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氏,这位命运多舛的女子,出生于一个显赫非凡的家族。她的母亲常乐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十九女,身份尊贵无比,尽享荣华富贵。常乐公主下嫁右领军卫将军赵瑰,夫妻二人琴瑟和鸣,感情甚笃,婚后不久便迎来了女儿赵氏的诞生 。
赵氏,这位命运多舛的女子,出生于一个显赫非凡的家族。她的母亲常乐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十九女,身份尊贵无比,尽享荣华富贵。常乐公主下嫁右领军卫将军赵瑰,夫妻二人琴瑟和鸣,感情甚笃,婚后不久便迎来了女儿赵氏的诞生 。
唐高宗李治在位时,对自己的姑姑常乐公主礼遇有加,两家走动频繁,关系亲厚。彼时,李治见赵氏出落得端庄秀丽,便为当时还是英王的儿子李显,向常乐公主求娶赵氏。常乐公主自然是求之不得,就这样,在双方父母的操办与祝福下,赵氏顺利成为了李显的英王妃,开启了她在皇室的生活 。这门亲事,看似是亲上加亲的美事,为赵氏带来了无比尊贵的身份,让她从公主之女一跃成为英王妃,与皇室的联系愈发紧密,未来似乎一片光明。然而,谁也未曾料到,这看似荣耀的婚姻,实则是一场悲剧的开端,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将赵氏一步步推向了深渊 。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随着武则天在朝中的权势日益膨胀,她与常乐公主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浮出水面 。常乐公主自小备受李治礼遇,性格中难免带着几分骄傲,对武则天的专权颇为不满,在言行举止间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态度 。而武则天本就心思深沉,对权力极为看重,对于常乐公主这种公然的抵触,自然是怀恨在心,两人之间的嫌隙由此越积越深 。
在这种紧张的婆媳关系背景下,赵氏作为常乐公主的女儿,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这场政治漩涡之中。她与李显夫妻恩爱,本应在王府中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武则天却对她处处挑剔 。终于,在公元 675 年,武则天以 “对武后不敬” 的罪名,将赵氏废黜王妃之位 。这一罪名来得毫无征兆,背后实则是武则天对常乐公主的报复,以及对李显势力的打压 。
被废黜后的赵氏,被幽闭在内侍省,从此与外界隔绝 。她的生活环境一落千丈,从曾经尊贵无比的英王妃,沦为了阶下囚 。武则天还下令,只给她提供生的食物,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赵氏孤立无援,根本无法生火做饭,只能忍受着饥饿的折磨 。堂堂英王妃,就这样在饥寒交迫中,苦苦挣扎求生,命运对她来说,是如此的残酷和不公 。
在那阴暗潮湿的内侍省牢房中,赵氏独自蜷缩在角落里,周围弥漫着腐臭的气息 。曾经的她,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之女,是光彩照人的英王妃,生活中满是绫罗绸缎、山珍海味 。而如今,陪伴她的只有无尽的黑暗与饥饿,她的世界被彻底颠覆,陷入了绝境之中 。
起初,赵氏还抱有一丝希望,她不断地呼喊着,声音在狭小的牢房中回荡,然而回应她的只有死一般的寂静 。她满心期待着李显能知晓她的处境,前来救她脱离苦海;她也渴望着母亲常乐公主能突然出现,带她离开这个可怕的地方 。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的呼喊声逐渐变得微弱,直至再也发不出一丝声响 。
每天,狱卒会从那狭小的送饭口塞进一些生的食物,看着这些食物,赵氏满心绝望 。她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别说生火做饭,就连厨房的灶台都很少靠近 。在这冰冷的牢房里,她尝试着去生火,可那粗糙的工具和陌生的操作,让她屡屡失败 。每一次努力后的无果,都让她的心愈发冰冷 。
饥饿感如影随形,不断地侵蚀着她的身体 。她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双眼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变得黯淡无光 。她的肌肤变得粗糙干裂,嘴唇也因缺水和饥饿而干裂出血 。曾经美丽动人的她,如今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 。
终于,在一个寂静无声的日子里,赵氏再也没有了力气 。她静静地躺在地上,身体逐渐变得冰冷 。当看守的人发现她牢房的烟囱已经多日没有冒烟,打开牢门查看时,看到的只是一具已经开始腐烂的尸体 。这位曾经尊贵无比的英王妃,就这样在孤独、绝望与饥饿中,悲惨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她的死,无声无息,就如同一颗流星划过夜空,短暂而又凄凉 。
时光匆匆流转,命运的轮盘终于迎来了转机 。公元 705 年,一场震惊朝野的 “神龙政变” 爆发,宰相张柬之等朝中大臣,趁着武则天病重之际,发动兵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唐中宗李显得以复位,重新登上了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
