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命力月报|十一月:白鹰白豚 海凉未雪

B站影视 2024-11-22 09:10 2

摘要:日本民谣《津轻海峡》如此唱到,“听到海浪波涛的声音,我也独自一人走上渡船/望著快冻僵的海鸥,掉下泪不禁哭了起来。” 连海鸥都要冻僵,人自然不会去海边吹风了。

海洋无穷无尽 |唯有逐月呈报

立冬之后,海洋就归冬天管辖了,凛冽的寒流从库页岛南下,控制了日本海和黄海的大部分海域,海水变得清冷刺骨,渔民纷纷回港避寒。

日本民谣《津轻海峡》如此唱到,“听到海浪波涛的声音,我也独自一人走上渡船/望著快冻僵的海鸥,掉下泪不禁哭了起来。” 连海鸥都要冻僵,人自然不会去海边吹风了。

深圳在北回归线以南,虽然海水不至于透骨寒冷,但也渐渐变凉了,不再适合潜水,水下的世界淡出潜水员的视野。

这个季节,连最常见到的巴浪鱼都失去了踪迹,海洋变得冷清萧索。

但白腹海雕依然积极地在海面上搜索,它的视力极为锐利,能看清一公里之外,露出水面的鱼鳍。

▶︎ 深圳海洋生物记录142:鸟纲/鹰形目/鹰科/渔雕属/白腹海雕 Icthyophaga leucogaster白腹海雕在深圳很少有目击记录,希望这对白腹海雕能在深圳抚育出下一代。 ©黄秦

在十一月,白腹海雕进入繁殖季节,这是一种翼展可以达到两米的大型海洋猛禽,它的头部、颈部和胸腹皆为白色,像披了雪白大氅(chǎng),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一副君临天下的傲视做派。它在空中盘旋时带来的压制感,远非黑耳鸢等中型猛禽可比。

深圳的大鹏湾畔,一个非常隐秘的岬(jiǎ)湾之内,生活着一对白腹海雕。冬日将临,它们急需修缮去年的旧巢,在这个短暂的冬季里,生下鹰蛋,孵出雏鸟。雏鸟一百多天后便能离巢飞行。

白腹海雕,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通常于沿岸的高大乔木或悬崖岩石上筑巢,巢的形状像一个巨型平台,由树枝、树叶等材料构成。海雕伉俪会在鹰巢上俯瞰整个大鹏湾,它们需要大量捕鱼,这个时候,海里的鲻鱼是最佳口粮。鲻(zī)鱼我们在二月份的月报里提到过,整个冬季,是鲻鱼的繁殖季,积蓄了丰厚的脂肪。

世界上有八种海雕,中国有四种海雕,深圳仅有一种海雕。它的栖息地限于海岸及岛屿,没有向内陆或远海延伸的缓冲区,一旦栖息地遭受破坏,几乎无处容身。

在深圳的西部,丛蛇口港往南,经过内伶仃岛,来到桂山岛与大屿山之间的海域,在这片深圳,珠海,香港三地围拥的海面上,也生活着一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

在这片广东最大的咸淡水中,白海豚能找到丰富的食物,春夏季节,主要吃斑(jì),到了冬天,沙丁鱼渐渐成了主要的食物。

白海豚一年四季交配,每月都会有新仔出生,立冬之后,海面风浪较小,小海豚的存活几率较大,如果出海观豚,有时看到白色的母亲携带乌黑的幼崽,在海面上活动。

▶︎ 深圳海洋生物记录143: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海豚科/白海豚属/中华白海豚 Sousa chinensis近处身体发黑的是幼豚,它非常健康,泳姿矫健,用不了多久,它可以不用母豚的照顾了。© 沈晓鸣

年幼海豚要活下去,面临的威胁是族群内的雄性成年海豚,它们为了获得交配机会,有时候会杀死哺乳期的小海豚,另外恶劣天气时的大风浪,也会造成幼豚的夭亡。

一只白海豚母亲托举着它刚刚夭折的幼崽,以为它还活着。©李敏

新安县志上记载:鱀(jì)鱼,重数百斤,嘴如豭(jiā)喙,脊若锋刃,有乌白两种。肉甚腥,不可食,渔人捕之以煎膏,夜照读而不伤目。这里提到有黑色和白色的两种鱀鱼,其实就是白海豚的幼体和成体。

世界上有四种驼海豚,深圳有一种,全球有八种海雕,深圳亦有一种,白腹海雕和白海豚,两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东一西,活跃在深圳的海洋里。

