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播客界掀起波澜的一则消息近日传出:小宇宙播客平台的三位核心高管——首席运营官陈临风(芒芒)、内容总编欧里(ouli)及商业市场负责人小福,集体宣布离职。小宇宙官方对此回应称,确有人事调整,并对三位离职同事的选择表示理解和尊重。
在播客界掀起波澜的一则消息近日传出:小宇宙播客平台的三位核心高管——首席运营官陈临风(芒芒)、内容总编欧里(ouli)及商业市场负责人小福,集体宣布离职。小宇宙官方对此回应称,确有人事调整,并对三位离职同事的选择表示理解和尊重。
这三位高管在小宇宙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COO的陈临风(芒芒),不仅主导推出了付费订阅和品牌合作等商业化模式,还成功让小宇宙成为国内首个盈利的播客平台。欧里(ouli)在任内容总编期间,通过策划“小宇宙播客漫游日”等活动,构建了独特的“专业内容+社区互动”生态。而小福则负责品牌合作与资源整合,为平台带来了多个行业标杆案例。
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离职风波前,小宇宙团队内部发生了一系列变动,包括一位未公开身份的VP级高管空降加入。这位新高管在战略方向和团队管理上与原有核心成员产生了分歧,或许为离职事件埋下了伏笔。
更深层次地,小宇宙的人事变动反映了中文播客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随着平台从“生存模式”向“规模扩张”转变,如何在“情怀驱动”与“商业现实”之间找到平衡,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宇宙的动荡,无疑是行业转型阵痛期的一个缩影。
中文播客的变现困境尤为突出。以拥有近50万订阅用户的头部播客节目《不合时宜》为例,其在2024年的净收入仅为约13万元。这一数据赤裸裸地揭示了中文播客在变现上的艰难。目前,中文播客的收入主要依赖品牌广告和付费订阅两大支柱,但两者都面临着“薄利还不多销”的困境。
品牌广告方面,由于播客的“慢媒介”特性与品牌主追求的即时转化效果存在矛盾,播客在广告市场的蛋糕始终难以做大。而付费订阅方面,尽管一些头部播客尝试推出付费内容,但整体行业数据显示,仅有少数创作者涉足这一领域,且付费意愿和效果均不尽如人意。
面对这一困境,不少平台开始尝试通过内容形态的创新来寻找突破口,视频播客便是其中之一。视频播客结合了音频与视频的元素,试图以新的形式吸引观众。在YouTube、Spotify等海外平台上,视频播客已成为热门内容,而在国内,B站、喜马拉雅等平台也纷纷试水这一领域。
从用户接受度来看,视频播客确实展现出了更强的传播潜力。然而,这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视频播客要求观众集中注意力、固定观看场景,这与传统播客的“伴随性媒介”特性大相径庭。一旦转向视频,内容的选题、叙事、剪辑乃至团队配置都需要全面重构。
视频播客的转型也可能背离播客最核心的价值——深度、专注、低干扰的陪伴感。当内容越来越“综艺化”“表演化”,是否会牺牲掉原本吸引高知用户的内容调性?这成为行业内部普遍关注的问题。
视频化究竟是中文播客走出困境的“解药”,还是在流量驱动下异化自身的“毒药”?这一问题尚未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视频播客为中文播客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保持内容深度的同时,探索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将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来源:大力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