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家创新药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9 07:17 1

摘要:根据药明康德数据库统计,截至2025年7月31日,2025年7月全球生物医药领域共计完成152起融资活动,累计公开披露的融资总额超过了43亿美元。其中,有26家专注于开发创新疗法的公司完成的单笔融资额突破了5000万美元大关。这些公司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小分子药物

转自:药明康德

根据药明康德数据库统计,截至2025年7月31日,2025年7月全球生物医药领域共计完成152起融资活动,累计公开披露的融资总额超过了43亿美元。其中,有26家专注于开发创新疗法的公司完成的单笔融资额突破了5000万美元大关。这些公司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小分子药物研发,还包括了多种创新的新分子疗法领域。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依据公开资料为读者介绍其中7家获得大额融资的创新药开发公司,探讨它们所开发的创新疗法以及这些疗法未来可能带来的患者福祉。

拨康视云(Cloudbreak Pharma):眼科创新药研发公司

7月3日,拨康视云在港交所正式上市,获得款项总额为6.12亿港元,所得款项净额5.22亿港元。拨康视云拟将所得款项用于支持核心产品CBT-001(一款多激酶抑制剂)的持续临床研发活动、搭建生产设施及商业化活动等。同时加速眼科候选药物在全球的临床开发。

拨康视云是一家专注于眼科领域的临床阶段生物科技公司,致力于开发新型及差异化眼科疾病疗法,以满足全球未满足的医疗需求。目前,公司共有4款药物处于临床阶段,进展最快的管线CBT-001为一款多靶点抑制剂,可同时靶向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s)、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s),用于预防翼状胬肉进展及减轻结膜充血。目前,这款疗法正处于3期临床阶段。

倪劲松(Jinsong Ni)博士是拨康视云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他在药物发现与药物开发领域拥有超过20年的产业及学术研究经验。在创立拨康视云之前,倪博士曾在国际知名药企担任重要研发职务:他先是在惠氏制药(现辉瑞)担任高级科学家3年,随后在艾尔建(Allergan)担任科学总监长达15年。期间,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多个重磅眼科和皮肤科产品的成功上市,包括Alphagan P、Combigan、Lumigan、Tazorac和Ozurdex等。此外,作为非临床研究分团队负责人和化合物经理,他成功推动多个小分子和大分子候选药物进入不同研发阶段,涵盖中枢神经系统、眼科、皮肤病、妇科、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

Actithera:放射治疗药物研发公司

7月9日,Actithera宣布完成超额认购的7550万美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所得资金将用于支持Actithera的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靶点管线在多个适应症中推进至临床研发阶段,同时推动其专有放射性配体疗法(RLT)发现平台及临床前管线的持续开发。

本轮融资由创始投资者M Ventures与新领投方Hadean Ventures、Sofinnova Partners及4BIO Capital共同领投,同时还获得了Bioqube Ventures、Innovestor Life Science Fund、Investinor、Surveyor Capital以及第二家创始投资者Arkin Bio Ventures II的参投。

Actithera是一家致力于将药物化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下一代放射性配体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该公司的药物发现平台将理性药物设计与放射化学相结合,旨在开发新型小分子放射性配体疗法,以克服当前放射性药物开发中的局限性。该平台的核心创新在于其三大技术支柱,包括潜在“first-in-class”共价靶向策略——通过优化肿瘤驻留时间、同时确保药物在非靶组织的快速全身清除,从而提升治疗的精准性、安全性和疗效;另外两种专有方法进一步支持优化化合物的差异化特性,并改善药物的肿瘤滞留时间和选择性。该平台的可行性已在FAP靶向疗法的研发工作中得到了验证。基于该平台,Actithera成功开发一种靶向FAP的RLT候选药物,凭借其优化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肿瘤特异性,展现出“best-in-class”潜力。

