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看ICU的医生说:面对孩子,所有的光环在病床前一文不值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9 04:53 3

摘要:“为什么我不鸡娃,不是我不想鸡,我是没有办法鸡,我在ICU工作了24年,见过太多这样的孩子。

昨天刷到一段视频,北京大学医学博士@薄世宁医生的一段话:

“为什么我不鸡娃,不是我不想鸡,我是没有办法鸡,我在ICU工作了24年,见过太多这样的孩子。

不是因为我看开了,而是因为我看的太多了,人的一生,最大的确定,就是生命的脆弱和不确定。

所谓的荣耀,光环,天赋在病床前一文不值。

你眼里的那个平凡健康的孩子, 你知道吗?是多少父母梦寐以求的奇迹吗?

几个月前,薄医生在ICU接诊了一个男孩子,23岁,刚刚名校毕业,在北京有一个不错的单位工作。

可命运的暗箭总在最猝不及防时射来,一天晚上男孩突然脑血管爆裂。

手术虽然保住了男孩的性命,但他却陷入了深昏迷,还经常抽搐、癫痫。

日子就这样在ICU的账单和仪器的嗡鸣里一天天熬着。

后来,由于实在承受不住高额的医疗费用,男孩的父母决定接孩子回老家照顾。

考虑到八九个小时的车程,薄医生给男孩准备了很多止抽的药物。

到了晚上,薄医生接到了男孩父亲的电话,对方欣喜地告诉他,已经到家了,这孩子一路上都没抽,真懂事呀。

这一刻,薄医生很是感慨。

这个男孩或许一辈子都醒不过来了,或许永远都没法再喊一声爸爸妈妈了。

但只要他不再抽搐,只要他平安到家,就是父母眼里最大的优秀。

作为一个在ICU待了24年的资深医生,薄世宁看了太多类似的案例,他深知世俗的优秀永远也抵不过一次命运的重击。

所谓的光环、荣耀、名校文凭、过人的天赋……在ICU的病房里,都轻得像一片片羽毛。

所以在视频中奉劝那些疯狂鸡娃的父母,都来ICU的门口看看吧。

只要来了,就会发现:

你眼里那个不学无术,但健康快乐的孩子,可能是很多父母梦寐以求的;你眼里平淡无奇的今天,是多少父母永远也回不去的昨天。

正如诗人苏轼在《洗儿诗》里写道: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是啊,我们父母在养育的过程中早已忘记最初的初衷:健康为盾,快乐作舟。

所以,别等到失去的那天才明白,那个在平凡的日子里笑着的孩子,才是命运给予我们最大的馈赠。

02

你在夜晚的时候,去过儿童医院吗?

哪怕是在凌晨两三点,门诊处依旧灯火通明,到处是抱着孩子的家长。

惨白的灯光下,消毒水的气味刺鼻。耳畔皆是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和父母轻声哄孩子的低喃。

望着怀中被病痛折磨的孩子,不少妈妈自己先红了眼眶。

在儿子因为哮喘病的原因,我们是儿童医院的常客,有一次在等待排号的过程,在医院的走廊里看到一位面容憔悴,眼眶通红的妈妈。

来回不安得走着,嘴里还嘟囔着:只要他健康成长,我愿意用一切去换取。

这番话让我想起我小婶怀孕的那个时候,她看到身边很多父母都在鸡娃。

于是她也从怀孕时就严阵以待,不仅严格执行书中的胎教来执行,更是提前物色好幼儿园和补习班。

在儿子刚幼儿园的时候,她就给孩子报了绘画和科学探索,孩子快上小学她又给报了幼小衔接班和各种课外班。

那段时间,她一到周末就带着孩子马不停蹄地到处跑。 直到有一天,孩子突然被查出了白血病。

确诊时,她哭的撕心裂肺,捶胸顿足的后悔,没有好好的陪陪孩子。

从那里以后也不逼孩子上课了,成天就带着他跑医院。

好在最后,通过积极的治疗,病情很快好转了。

经历了这一遭后,她跟我说:

“我现在就想让我的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什么分数,三好,排名,统统的见鬼去吧。”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段话:

为什么医生养孩子都比较佛系,老师养孩子却比较严厉?

有人回答道:因为老师见过最优秀的孩子,而医生见过最后悔的家长。

等你见过凌晨的儿童医院,听过ICU门口的哭泣,就会明白:

和你眼前这具小小身躯的安康相比,世间一切皆可放下。

那些让你担忧又焦虑爆棚的东西:试卷上的分数、班级的排名、奖杯的荣耀……那些仿佛“天塌下来”的大事,在病床边前都猛然失了重量。

你的世界,骤然缩小到只剩孩子额头的温度,医生的一句诊断,药水瓶里下落的每一滴液体。

在健康这座巍峨大山面前,世俗的得失成败,不过是山脚下随风扬起的沙尘,孩子每一次平稳的呼吸,才是支撑父母世界的平稳。

董宇辉曾在直播里提到的一件小事:

他说自己上学时,每次一回家,妈妈就会对他说:“儿啊,我想让你成为一个快乐的傻子。”

小时候董宇辉很是不解:“什么叫快乐的傻子?凭什么要让我当一个快乐的傻子啊?”

后来妈妈对他解释道:“妈妈是希望你别失眠、好好吃饭、颈椎不疼……当个快乐的傻子就挺好。”

多年后,董宇辉才渐渐琢磨出这句话的味儿来:

成功,从来都不是一个孩子人生的第一等要事。

让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普通人也是教育的一种圆满。

曾几何时,我也埋怨过儿子的不上进

语文永远考试分数停滞在60分,英语单词永远不喜欢背诵。

当别的家长在交流重点班的录取率时,我只能捏着他那张刚及格的语文试卷,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越来越意识到,每个孩子的降临,都带有他的使命。

我这个不开窍的“傻”儿子虽然成绩不好,但是个暖男。

可以帮助家长做家务,是学校里老师的小帮手。

虽然不喜欢语文,但他英语好,他可以帮助其他英语不好的同学。

更重要的是,他心地善良,为人正直。这孩子从小动手能力强,特别擅长做手工,我相信即便以后他上不了重点大学,也能有一个谋生的收益,有一口热乎的饭吃。

就像作家刘娜说的:

“孩子的健康才是根,而其他的一切,包括成绩和未来、面子和荣光,都不过只是枝和花而已。”

当所有世俗的评判标准都褪去,能让我们在平凡生活中里安心微笑的,不过是那句:“我的孩子,他健康地活着,快乐地爱着。”

这不是对平庸的妥协,而是对生命最本真的敬畏。

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人世间》里这样写道:

“孩子若是平凡之辈,那就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那就让其展翅高飞;接受孩子的平庸,就像孩子从来没有要求父母,一定要多么优秀一样。”

一个孩子要是能考上名校、赚大钱、让全家骄傲,自然是好事。

可要是真的做不到,也真的没关系。

毕竟,当他从一个胚胎开始到他刚从产房抱出来时,你盯着他皱巴巴的小脸,我们最刚开始的心愿是:健康平安,快乐成长。

当他第一次蹒跚学步时,你拍红了手,盼的不是“将来一定要站上领奖台”,而是“慢点走,别摔着”。

有人走在聚光灯下,就有人走在烟火巷里。

重要的是,那个曾被你捧在手心的小人儿,能在自己的路上,走得踏实,笑得坦荡。

来源:灵巧风筝u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