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海泰新能源(锡林郭勒)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上一派繁忙,工人们正铆足干劲生产光伏组件。去年12月中旬,海泰新能源首批1GW光伏组件产品正式下线,实现锡林郭勒盟光伏装备再延链,填补了该盟光伏组件制造的空白。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约7
8月,北疆大地风光旖旎,奋进足迹铿锵。
海泰新能源(锡林郭勒)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资料图)
在海泰新能源(锡林郭勒)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上一派繁忙,工人们正铆足干劲生产光伏组件。去年12月中旬,海泰新能源首批1GW光伏组件产品正式下线,实现锡林郭勒盟光伏装备再延链,填补了该盟光伏组件制造的空白。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约7亿元,创造税收约1500万元。
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延链补链强链。依托“全国少有的一类优质风光资源区”优势,锡林郭勒盟确立“新能源开发与装备制造并举”的方针,吸引和汇聚了明阳智能、上海电气、海装风电、金风科技、远景能源等一批装备制造领军企业投资兴业,全产业链配套能力走在全区前列。
以链谋变,以链图强。锡林郭勒盟的探索,正是内蒙古以链式思维发展新能源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内蒙古一手抓新能源开发,一手抓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以全产业链发展思维协同推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与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已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包头市石拐区,明阳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园内,刚刚“走”下生产线的百米长风机叶片依次排列、整装待发。另一边的主机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组装风机主机设备。
去年5月,明阳集团与包头市政府签订陆上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合作协议,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产值500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助力包头打造千亿级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集群。自落户包头市以来,明阳集团积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左右侧企业协同发展,累计完成属地化培育企业21家、外部引进企业9家,构建起创新研发引领的产业链体系,成功实现了风电整机关键核心部件属地化生产。
蒙东(通辽)高端重型基础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有序生产。记者 孟和朝鲁 摄
通辽市科尔沁区,蒙东(通辽)高端重型基础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里,内蒙古龙马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各车间焊接件和风力发电机铸件生产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作为“链主”企业,自2020年蒙东(通辽)高端重型基础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启动建设以来,内蒙古龙马重工集团已引进洛阳双瑞、金风科技、瑞祥重工等上下游优质企业10余家,一条培优塑强的产业链条正趋于完整,为通辽市建成全国最大的陆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通辽4个基地为基础,以风、光、氢、储4条产业链为重点,内蒙古围绕风电整机、光伏组件、氢能设备、储能装备等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链,以“链式”攻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在此过程中,内蒙古用好招商引资“关键一招”,在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链引群上持续发力。
“我们围绕风光氢储4条产业链,编制产业链全景图和招商引资远景图,组织重点盟市‘走出去’‘请进来’开展精准招商,持续扩大合作共赢‘朋友圈’。”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年初,兴安盟党政考察团赴北京市考察,先后对接北京能源集团、金风科技、中广核等企业,商讨项目建设,争取扩大投资,推动新能源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3月下旬,鄂尔多斯高新区相关部门组成招商小组赴北京市参加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会上,招商小组与参展企业交流合作意向,详细介绍高新区的产业政策、投资环境和发展优势,重点推介在氢能及储能产业方面的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并与60余家企业建立了联系。
随着招商引资工作持续推进,内蒙古招引了一批“链主”企业,落地了一批重大项目,成为新能源头部企业“抢滩登陆”的投资热土。远景、明阳、天合、龙马、隆基、晶澳、金风等30余家新能源“链主”企业竞相落户内蒙古。2024年,远景、明阳、隆基、龙马等一批企业总部在内蒙古注册落地。
内蒙古能源察右后旗50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
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如今,内蒙古风电装备已全面形成与新能源开发相匹配的制造能力,光伏装备产业链前端具备全球竞争优势,氢能装备、储能装备产业链基本成型。全区已形成风电主机7000万千瓦、光伏组件4190万千瓦、制氢装备650台套、储能装备4350万千瓦时的生产能力,风光氢储装备制造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2万亿元。
放眼内蒙古,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源。2024年,全区新能源装备产业实现产值2700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比重近10%。
如今,围绕产业链做文章,把链式思维融入新能源产业发展全过程,在内蒙古已成为共识。
在今年6月10日下午举行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5场专题对接活动之一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专题对接会上,“风光氢储”“全产业链”“产业集群”成为高频词汇。
内蒙古自治区工信厅副厅长胡瑞芬在推介全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时表示,当前,内蒙古正聚焦“风光氢储”等重点产业链,聚力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下一步,将继续招引延链补链项目,提升风电装备、光伏装备全产业链制造能力,引进氢能制储输运及储能电池、控制系统等装备制造项目,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
此次对接会上,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通辽市、赤峰市纷纷抛出“橄榄枝”,“链式”招商,扩大共赢“朋友圈”。
“为构筑全球领先的晶硅光伏产业生态,我们需要引进薄膜太阳能光伏组件、银浆、背板、胶膜、汇流箱以及电子级硅基半导体等项目。”——包头发出诚挚邀请。
“鄂尔多斯市将着力引进隔膜、胶膜、逆变器、塔筒、轴承等产业空白,积极布局钙钛矿叠层技术、固态电池、液流电池等先进产能,全力构建新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链矩阵。”——鄂尔多斯递上合作诚意。
“通辽市规划建设了蒙东(通辽)高端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我们期待与相关领域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全国最大高端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通辽敞开合作大门。
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当前,内蒙古紧扣“双碳”目标,坚持链式思维和集群配套发展,持续加强产品协作配套和链链合作,着力打造国家级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按照部署,今年,内蒙古将继续坚持风光氢储全链条发展,做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聚焦发电机、变流器、逆变器、系统集装箱等核心零部件,重点实施113个延链补链项目,力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2700亿元。
方向明确、目标清晰、行动有力。内蒙古聚力链式发展补短板、强弱项、聚集群,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未来可期。
来源:牙克石融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