Andreas Goutopoulos博士是Actithera公司的现任首席执行官,他同时也是该公司的创始人。Goutopoulos博士拥有超过25年的药物发现经验,曾在EMD Serono公司担任领导职务,负责化学部门的运营,并在M Ventures公司担任入驻企业家(Entrepreneur-in-Residence),支持公司创建和科学尽职调查工作。Goutopoulos博士已领导发现多个治疗领域的十几个候选药物。

CoRegen:细胞疗法研发公司

7月9日,CoRegen宣布完成9339万美元的融资。本轮融资所得资金将用于推进CoRegen的化学成分生产和控制(CMC)开发,启动其类固醇受体共激活因子3敲除的调节性T细胞(Treg)项目SRC3-KO在多种实体瘤患者中的1/2临床试验,并通过关键人才招聘扩大领导团队,以推动执行并支持公司增长。

此次融资通过私募方式完成,参与投资者为精选的少数几家机构。此次融资在CoRegen于2024年初完成的2800万美元融资的基础上完成——该笔资金用于支持从贝勒医学院获得独家许可,以推动其创新基因调控平台的开发。

CoRegen的平台基于贝勒医学院院长Bert O’Malley博士实验室在类固醇受体共激活因子(SRCs)方面的开创性研究,SRC-3在大多数人类癌症中过度表达,而Treg细胞抑制其它免疫细胞攻击肿瘤的作用依赖于SRC-3。在此研究基础上,CoRegen通过其专有平台精心设计了敲除SRC-3的细胞,从而实现对广泛免疫检查点基因网络的精准靶向,以达到更优的抗肿瘤效果。这些SRC基因由O’Malley博士于30年前发现,可调控体内大量基因,使其成为理想的“开关”基因,可通过激活或抑制该基因表达来调控生物功能。

Suneet Varma先生目前担任CoRegen董事会主席,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生物医药行业高管,曾担任辉瑞肿瘤事业部全球及美国总裁,领导团队推动超25款药物在40多种适应症中获批上市;此前还曾担任辉瑞罕见病事业部全球总裁,主导基因治疗领域的业务拓展。

Nuclidium:放射性治疗和诊断药物研发公司

7月10日,Nuclidium宣布成功完成7900万瑞士法郎(8400万欧元)B轮融资,用于推进铜基放射性药物平台临床开发。本轮融资由Kurma Growth Opportunities Fund、Angelini Ventures、Wellington Partners及Neva SGR领投,DeepTech & Climate Fonds(DTCF)、Bayern Kapital、Vives Partners、Eurazeo、NRW.BANK及HighLight Capital等机构,以及现有投资者共同参与其中。此次融资所得将用于推进铜-61/铜-67(61Cu/67Cu)治疗诊断药物管线在多个肿瘤适应症中的临床开发。同时,该公司将通过全球生产网络扩大其生产和制造能力。

Nuclidium的差异化平台将肿瘤靶向分子与铜同位素(诊断用铜-61和治疗用铜-67)相结合,以解决当前放射诊疗领域存在的临床疗效欠佳和制造工艺复杂等局限。Nuclidium即将推进主导化合物进入下一临床阶段,用于诊断和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及乳腺癌。

Leila Jaafar-Thiel博士现任Nuclidium公司首席执行官,她是核医学与生物物理领域的资深专家。在2017年创立Nuclidium之前,Jaafar-Thiel博士曾担任全球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基础设施开发的项目经理,在放射性同位素生产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作为Nuclidium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她致力于制定并落实公司的全球战略,以实现其核心目标:提升放射性药物在全球癌症诊断与治疗中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维立志博:抗体和融合蛋白新药研发公司

7月25日,维立志博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募资总额约1.89亿美元。根据公司战略,此次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临床阶段候选药物正在进行及计划进行的临床开发及监管事务;提升临床前资产、扩展现有管线及优化技术平台;提升产能及候选药物获批销售后的商业化等用途。