李显复位后,心中始终无法忘怀自己的结发妻子赵氏 。曾经与赵氏相处的点点滴滴,如同一幅幅画面,在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 。那些美好的回忆,在他历经苦难的岁月里,成为了他心中最温暖的慰藉 。如今,他终于有了权力,便迫不及待地想要为赵氏正名,追封她为 “恭皇后” 。这份追封,不仅是对赵氏身份的认可,更是李显对她深深的思念与愧疚的体现 。他深知,在赵氏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却无能为力,没能保护好她,这份遗憾,将永远留在他的心中 。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 。景龙四年(710 年),李显突然驾崩,关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被韦皇后下毒谋害 。韦皇后,这个野心勃勃的女人,一直妄图效仿武则天,成为一代女皇 。在李显驾崩后,她的行为引起了朝中大臣的强烈不满 。不久之后,“唐隆政变” 爆发,韦皇后在这场政变中被诛杀,并被废为庶人 。
韦皇后被废后,大臣们在商议李显的葬礼时,认为韦氏犯了大罪,没有资格与李显合葬 。于是,众人将目光投向了早已离世的赵氏 。经过一番讨论,朝廷决定追赠赵氏为 “和思皇后”,希望能让她与李显合葬在一起,以弥补她生前的遗憾 。
但此时,距离赵氏被害已经过去了整整 35 年 。当年,赵氏被武则天草草埋葬,没有人知道她的具体埋葬地点 。想要找到她的尸体进行合葬,简直是难如登天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太常博士彭景直上奏,提出了一个独特的建议 。他认为,古代并没有招魂葬的礼仪,所以不能按照常规的方式准备棺材和灵车 。他建议根据《汉书・郊祀志》中记载的黄帝衣冠葬于桥山的先例,用皇后的礼服在陵墓的寝宫招魂,将衣服放在招魂的灵车上,用太牢(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进行告祭,然后将衣服迁到寝宫,放在御榻的右边,盖上夷衾(古代的一种被子),再进行合葬 。
这个建议得到了朝廷的采纳 。于是,一场特殊的招魂合葬仪式在定陵举行 。在那庄严肃穆的陵墓中,人们怀着对赵氏的敬重与惋惜之情,按照彭景直的建议,为她举行了一场隆重的招魂仪式 。那件象征着皇后身份的礼服,承载着人们对赵氏的思念与敬意,被放置在灵车上,缓缓驶向陵墓 。经过一系列的告祭仪式后,礼服被安放在李显的棺椁右侧,完成了这场特殊的合葬 。
就这样,赵氏在死后多年,终于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与自己的丈夫李显合葬在了定陵 。她的悲惨遭遇,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悲剧,令人唏嘘不已 。而她的故事,也被后人铭记,成为了人们了解唐朝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一个窗口 。她的命运,就像一朵在狂风暴雨中凋零的花朵,虽然短暂,却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美丽与坚韧 。
赵氏的一生,是被封建宫廷斗争彻底摧毁的一生 。她原本有着幸福的生活,却因家族与武则天的矛盾,被卷入了权力的漩涡之中,最终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她的悲惨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封建宫廷斗争的残酷与无情 。在那个时代,权力高于一切,亲情、爱情都显得如此渺小,生命如蝼蚁般脆弱,随时可能被无情地碾碎 。
她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封建时代的无奈与悲哀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下,女性往往没有自主选择命运的权利,她们的命运常常被家族、丈夫所左右 。赵氏作为皇室成员,虽身份尊贵,但在面对武则天的强权时,却毫无反抗之力,只能任由命运的摆布 。她的一生,就像一首悲歌,在历史的长河中久久回荡,诉说着那个时代女性的苦难与不幸 。
而唐中宗李显复位后对赵氏的追封,以及最终的招魂合葬,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赵氏迟来的公正,但这又怎能弥补她生前遭受的巨大痛苦 。这份追封,更多的是李显对自己未能保护好妻子的一种愧疚与补偿,也是对历史的一种无奈的交代 。
赵氏的悲剧,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它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封建宫廷斗争的黑暗,以及女性在那个时代所面临的困境 。每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都不禁为赵氏的悲惨命运而叹息,也会对封建宫廷斗争的残酷性有更深刻的思考 。她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历史的沧桑与人性的复杂 。
来源:胖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