霜降三候有一个是:雀入水为蛤,到了十一月到立冬也有一个类似的物候:雉入大水为蜃。这两种物候说的都是鸟类与软体动物的转化,古人在海边观察四时变化,在秋冬之交,他们发现鸟雀都不见了,海里却多出来许多蛤蜊贝壳,以为是鸟贝之间有转化。

在岭南之地,即便到了十一月,依然是鸟语花香燕雀满枝。但海里的确是多了不少蛤蜊。

雉入大水为蜃,雉是野鸡,野鸡变成的蜃,自然也是很大的个体,蜃有多大,古人并没有描述,但有“海市蜃楼”这个成语,能吐气成景,肯定是海里最大的贝类了。海里最大的贝类是砗磲(chē qú),大者可以长到一米多,砗磲在水温低于18度的海水里难以成活,在深圳海域,到了立冬之后水温会降到18度以下。

▶︎ 中国海洋生物记录31:软体动物门/双壳纲/鸟蛤目/鸟蛤科/砗磲属/大砗磲 Tridacna gigas在菲律宾甘米银岛原始海洋保护区内拍摄的世界上最大的双壳纲动物大砗磲,在中国海南也有分布。©沈晓鸣

现在我们知道,海市蜃楼是一种海洋大气折射现象,其实跟贝类无关,古人的误解,来自于贝类在排放精卵,在水中形成吞云吐雾的景象,会让古人误以为是在吐纳天地精华。想像力丰富的古人,自动脑补成海市蜃楼的景象了,“瞥见长城雉堞堆,千门万户洞然开。六街扰扰隔烟雾,人影憧憧往复来”。

砗磲排精的场景 ©佚名

大凡双壳纲到动物,都有排精现象,譬如最常见的文蛤,也就是沙白,这是一种全球分布的海产品,比砗磲分布范围广,苏东坡在海南看见的是文蛤,写诗记录:我哀篮中蛤,闭口护残汁;维克多·雨果流亡到北方根西岛,用来补身体的也是文蛤;江户时代的鸟山石燕,画的妖怪画集里有蜃精的形象,仔细端详,也是文蛤的模样。

今昔百鬼拾遗 蜃气楼 しんきろう ©鸟山石燕

到了十一月下半月,东北季风影响增大,台湾南部渔民的旗鱼季来了,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传统渔法,用一丈多长的标枪去刺一两百公斤的海洋巨货,不仅需要身板彪悍,还需要如大树扎根惊涛骇浪的本领,而这仅靠一双固定在舰桥上的牛皮鞋套固定身形,一个台湾东海岸的旗鱼标枪手,在当地的渔猎社区里非常具有传奇色彩,是华人世界中最接近梅尔维尔《白鲸记》中魁魁格的人物。

世界上仅存的古老捕鱼激发,台湾镖旗鱼。©佚名

捕旗鱼太辛苦了,要在恶劣天气出海,镖中旗鱼之后,还要与它拼斗,有时得跟鱼斗上2、3个小时,才能把鱼拉上船。这份心力,也只有台东县的老渔民还保留着,年轻人已经不再愿意接手这门渔法,他们正在慢慢离开大海。近年有一个新闻:台东县日前有一名50多岁的渔民,在掷标枪捕旗鱼时,和大鱼搏斗,在收线时疑似体力不支,最后心肌梗塞不幸死亡,心下一阵唏嘘。这是华人海洋世界中,《老人与海》般的故事。

▶︎ 中国海洋动物记录32:脊椎动物门/辐鳍鱼纲/鲹形目/旗鱼科/旗鱼属/平鳍旗鱼Istiophorus platypterus平鳍旗鱼主要以小鱼和头足类为食,会与其他同类一同捕猎成群的猎物。。©crfishingcharters

与海明威笔下的老人圣地亚哥搏斗一天一夜的,是蓝枪鱼,体型很大,圣地亚哥无法把它搬到船上,只能捆绑固定在船舷边。最终招引了鲨鱼群的攻击,那条蓝枪鱼被啃至只剩一副骨架。

蓝枪鱼是旗鱼目下最大的鱼类,在伦敦国家自然博物馆,蓝枪鱼标本被安排在蓝鲸和乳齿象标本在一个展厅里。©LNM

长着宝剑嘴巴的大型鱼,主要是三种,剑鱼,旗鱼,和枪鱼。都属于旗鱼目,很多人分不清,其实也简单,枪鱼个头最大,小型渔船只能装载一条;剑鱼眼睛最大,它主要生活在200米的水下,那里光线昏暗,需要更大的瞳孔来收集光线;旗鱼背鳍最引人注目,它的背鳍抖立起来,像船帆一样高傲而绚烂。