维立志博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科技公司,重点布局肿瘤免疫2.0、T细胞接合器(TCE)和抗体偶联药物(ADC)三大疗法领域。当前,公司已构建起包含10多款创新候选药物的差异化研发管线,其中6款已成功进入临床开发阶段。与此同时,公司还自主研发了多项专有技术平台,包括LeadsBody平台(CD3 T-Cell Engager平台)、X-body平台(4-1BB Engager平台)。

康小强博士是维立志博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是一名拥有30余年创新药研发经验的生物医药专家。康小强博士的职业生涯横跨学术界和工业界。他曾在礼来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兼资深课题组长,参与并推动了重磅药物Erbitux的研发及成功上市。凭借在抗体药物研发领域超过17年的深厚积累,他领导了多个抗癌抗体新药的开发工作,展现出卓越的科学领导力和转化医学能力。

橙帆医药:创新抗体药物研发公司

7月28日,橙帆医药宣布完成超6000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顺为资本领投,北极光创投、汉康资本、朗玛峰创投、松青资本、临港蓝湾资本等多家机构跟投,老股东弘晖基金(HLC)、上海生物医药基金(SHC)、德联资本、联想之星及万物创投等持续加码。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推动橙帆医药核心管线进入全球临床试验阶段,加速潜在“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新药的研发进程。

橙帆医药是一家专注于多特异性抗体和ADC药物研发的创新型生物技术公司,重点布局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该公司的创新药物管线中,目前已有10余款药物完成临床前候选化合物(PCC)阶段,其中针对肿瘤的核心管线预期将于2025年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自2021年成立以来,橙帆医药已完成三轮重要融资,包括2021年11月完成的5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以及2024年12月完成的5000万美元Pre-A轮融资。

李竞博士是橙帆医药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他是一名免疫学与抗体工程领域的资深专家,拥有近三十年跨国药企研发及管理经验。李竞博士先后任职于惠氏制药(现辉瑞)及诺华公司,在噬菌体抗体库、双特异性抗体和抗体偶联药物等技术平台的建设和开发中取得突破性成果,并成功将自免、炎症、肿瘤等疾病领域的多个项目推向临床。

ARTBIO:放射性核素疗法研发公司

7月29日,放射性药物公司ARTBIO宣布完成1.32亿美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新晋投资方Sofinnova Investments与B Capital联合领投,F-Prime、Omega Funds和Third Rock Ventures等现有投资者继续参与,卡塔尔投资局(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与Alexandria Venture Investments也作为新投资方参与其中。此次融资将用于加速公司α粒子放射性配体疗法(ARTs)项目的开发进程。

ARTBIO是一家临床阶段的放射性药物公司,通过开发新型ARTs重新定义癌症治疗。该公司依托其专有的AlphaDirect技术——一种独特的铅-212分离方法,实现了ARTs的分布式生产,为疗法的生产与交付提供了可靠保障。目前,ARTBIO正推进多个在研项目,其主打候选药物AB001针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适应症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ARTBIO表示,本轮资金将重点推动其主打候选药物AB001在mCRPC患者中的2期临床试验,同时推进多个尚未披露项目的IND申报准备。公司还计划进一步拓展其基于专有反应堆技术构建的供应链体系,加速全球临床试验的推进,并为未来的商业化铺路。

Emanuele Ostuni博士现任ARTBIO的创始首席执行官,他是一名医药领域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Ostuni博士的职业生涯横跨初创公司、咨询公司和跨国药企。在创立ARTBIO之前,他曾担任诺华肿瘤部欧洲细胞与基因治疗业务负责人,主导Kymriah在欧洲的商业化工作——该疗法是首款获得美国FDA批准的CAR-T细胞疗法。此前,他在Sandoz担任多个高管职务,负责全球及中欧、东欧等区域业务。此外,Ostuni博士的早期职业经历还包括在Nano Terra、麦肯锡咨询公司和Surface Logix担任要职。

限于篇幅,本文无法对所有公司进行介绍,如需获取完整信息,请参阅《2025年7月全球5000万美元以上融资事件盘点》(详见下图)。

各公司官网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