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土根脉到强农实践,解析茅台红缨子高粱的丰收“密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7 21:16 1

摘要:乙巳年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归仓仪式的鼓声犹在耳畔,会场附近的村民已重新投入到忙碌的收获工作中。粮农张显会念叨着自家的二十多亩地,谋划着该如何开展红缨子高粱收获事宜。“家里的地有三、四亩可以开进农机,剩下的可能需要请人来收了。”

乙巳年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归仓仪式的鼓声犹在耳畔,会场附近的村民已重新投入到忙碌的收获工作中。粮农张显会念叨着自家的二十多亩地,谋划着该如何开展红缨子高粱收获事宜。“家里的地有三、四亩可以开进农机,剩下的可能需要请人来收了。”

计划的同时,张显会的脸上不时绽放出满意的笑容。不仅因为饱满的籽粒即将平稳归仓,更因为在茅台的全程保障之下,粮农不再有更多担忧与顾虑,他们的劳动即将换来实实在在的收获。

这背后,沉淀着茅台深厚的乡土情怀与强农兴邦的坚定步履。一粒小小的红缨子高粱,何以成为茅台酒的命脉,何以成为撬动庞大产业、惠及数十万农户、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钥匙”?答案或许就藏在茅台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对粮农的尊重与感恩、对“三农”的深情反哺、以及心怀“国之大者”的生动实践中。

文 | 今时品牌实验室

薛晨


红缨子高粱背后的乡土情怀

前往乙巳年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活动现场,首先会被充满丰收喜悦的“红缨市集”所吸引。茅台用一场特别的归仓仪式,和四片主题文化展区,全面展示了茅台红缨子高粱深厚的文化与蓬勃的生机。

为什么是红缨子高粱?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指出:“红缨子高粱的丰收,预示着茅台的酿酒原料有了坚实保障。”

不只因为茅台酱香酒的“下沙”、“回沙”与“坤沙”三个独特工艺,都与红缨子高粱有关。还因为红缨子高粱皮厚、玻璃质高、支链淀粉多、单宁含量适中、酿酒不易糊化等特点,共同构成了茅台酒闻香丰富、口感丰满、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的产品魅力。

产品的优势带来了产业的优势。在仁怀,作为酱香型白酒重要原料的高粱,成为当仁不让的支柱性农业;而白酒产业,更推动仁怀成为贵州省排名第一的经济强县。2024年,仁怀市实现生产总值1970.1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万元。

将红缨子高粱的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再将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看似简单的链条背后,处处显露出茅台浓重的乡土情怀。

二十多年来,茅台在高粱育种方面持续发力,近三年科研经费投入累计超过1200万元,只为给粮农提供更优质的红缨子高粱种子,给消费者提供始终如一的质量保证。2024年,红缨子高粱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和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十大典型开发案例。

8月4日举行的乙巳年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活动上,茅台发布了“红缨子519”新品种。根据茅台集团首席育种专家涂佑能介绍,红缨子“519”(第七代)品种的生育期缩短至118天,株高降至210.10厘米,更抗倒伏且适配机械化收割,有效解决农村年轻劳动力短缺问题;亩产在优化结构的同时,逆势提升至399.6公斤,支链淀粉含量达到96.00%,单宁含量降至1.37%,将助力农民增收,为酱香白酒产业贡献种业力量。

“丰收账本”与茅台的“三农答卷”

不难看出,无论是思考农村面临的现实问题,还是助力农民增收,推动产业前行,茅台的立足点不止是一家本土企业的情怀与责任,更期望通过一粒小小的红缨子高粱,让这片炽热的土地收获更多的希望。

这片土地的希望是什么?是居住在这里的人,是为获得更好生活而辛勤耕耘的粮农。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站在时代变革的关键节点,粮农与他们世代居住的村庄,乃至整个农业产业链条上的奋斗者们,都成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根据2025年1月20日发布的《农业农村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25年做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工作对全局发展至关重要。意见对加快种业创新攻关、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持续壮大乡村特色产业,着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红缨子高粱成为重要载体之一,茅台则成为其中关键的“执行者”。

数据显示,茅台有机高粱基地覆盖仁怀、习水、金沙、播州和汇川等5县(市、区),有机认证面积100万亩,常年种植面积60余万亩。红缨子系列高粱品种更在全国10多个省(市、区),累计推广种植3000万亩以上,创造农业总产值750亿元以上。

茅台还在高粱种子、有机肥等物资及生物制剂、绿肥种子、农业政策性保险等资金方面予以粮农扶持,累计投入已超18亿元。农户收购保护价从2002年的2元/公斤提高到如今的11.2元/公斤(远超市场价),每年带动20余万农户增收致富。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表示:“对于谨记“三农”重大意义的茅台而言,坚持把推动农民丰收,作为自身发展的应有之义。”

来自长岗镇堰头村的粮农郑先飞表示,自己家有68亩地,自己和妻子两人就可以耕种,因为茅台不仅帮助整治土地,还提供种子、有机肥、生物制剂,并且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我家光靠种高粱,一年就有了十多万收入,还给两个孩子都买了房。”

喜头镇中心村的粮农王满则表示,茅台出资做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她这样一个农村妇女,也有了安心挣钱的机会。“现在种地真的很幸福,有了茅台的合同就有了保障,高粱不仅让我‘手心不朝上’,还可以让我身边跟我类似的家庭妇女,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和一份尊严。”

心怀“国之大者”走稳强农之路

粮农的丰收与富裕,让八月的赤水河谷,处处洋溢着欢快的气息。而粮农与茅台之间因红缨子高粱产生的紧密连接,也让这片土地成为留得住人的“乡愁之地”。

长岗镇茅坡村村支书杨智春表示,现在村里有527户人,每家都种高粱,原来800多名年轻人在外打工,近年陆续返乡了400多人。“我们没有动员年轻人回来,是因为村里的高粱产业收入增加显而易见,所以年轻人自动回来。”

茅台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 模式,让乡亲们得到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通过红缨子高粱,凝聚起政府、企业、农户等相关方力量,让大家都能从中获得利益和实惠。同时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共同酿造好每一瓶酒,构建多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格局。

可以看到,红缨子高粱成为茅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要素,更成为心怀“国之大者”的茅台,感恩天地自然馈赠,表达崇农、敬农、爱农情怀的直观表达。

“国之大者”,强调国家与民族的整体利益、强调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强调人民的幸福生活。

粮农的幸福生活从何处体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要取得决定性进展,乡村产业链升级完善、融合更加充分,乡村设施完备配套、生活更加便利,社会更加安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发展更加协调。

对于茅台而言,未来将继续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在良种繁育、种子供应、技术指导、物资扶持,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让这粒种子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中扎根更深,在产业协同的阳光里生长更旺,在多方共赢的雨露下结出更丰饶的果实,与更多父老乡亲分享发展红利。

乙巳年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活动是这样一个“舞台”,让社会各界看到茅台的决心,看到茅台对粮农的尊重、以及携手粮农共建美丽家乡的质朴情怀。各界更乐见这种情怀,正一步步升华为强农强国的现实动力。

这也让“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特色文化活动自2024年首次启动后,2025年即获得了国家级平台的认可,把活动升级为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仁怀特色会场。通过更大的规模、更高的规格、更真诚的感恩之心,茅台携“顺天敬人 明理厚德”价值观,继续为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代化农业强国贡献茅台力量。

来源:茅台时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