在九月的海洋生命力月报里,提到过鳗鲡降河入海,去海里繁殖下一代。到了十一月,下一代的鳗苗开始回到河口,海边的渔民知道,一年之中的鳗苗季又要开始了。

鳗苗出现在整个东亚大陆各个河口,中国的北部湾到辽河口,日本的鸭川到球磨川,韩国的汉江到锦江,越南的白藤江到西贡河,都是鳗苗大军返回大陆的入口,不过当它们乘着洋流的快车抵达时,身体不再是冰清玉洁的柳叶状,逐渐变细变圆,抽条变细长,大陆河口的渔民称之为“鳗线”。

一条被捉到的鰻线。©韩玉山

在四十多前,捕捞“鳗线”的船只迅速铺满了中国大陆东方的河口,对于刚刚走出计划经济的中国渔民而言,“鳗线”是不可多得的财富爆发点,收购价达到2元钱一条,到了九十年代,“鳗线”涨到了8元钱一条,甚至涨到二十几元一条。一晚上下来,能捕到成千条,整个大陆沿岸乃至台湾,与渔业捕捞相关的人,到了冬天,都为鳗线痴狂。

在河口处捕捞鳗鱼苗的人,他们已经工作了一个晚上,迎来了日出。©庄信贤

人类在它们的返乡路上,设下天罗地网,围追堵截,转场运输,投喂育肥,最后又送入饕餮们的无底肠胃,这种人与动物故事,地球上很少有如此壮烈的画卷。

现在随便进入一家日料店,依然可以点一份蒲烧鳗鱼饭,超市里冷冻柜里的鳗鱼冻品也供应照常,但养殖业界都清楚,野外的鳗鱼苗是在年年减少,人工孵育鳗鲡,还是水产养殖科研皇冠上的明珠,目前还没有人能摘下来。

深圳已经没有人捕捞鳗苗了,在汕尾惠东一带,还有人在冬季的海边去碰运气,他们像淘金客在舀起河沙的簸箕里寻找黄金,他们也知道,随着野外的资源的枯竭,鳗鲡在某一天会彻底失约。

汕尾海丰那边的夜市上,有一种当地美食叫麻鱼煤(其实是米字旁的),麻是鳗之方言音,煤是糜的古体字,其实就是鳗鱼粥,但这里用的不是鳗鲡,是另一种鳗鱼,海鳗。

海丰街头的国民宵夜店。©沈晓鸣

鳗鲡和海鳗是两种不同的动物,同属鳗鲡目,但属于不同科,在分类学上相当于羊和牛的区别。鳗鲡秀丽娇小,面目清秀,海鳗身形巨大,面露凶光,差别甚大。

正在夜宵档上被分解的巨大海鳗。©沈晓鸣

以前渔民捕获海鳗一般是延绳钓,海鳗贪吃,咬饵很快,上钩之后,钓者两手交替迅速收绳,很快,碧蓝的海水中一条银灰色的遒(qiú)劲大棍子在水中隐现,船上另一位钩子手眼疾手快,把正做龙蛇舞的海鳗钩入船舱。

冬天水冷,海鳗喜欢钻入沙洞中,渔民开始用底拖网来捕捉海鳗,在海底掘地三尺,很多海鳗被从沙洞里驱赶出来落入网袋中。

▶︎ 深圳海洋生物记录144:脊椎动物门/辐鳍鱼纲/鳗鲡目/海鳗科/海鳗属/海鳗 Muraenesox cinereus入冬之后,海鳗遁入沙地,只露出眼睛和嗅管探测周围的动静。© 沈晓鸣

海鳗还有很多Y字形小刺隐藏在鱼肉中。海丰人用它来熬粥不怕鱼刺卡喉咙吗?海丰厨师用一把刀刃宽大的海鳗专用刀来切海鳗肉,下刀细密,切成薄鱼片,肌间小刺也被切成细段,即便被咬到,滑汤带水吞入肠胃也无大碍。这是海边人的智慧。

十一月是一年中倒数第二个月份,在北方,农事已尽,虫豸(zhì)归穴里,鸟兽入山藏。但在岭南地区,北方寒气被群山阻隔,冰霜雨雪的天气非常少见,海洋虽然较夏日为凉,但也不至于萧瑟,海面之下依然涌动着勃勃生机,更多生命的悸动,等到十二月份再细细说来。

来源:美好盐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