近二十年。空巢老人崔玉福,体弱多病,周总帮他修缮过房屋,几年如一日,几乎每天电话联系一次,了解他的身体状况、生活情况。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谁家老人、孩子突然生病,他帮忙送医院,帮助看诊,垫付医疗费;学业难以持续的孩子,他伸出援助的双手;就连邻居之间的纠纷,都有他化干戈为玉帛的助力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有时间,有汽车,手里还小有余钱,举手之劳就能给他人以帮助,何乐而不为?帮助了别人,我真的感到很高兴、很快乐!”

有人问他,你究竟为村子、为别人捐了多少钱?他笑笑说:“钱是身外之物,只要花到当用之处,多少都很值得!”难怪村里有位长期受周总照顾的残疾青年,由衷地说:“老周是天底下最好的人”!这是百姓的口碑,当地政府对老周的善举也授予了“临朐好人”的称号,并且又申报了“潍坊好人”。

岁月会老,但有些东西永远年轻。就像周总这位乡贤老党员,用实际行动书写的人生答卷,字里行间都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滚烫温度。他用大爱,书写了时光里那最动人的诗行,织就了人间那最值得的守望。如今他虽已是古稀高龄,却仍在用他的一腔赤诚,继续书写着人间大爱的壮丽诗篇!

本文来自【临朐县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