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导语:2025年7月22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禾铁韵·星火传承”社会实践队为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前往江苏省溧阳市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及纪念馆开展实践活动。馆内,一件件留存着历史印记的文物、一张张定格烽火岁月的照片、一段段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带领
(通讯员孙隽姝)导语:2025年7月22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禾铁韵·星火传承”社会实践队为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前往江苏省溧阳市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及纪念馆开展实践活动。馆内,一件件留存着历史印记的文物、一张张定格烽火岁月的照片、一段段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带领实践组员们穿越时空,深切体会到新四军在江南大地浴血奋战的峥嵘历程,也让大家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铁军精神的决心。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坐落于溧阳市竹箦镇水西村,在当年,这里是新四军东进苏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关键指挥核心。当踏入旧址,便能看到青瓦白墙的老式民居静静伫立,仿佛在默默倾诉着80多年前那段热血激昂的往事。庭院中,枝繁叶茂的老槐树格外引人注目,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棵槐树见证了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日夜谋划、指挥作战的日子,岁月流转,它就像一位沉默的卫士,守望着这片承载历史记忆的土地。
指挥部旧址依照历史原貌复原,走进陈毅、粟裕等指挥员的办公兼卧室,简陋的木桌、陈旧的油灯、泛黄的地图,处处透着艰苦朴素的革命作风。作战室内,一张布满红色箭头的军事地图十分显眼,上面清楚标注着新四军在苏南地区的一系列重要战斗部署。实践组员们驻足凝望,仿佛能看见当年指挥员们围坐在桌前分析战局、制定战术的紧张画面,也能听见他们为民族解放发出的激昂誓言。
旧址里的每一处细节都饱含着历史的温度。墙角一个不显眼的暗格吸引了众人目光,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当年用来藏匿机密文件和电台的地方。在日军频繁“扫荡”的危急形势下,这类隐蔽设施为守护革命机密、确保指挥顺畅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新四军战士们还能保持高昂的斗志,这种精神真让人打心底里敬佩。”一位实践组员由衷感叹。
与旧址相邻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凭借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展陈方式,全方位展现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光辉历程。该馆以“东进序曲,江南抗战”为主题,设有“挥师东进,创建根据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军民同心,共御外侮”“精神永驻,薪火相传”四个展区,系统梳理了1938年至1941年间,新四军在江南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共同抗敌的历史轨迹。
“挥师东进”展区里,一份泛黄的《新四军东进宣言》复印件吸引了实践组员们的目光。虽说纸张已然脆化,字迹也有些模糊,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为民族解放而战”的坚定信念,依旧震撼人心。讲解员介绍,1938年夏天,陈毅、粟裕带领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挺进苏南,正是这份宣言点燃了江南人民的抗日热情,无数群众纷纷响应,拿起武器加入抗日队伍,形成了“人人皆兵、村村抗战”的壮阔景象。
展柜中,一把布满锈迹的步枪、一面弹痕密布的军旗、一件补丁叠着补丁的军装,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那把步枪曾随战士历经数十次战斗,枪身上的每一处磨损,都是英勇杀敌的印记;那面军旗曾在多次战斗中引领冲锋,弹痕里凝聚着战士们的鲜血与忠诚;那件军装的主人是一位年轻通信兵,他在传递情报时不幸牺牲,军装口袋里还揣着一封未寄出的家信,字里行间满是对亲人的牵挂和对革命胜利的向往。这些文物让实践组员们真切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革命先辈的无畏,不少人眼中泛起了泪光。
纪念馆的报告厅内,实践组员们聆听了一场特别的讲座。主讲的当地党史专家,通过一个个鲜活故事,生动解读了新四军的铁军精神。“1941年的塘马战斗中,为掩护党政机关和群众转移,罗忠毅、廖海涛两位指挥员带领部队,与兵力远超己方的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壮烈牺牲,用生命兑现了‘为人民服务’的誓言。”专家的讲述,让在场每个人都深受触动。
专家还谈到,新四军在江南地区不仅要应对日军的“扫荡”,还要处理国民党顽固派的摩擦。但他们始终坚守“团结抗战,反对分裂”的原则,一边英勇抗击敌人,一边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在艰苦的环境里,战士们亲自开荒种地、纺纱织布,还帮着群众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因此赢得了百姓的衷心拥护。“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深厚的军民情谊,造就了伟大的铁军精神。”专家的这番话,让实践组员们对铁军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讲座结束后,实践组员们和纪念馆的老讲解员展开了交流。在这里工作了30多年的张阿姨说:“我父亲曾是新四军战士,他总跟我讲,当年打仗靠的就是信念和民心。现在我每天给年轻人讲这些故事,就是盼着他们能记住这段历史,把老一辈的精神传下去。”张阿姨的话语朴实又真挚,让组员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传承红色精神的意义。
离开纪念馆时,夕阳的余晖落在“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的门楣上,那金色的大字在光芒中格外耀眼。实践组员们纷纷坦言,这次实践活动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让他们对党史有了更直观的认知,对铁军精神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以前在课本上读到的历史,今天在这儿有了鲜活的模样。新四军战士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战斗,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一位实践组员在实践日记里这样写道。另一位实践组员也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虽然不用像先辈们那样奔赴战场,但要把铁军精神融入学习和生活,努力学好知识、练就过硬本领,将来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走进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及纪念馆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组员们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更让大家在红色教育中汲取了奋进的力量。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这些年轻的身影会带着这份感悟与信念,将铁军精神传承下去,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担使命、奋勇前行。(撰稿:孙隽姝图片:赵泽熙)
来源:安之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