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只是文科生的经验之谈?这是对国学最大的误解!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9 23:29 3

摘要:就连我们小时候学的语文都是科学,学的是识字、语法、修辞和阅读,而作文也是建立在这几点之上。

要彻底弄清楚国学,我们就要分清科学,首先我说下广义上的科学:

我们从小到大其实都是在学科学,而国学学得很少,也被放在科学里面。

什么是科学?广义上就是分科而学!

就连我们小时候学的语文都是科学,学的是识字、语法、修辞和阅读,而作文也是建立在这几点之上。

事实上,真正能反应语文水平的就是作文,但是我们现在作文教得更多是术,而不是道。

你看苏轼、王勃为什么能写出那种千古名篇?文以载道,归根结底还是思想深度,这种思想深度是对生命的体验和社会历史的感知。

比如苏轼的赤壁赋,其实是一种儒、道和佛交织的境界了。所以每一个人碰到挫折,读了他的赤壁赋就像旅游和洗礼一样。

而这种道,恰恰是国学的精髓,而术是末端。

我们大学学得更是科学。

以我自己为例,我学广告学,其实是很低的维度的专业,事实上广告学是商科的一种,如果你不懂市场营销、不懂消费者行为学等等,仅仅学广告学和传播学是完全没用的。

所以,我毕业没多久就进入了深圳一家很出名的品牌咨询顾问公司。因为只有品牌,才能将这些所谓设计、策划、媒介、文案、活动等整合进去。

做品牌就是做一个项目。

当时很多出口转内销的,他就希望在国内做品牌。还有国内一些大企业想做新业务,所以要推出一个新品牌。这些都是项目。

很少有人找我们说要做一个广告,因为这解决不了问题,这些统称为执行,那是广告公司、媒体公司和活动公司做的事情。

未来一定会高度融合,一定是项目制,这个才是大学与社会接轨,也是未来社会面临问题或课题。

那我们读书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这样做呢?因为这是培养人才的模式和社会就业现状决定的。

大多数公司分几个部门,一个部门有几个岗位,然后如果有客户,成立一个项目组,领导指派一个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再找到各个部门的主管,要他们各出一个或几个人,组成一个项目组。

这种模式,必然就要大学开始学专业。

但是,未来是这样的吗?其实已经变了或者开始变了。

一个公司不可能成本这么高只会一招的人,而且跨部门沟通成本太高。

你说有项目经理,但是项目经理也是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也需要很多试错成本。

未来的公司一定是人人都是项目经理,你负责这件事、你也要做这件事,其他只是资源协助,就像很多专家一样,给予你协助。

而这就是国学的优势,因为中华文化重视“合”!就像三国演义就是在讲分分合合。

国学到底怎么界定?

很多人一听到国学,就不屑一顾,尤其是崇尚西方的那一派。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认为国学是文科,一个是认为国学是经验之谈。

其实文科和理科没有普通人认为的那样泾渭分明。

事实上,文理都是研究规律的学科,只不过文科的规律没有那么精准,而且更多是针对人文领域;而理科的规律更加精准,更多针对自然领域。

西方要分科,是因为他们的语言体系,比如商科就是商科的专有名词,医学就有医学的专有名词。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我们不一样,我们一个词,比如孔子的仁,你可以放在政治叫做仁政;你放在社会学领域叫做关系;你放在分子领域叫做结构;你放在生态角度叫做系统。

你甚至可以放在两性领域叫做爱情。

国学只研究人文领域吗?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国学是先人文领域,再自然领域,甚至轻视自然领域,一直认为老祖宗将科学技术等同于奇技淫巧。

说这种话的人,压根不懂国学。

国学首先是来源于自然领域,也就是天文学,其实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都强调天人合一,这个天人合一就必须掌握天文学,否则怎么天人合一。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是怎么来的?其实有形和无形的东西都是气化而来!人也是环境的产物!

科学领域有没有气化的概念的?有!

气化和汽化不同,前者是物质转化为气体的过程,后者单指液态转化为气体的过程。

人体的气也是一样的,有程度和方向的区别:

仁是东方之气,是一种生发,像春天对待万物一样慈爱,我们不会摘折花花草草。

义是南方之气,是一种散发,是一种合理的交换。

礼是西方之气,是一种约束,是一种理的凝聚,而不会过分外扩。

智是北方之气,是一种流动,是一种水的智慧,如果一个人没有智慧,往往谈不是爱。

信是中土之气,是一种调和,没有信的道德都是假的,因为信就是真、就是诚。

这些与天文学有什么关系?

这些气,其实都是太阳照射地球能量多少决定的。温度的高低就形成了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雨。

我们形容一个人的脾气说暴风骤雨要来临了,这个不仅仅是比喻,而是一种取象比类的智慧。

所以,当我们在谈中庸的时候,再谈喜怒哀乐之未发,发而皆中节的时候,就是说气候要适宜,才对自己和环境有利。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天文学高度发达。

要搞懂天文学,有几个条件:

第一,要有长期观测的环境,

第二,要有脱产者,也就是有一个专职的人做这件事;

第三,要长期记录,数学是基础。

从这里看,只有中国这个环境,才有这个条件。

那中国古代只有天文学和数学吗?

有了天文学和数学,就有了战国时期的《墨经》、甘德和石申的《甘石星经》、西汉的《周髀算经》、更早的《九章算术》;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等。

这些都是国学,只不过一提到国学,我们就认为是儒家经典,因为我们经常说的四书五经更为人所熟悉。

有人说,你说的这些都不是科学,只是经验和技术。只要能够量化、重复和预测,这就是科学。

而这几点上面这些典籍都可以做到。

国学并不是老掉牙的经验之谈!

你要知道什么是国学,前面我讲了国学第一个特征,就是整合,就是项目制为出发点。

国学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一国的特有学问,比如中医就是中国的国学,因为国外没有,虽然国外也在应用。

比如孙子兵法就是国学,孙子兵法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崇尚兵之形像水,追求不战而胜,而国外的战争理解为意志的较量,格局孰高孰低,立见分晓。

国学不仅是历史的思想,也包括现在的学问。你不能说现在的学问是老掉牙。当然国学有根本精神,这个是我们要把握的。

不符合根本精神的不能称之为国学,这个根本精神就是太极和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

但是,国学的具体应用需要变化和发展。

比如古代说要重农抑商,但是现在不能这样讲,因为以前是小农经济,必须要有稳定的人口。

而现在农业依然很重要,因为民以食为天,我们一样要高度重视粮食自主、食品安全以及青少年的营养健康。

但是农业的重要性权重没有以前那么高了,工业、服务业以及现代信息产业的比重就上升了。

国学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就是中国人生存在这个地理环境、当下的历史环境,我们独特的群体生存智慧和审美。

而这些对于历史而言,有不变的因素,也有变化的因素。这一点曾仕强教授说得最为清晰:

国学不能复古,必须确实与时俱进;配合时代的需要,做出合理的调整。

创新不能忘本,必须把握根本原则;坚持中华的特性,成为世界的典范。

举个例子:儒家到今天,要不要变?

当然要变,因为儒家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以前倾向于对方,而现在的人非常反感这种行为,更加重视平等、个人的合理权益。

现在的儒家要用中庸的精神,也就是那个度、那个边界,重点探讨什么是道德绑架,什么是个人的合理利益,什么是他人利益,什么是公共利益。

总之一句话:没有文理,只有真相!

来源:高顿学会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