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近年地方试点的经验来看,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力度在1.5%左右,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力度在1.0%左右;消费贷贴息领域或为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领域以及文旅等服务消费,经营贷贴息领域或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从实施方式来看,或由借款主体经由贷款经办银行
货币政策,流动性
●货币政策和流动性前瞻: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结合近年地方试点的经验来看,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力度在1.5%左右,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力度在1.0%左右;消费贷贴息领域或为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领域以及文旅等服务消费,经营贷贴息领域或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从实施方式来看,或由借款主体经由贷款经办银行进行申报,银行再向当地财政部门申请贴息。
●相比央行再贷款,采取贴息的方式,不会额外投放流动性,同时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也更加灵活。
●为扭转当前消费贷款负增长态势、充分发挥贴息的效应,还需要疏通居民部门消费和负债意愿较低、银行零售不良率上升两大堵点。可以考虑以下优化措施:一是,参考美国薪资保护计划以及此前的就业贴息政策,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外贸企业发放低息贷款;二是将消费贷ABS、个人住房按揭贷款RMBS纳入央行MLF等工具担保品范围。
●7月流动性回顾:7月资金面受到股债跷跷板影响波动加大,央行加大逆回购投放进行对冲。7月DR007均值为1.52%,较6月中枢下行6bp。7月初,1年期股份行NCD利率一度下行突破1.60%,此后受资管产品赎回影响,回升至1.65%附近。
●8月流动性展望:7月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更加乐观,贸易磋商展期,降准降息不急迫。地方债融资规模仍高,叠加债市情绪敏感,央行预计对资金面延续呵护态度。8月NCD到期规模3万亿元左右;预计8月政府债净融资合计1.6万亿元左右。
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根据媒体报道,2025年4月以来,消费贷款利率普遍上调至3%以上[1];本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或推动实际借款成本降至3%以下。本文探讨本轮消费贷贴息的可能方式和影响。
一、消费贷贴息政策将如何演绎?
1.1 什么是财政贴息?
财政贴息通过财政资金代替借款人支付部分贷款利息,可以定向降低特定群体或者特定用途的融资成本。我国出台过多项财政贴息政策,起到不俗效果。例如,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2024年7月宣布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8月进一步将贴息从1个百分点提到至1.5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末,设备更新贷款已签订合同金额超8000亿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叠加中央财政贴息之后,实际融资成本仅1.5%,远低于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2],有效降低了设备更新的融资成本。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本次针对消费领域进行贴息,有利于建立财政金融联动,更好提振消费潜力。
1.2 为什么是财政贴息?
相比央行再贷款,本次采取贴息的方式,不会额外投放流动性,同时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也更加灵活。一方面,央行再贷款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的同时,会增加市场流动性投放,而当前信贷市场的主要矛盾并非资金供给不足,是融资需求需要激发。相比之下,财政贴息直接减少借款主体融资成本的同时,不会派生额外的流动性。另一方面,目前1年期AAA级NCD利率在1.6%左右,而再贷款利率在1.5%左右,再贷款利率的优势已不明显。使用银行自有资金发放消费贷款、再进行财政贴息的方式,比央行调降再贷款利率的方式更加灵活,可以动态反映融资成本变化。
1.3 消费与服务业贷款贴息怎么做?
结合近年地方试点的经验来看,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力度或在1.5%左右,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力度或在1.0%左右;个人消费贷贴息领域或为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领域以及文旅等服务消费,经营贷款贴息领域或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从实施方式来看,或采用借款主体经由贷款经办银行进行申报,银行审核无误后向当地财政部门提出贴息申请。
地方消费贷贴息方面,2024年10月重庆发布《关于组织实施2024家装厨卫消费品以旧换新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的通知》,对于符合条件的消费者用于旧房装修、局部换新的消费贷款,按照年利率1.5%(之后提高至2%)、最长不超过6个月(之后提高至12个月)的标准给予贴息,每位消费者贴息金额最高不超过2000元(之后提高至4000元)[3]。2023年10月四川省财政厅印发《四川省消费贷款贴息操作指引》,对于贷款用途为购置汽车、电子产品、住房装修、家电家具耐用品4类商品的贷款予以贴息,按实际消费支出金额的年化1.5%计算贴息[4]。根据2025年5月报道,政策实施以来,四川省已兑现财政贴息资金超5800万元,支持省内银行机构发放消费贷款41.1亿元;截至2024年末,全省住户消费贷款(不含住房贷款)余额4894亿元,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2%[5]。
地方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方面,江苏省于2025年7月发布《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项目贷款财政贴息实施方案(2025-2027年)》,规定了1%的贴息比例、5000万元的年度总规模,贴息对象主要包括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五大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预计本次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可能进一步纳入生活性服务业,重点扶持小微服务业企业,例如餐饮住宿、批发零售、居民服务等领域,更大发挥服务业在创造就业方面的作用。
1.4 金融支持消费还可以怎么做?
