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7日,本田中国发布最新销量数据显示,2025年7月在华终端汽车销量仅为44,817辆,同比下滑14.74%,接近15%。相比今年6月的58,468辆,环比下降幅度高达24%。今年1-7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359,969辆,较去年同期累计销量4
8月7日,本田中国发布最新销量数据显示,2025年7月在华终端汽车销量仅为44,817辆,同比下滑14.74%,接近15%。相比今年6月的58,468辆,环比下降幅度高达24%。今年1-7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359,969辆,较去年同期累计销量468,473辆大幅下滑23.16%。
本田
本田在华终端销量接连7个月同比下滑
需要指出的是,从月度销量来看,这已是本田在中国市场连续第7个月出现同比下滑,且多数月份跌幅均超过两位数。
本田中国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从2025年1月至今,本田在华终端销量与之呈现持续同比下滑的态势。
具体而言,2025年1月份,本田在华终端销量为68,890辆,相比去年同期,销量下滑31.76%;
本田
2月销量33,866辆,下滑25.56%;3月销量55,130辆,下滑8.8%;4月销量43,689辆,暴跌40.82%;5月销量55,108辆,下滑16.75%;6月销量58,468辆,下滑15.22%。
应该说,这一连串下滑数据,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描绘出了本田在中国市场面临的严峻的市场挑战。
不得不说,曾经在燃油车市场风光无限的品牌,如今在智能化、电动化浪潮的冲击下,销量却持续下滑,多少让人有些沧海桑田之感。
本田S7
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市场冲击,成冲击销量的重要原因
车宇世界认为,本田在华销量接连7个月下滑,应该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传统燃油车市场受到新能源汽车的严重挤压,应该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如今,随着智能化、电动化趋势全面展开,曾经风光无限的本田等合资品牌无法快速适应市场变化。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7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已达74.9%,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仅占6.7%。
本田
显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本田等曾经的主流合资品牌的市场渗透率,与自主品牌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燃油车方面,本田曾经的明星车型优势也受到冲击。雅阁、CR-V、皓影等曾经月销轻松破2万的车型,如今销量已不如此前那么强势。
在这种情况下,本田等合资品牌的销量难免受到冲击,呈现出不断下滑的趋势。
本田
全球业绩承压,本田二季度净利润下滑过半
值得注意的是,在销量下滑的同时,本田的财务表现也面临压力。根据本田最新公布的2026财年第一财季(2025年第二季度)报告,其经营利润为2441.7亿日元,同比减少49.6%;净利润1966.7亿日元,同比减少50.2%。
值得注意的是,本田将2026财年全年经营利润预期从5000亿日元上调至7000亿日元,销售净额预期从20.3万亿日元上调至21.10万亿日元。
在全球范围内,本田依然保持竞争力。在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本田汽车以142273.6百万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59位。
本田
本田积极采取措施,势头扭转当前的局面
面对市场挑战,本田正在全球范围调整电动化战略。2025年5月,本田宣布将原计划到2030年投资纯电动汽车的10万亿日元减少至7万亿日元,并将原计划2030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从30%下调至20%。
同时,本田计划在2027-2030年间推出13款新一代混动车型,目标是到2030年混动车年销量达到220万-230万辆,占总销量的60%以上。
在中国市场,本田的两家合资公司也在积极寻求变革。广汽本田近期传出换帅消息,高洪祥将接棒李进担任广汽本田董事、执行副总经理。
高洪翔
2024年7月,广汽本田发布“蕴新智远”战略转型计划,目标是打造更智能、更绿色、更高效的企业形象。
东风本田则表现出更强的危机意识。在最近的内部会议上,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直言:“我们已经身处生死局,退无可退了”,并称公司已站在“生死存亡的悬崖边缘”。
据报道,东风本田已明确岗位全面梳理方向,坚持“高产出高报酬、低产出低收入、无产出则退出”原则,以“刀刃向内”的变革决心应对市场挑战。
本田
本文结语:
应该说,本田如今在华销量局面,是传统燃油车市场需求萎缩、电动化转型滞后、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等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在内部会议上直言:“我们已经身处生死局,退无可退了”,道出了合资品牌面临的残酷现实。
好在本田已宣布与Momenta共同开发适合中国道路的新一代ADAS系统,并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出的所有全新车型搭载该项技术。
当然,市场留给它的时间还有多少,值得关注。在此,我们希望本田通过转型等,不断获得更好的销量和发展业绩。
最后,本文涉及到的销量、业绩等来源于本田官方,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数据为准。
本文为车宇世界原创文章,总第11868期,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标注来源的数据及相关资料均为引用。车宇世界原创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来源:车宇世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