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传下的珍宝:中华民国廿一年山东省造双旗币贰拾文待新主赏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0 00:38 2

摘要:在安徽淮北的刘先生家中,有一个被红布层层包裹的小木盒,里面静静躺着一枚铜元 —— 中华民国廿一年山东省造双旗币贰拾文,还是少见的阔缘版。这枚钱币在刘家传了三代,最早要从刘先生的曾祖父说起。清末民初时,刘家在当地是有名的粮商,曾祖父走南闯北做买卖,这枚铜元便是当

在安徽淮北的刘先生家中,有一个被红布层层包裹的小木盒,里面静静躺着一枚铜元 —— 中华民国廿一年山东省造双旗币贰拾文,还是少见的阔缘版。这枚钱币在刘家传了三代,最早要从刘先生的曾祖父说起。清末民初时,刘家在当地是有名的粮商,曾祖父走南闯北做买卖,这枚铜元便是当年在山东济南收粮时,一位老掌柜以 “镇箱之物” 相赠的。刘先生记得小时候,爷爷总爱在夏夜的槐树下,把铜元放在掌心摩挲,昏黄的灯光下,钱币边缘的齿纹泛着温润的光。“你曾祖父说,这钱币边缘比寻常铜元宽出一截,叫‘阔缘’,是当时山东造币厂特意改良的版式,一来显得庄重,二来不容易磨损。” 爷爷的话,成了刘先生对这枚钱币最早的记忆。

这枚双旗币的细节藏着不少讲究。正面中央是交叉的两面旗帜,左侧为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右侧是代表十八省响应革命的十八星旗,旗帜边缘的褶皱纹路清晰可辨,仿佛能看到当年冲压时的力度。旗帜上方铸着 “中华民国廿一年” 七个楷书字,笔画刚劲,间距均匀;下方则是 “山东省造” 四个大字,字体略扁,带着民国初期地方铸币的独特风格。最特别的是它的 “阔缘”—— 边缘比普通版要宽出许多。背面中央是 “贰拾文” 三个大字,字体方正,周围环绕着两束嘉禾,稻穗和麦粒的颗粒纹路清晰到能数出穗粒数量,嘉禾下方还有一圈细小的英文 “TWENTY CASH”,商法是“铜元”二字。历经近百年,钱币表面形成了一层均匀的深褐色包浆,用指尖轻刮,能感觉到包浆下的铜质依然细密,没有孔洞或严重磨损,足见历代藏家的细心呵护。

这枚钱币诞生的 1932 年,正是民国币制混乱的时期。当时各省为应对经济波动,纷纷自行铸造铜元,山东省造币厂为规范地方流通货币,特意推出了这批双旗币。彼时市面上小额货币短缺,辅币流通混乱,廿一年版贰拾文铜元的铸造,正是为了填补二角银币与十文铜元之间的面额空白,方便百姓日常交易。而 “阔缘” 设计,除了美观,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不法之徒剪边盗铜 —— 宽边缘让剪边行为更容易被发现,这在当时是相当巧妙的防伪思路。从收藏角度看,它的价值藏在三个 “稀缺” 里:一是年份特殊,民国廿一年山东造币厂因时局动荡,铸币量本就有限;二是版式少见,阔缘版在同期双旗币中存世量不足普通版的十分之一;三是传承有序,从民国到现在,每一代藏家都能说清它的来历,这种 “有故事的老物件” 在收藏市场上格外受青睐。近年来,民国地方铜元价格稳步上涨,尤其是这种品相完好的特殊版别,每年溢价幅度,既有历史价值,又有投资潜力。

刘先生如今决定出手这枚传家宝,实属无奈。最为一家之主家庭的各种生活开支像座小山压得他喘不过气。“不是迫不得已,谁愿意把祖辈的东西出手?” 刘先生摩挲着木盒,声音里带着不舍,“但它在我手里,只能躺在盒子里蒙尘,不如交给真正懂它、爱它的人,让它继续‘活’下去。” 这次通过推文展示,刘先生也是做了不少功课:一是想让更多专业藏家看到它的细节 —— 从包浆到纹路,每一张照片都是在自然光下拍摄,没有任何修饰;二是把家里的传承故事讲清楚,让买家知道这不是普通的 “旧货”,而是藏着家族记忆的信物;三是诚意出让,价格参考近期市场行情,只求能解燃眉之急,同时给这枚钱币找个靠谱的新归宿。若能遇到既懂它的价值,又惜它的故事的藏家,把那些关于铜元的老故事,一并传下去。

来源:老蔡聊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