截至2025年6月,金融机构短期住户消费贷款同比增速录得-0.5%,已连续14个月录得负增长。当前消费贷增长面临两方面堵点:一是居民端,就业和收入压力有所上升,导致住户消费意愿和负债意愿较低;二是银行端,近年商业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提高,金融机构个人信贷发放变得更加审慎。
为配合此次财政贴息、疏通上述堵点,可以进一步采取以下优化措施。一是,参考美国薪资保护计划以及此前的就业贴息政策,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外贸企业发放低息贷款,减少对于居民部门就业和收入的影响。美国曾在疫情期间出台薪资保护计划(PPP),规定员工人数少于500人的公司可申请企业贷款,贷款必须用于支付员工工资、带薪病假、租金、水电费等。我国曾于2019年出台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要求申请的小微企业当年新招用的人数需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数的2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到10%),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同时无拖欠职工工资、欠缴社会保险费等违法违规信用记录[6]。2025年以来,受加征关税影响,部分对美出口敞口较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压力上升,通过将贷款贴息与企业稳就业情况相挂钩,可以减轻居民就业压力,更好提振居民消费和加杠杆的意愿。二是将消费贷ABS、个人住房贷款RMBS纳入人民银行再贷款、MLF等工具的担保品范围,增加商业银行发放消费贷款的积极性。
二、2025年7月流动性回顾和2025年8月流动性展望
2.1 2025年7月流动性回顾
7月资金面受到股债跷跷板影响波动加大,央行加大逆回购投放进行对冲。7月DR007均值为1.52%,较6月中枢下行6bp;7月下旬资管产品赎回压力上升,DR007一度上行至1.65%,央行随即加大逆回购操作力度。7月初,1年期股份行NCD利率一度下行突破1.60%,此后受资管产品赎回影响,回升至1.65%附近。7月国债单期发行规模缩量,政府债合计净融资1.2万亿元。7月MLF延续净投放,净投放规模1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延续提前公告,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
2.2 2025年8月流动性展望
7月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更加乐观,降准降息不急迫。7月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较4月更为乐观,财政政策强调“落实落细”,发改委8月1日称“将报批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货币政策未直接提及降准降息,上半年GDP增速高于全年目标,关税暂缓可能延期,股市表现较好,降准降息不急迫。8月NCD到期3万亿元左右;从8月政府债净融资来看,预计国债和地方债净融资均在0.8万亿元左右,合计净融资规模1.6万亿元。
注:
[1]资料来源:证券时报,消费贷利率回归“3时代”商业可持续成银行“必答题”,2025/04/01[2025/08/07],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1631080.html
[2]资料来源:财新网,设备更新贷款已签订合同金额超8000亿元 实际融资成本1.5%,2025/01/08[2025/0807],https://finance.caixin.com/2025-01-08/102276992.html
[3]资料来源: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关于组织实施2024家装厨卫消费品以旧换新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的通知,2024/07/09[2025/08/07],https://sww.cq.gov.cn/zwgk_247/zfxxgkmlrk/zcwj/qtwj/202407/t20240709_13359727.html
[4]资料来源: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消费贷款贴息操作指引》的通知,2023/10/30[2025/08/07],https://cdcz.chengdu.gov.cn/cdsczj/c147745/2023-12/21/f7bd535e5a8a49d4909a420a2f292d9d/files/f9aaa7467b4c46c39517a61e036258bd.pdf
[5]资料来源:财联社,消费贷、经营贷贴息政策如何执行?一线调研:部分省市曾有先例,银行静待细则出台,2025/08/05[2025/08/07],https://www.cls.cn/detail/2106249
[6]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财政部关于修订发布《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2019/09/28[2025/08/07],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480495.htm
★
点击图片购买 “兴业研究系列丛书”
★
转 载 声 明
转载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 务 支 持 人 员
对集团外客户
李 璐 琳
liliulin@cib.com.cn
对集团内用户
汤 灏
tanghao@cib.com.cn
免 责 声 明
本报告由兴业研究(CIB Research)提供,报告信息依据国际、中国和行业通行准则并通过合法渠道获取,所有观点为研究员个人意见,不代表兴业研究立场。本报告不含任何道德、政治或其他形式的偏见,兴业研究不对报告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及时性作出任何明确或隐含的保证,报告内容不构成任何形式的要约、投资建议或决策依据,阅读者应自行独立评估所有相关风险。对于因使用本报告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后果,兴业研究和研究员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版权为兴业研究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分发、发表或以其他方式公开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除非本报告已正式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中,否则应被视为非公开的研讨性分析。引用或发布本报告内容须注明出处为兴业研究,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兴业研究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
兴业研究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来源:鲁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