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冯小刚;再见了,张艺谋;中国已迎来 “新导演” 时代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9 07:30 3

摘要:39岁的导演申奥站在聚光灯下,他的三部作品《受益人》《孤注一掷》《南京照相馆》票房从2亿飙升到19亿,仿佛坐上了火箭。

《南京照相馆》上映仅仅几天票房就突破了15.7亿,整个电影圈都震动了。

谁也没想到,这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电影,会掀起一场票房与口碑的双重风暴。

这不是简单的数字跳跃,而是一场静悄悄的电影市场“改革”。

这次难道真的要和冯小刚、张艺谋导演说再见了?

39岁的导演申奥站在聚光灯下,他的三部作品《受益人》《孤注一掷》《南京照相馆》票房从2亿飙升到19亿,仿佛坐上了火箭。

在南京的影院里,白发苍苍的老人和年轻的学生并肩而坐,当银幕上王传君饰演的王广海看到同胞被害而抽泣时,整个影厅响起此起彼伏的啜泣声。

这种跨越年龄的共鸣,在张艺谋的《长城》或是冯小刚的《芳华》里,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了。

更令人惊叹的是市场的选择2025年春节档,林超贤的《红海行动3》、徐克的《狄仁杰5》扎堆上映,却集体哑火。

反而是申奥的《南京照相馆》在暑期档逆势而上,上映14天票房破19亿,观影人次超5365万。

猫眼专业版的数据显示,该片观众中25-35岁的年轻人占比达68%,他们投票把这部没有流量明星、没有特效大场面的电影推上了年度票房季军的宝座。

这背后是新生代导演对市场的精准把控。

申奥没有像老一辈导演那样依赖大IP或明星效应,而是选择了最朴素的叙事方式。

在南京的拍摄现场,他坚持还原每一处细节,照相馆的木质地板要踩出咯吱声,日军军官的军靴必须是1937年的款式。

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让观众在银幕前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真实感,正如一位观众在豆瓣评论中说:“那些泛黄的照片、带着方言的台词,让我觉得自己真的回到了那个年代。”

在《南京照相馆》的首映礼上,申奥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英雄太远,普通人的故事才是历史的心跳。”

这句话道破了新生代导演与前辈们最大的不同,电影里刘昊然饰演的邮差苏柳昌,像极了现代社会里奔波的快递小哥。

高叶饰演的演员林毓秀,渴望着更大的舞台却被困在战火中。这些小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比任何英雄史诗都更打动人心。

在南京的取景地,申奥带着团队走访了37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收集了200多段口述历史。

这些真实的故事,最终化作了银幕上一句句刺痛人心的台词:“我们不是怕死,是怕历史被忘记。”

而更重要的是,新生代导演懂得如何与观众对话。《南京照相馆》里王骁饰演的照相馆老板用南京话骂日军的片段,在抖音上播放量破亿。

这种接地气的表达,让严肃的历史题材变得鲜活起来,正如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所说:“现实故事折射的人性力量,往往更容易获得普遍的关注和共鸣。”

当《南京照相馆》在全国热映时,冯小刚的新片《非诚勿扰3》却遭遇了票房滑铁卢,这部投资3亿的电影,上映两周票房不到2亿,观众吐槽:“还是那些老套的爱情段子,连植入广告都没变。”

而另一边,申奥的《南京照相馆》只用了一半的预算,却创造了数倍的票房,这种对比不仅仅是个人的成败,更是两个时代的碰撞。

新生代导演的崛起,是一场全方位的革新,他们在题材上突破禁区,《孤注一掷》直面缅北诈骗,《我不是药神》关注医疗民生。

在市场竞争中,新生代导演更是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的票房超越《复仇者联盟4》。

2021年,票房前十的国产片中,新生代导演的作品占了七席。他们用扎实的内容证明,中国观众不是只爱看进口大片,只要故事好,本土电影同样能赢得市场。

在南京的老门东,有一家名为“时光”的照相馆。这里的老板老金,每天都会对着橱窗里的老照片发呆。

这些照片里,有民国时期的旗袍女子,有抗战时期的士兵,它们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

而在《南京照相馆》里,这样的场景被搬上了银幕,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纽带,新生代导演对地域文化的挖掘,正在重塑中国电影的版图。

在动画领域,新生代导演同样掀起了一场革命《大圣归来》让中国动画学派重获新生,《哪吒之魔童降世》用现代叙事解构传统神话。

这些网生代导演,从小在动漫文化中长大,他们将二次元的热血与传统文化的厚重结合,让国漫从“低幼化”的窠臼中突围。

如今《白蛇:缘起》的水墨画风和《罗小黑战记》的治愈系故事,已经成为全球观众了解中国文化的新窗口。

更令人欣喜的是,新生代导演的创作生态正在改变,申奥没有背景全靠作品一步步打拼

忻钰坤用《心迷宫》证明,小成本电影也能有大格局。

他们打破了“资历论英雄”的潜规则,让“内容为王”成为行业共识,这种变革比任何票房数字都更有意义。

新导演时代,不止于“票房数字”的改变《南京照相馆》的热度仍在持续。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观众们排着长队参观“京字第一号证据”那16张由罗瑾和吴旋冒死保存的照片。

银幕里的故事与现实中的历史交织,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电影的力量。

从申奥到郭帆,从饺子到路阳,新生代导演带来的不仅是票房的刷新,更是中国电影创作逻辑的重塑。

中国电影正在告别“老面孔依赖”,迎来“内容创新驱动”的新黄金时代,冯小刚和张艺谋的时代,或许真的要结束了,但这不是遗憾而是中国电影的幸事。

当新一代导演用镜头记录这个时代的心跳,中国电影的未来,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精彩。

来源:菠萝欣赏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