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亏县林业局专家精心指导,今年枣油桃丰收,进入丰产期的每亩收入5000多元,产品供不应求,带动周边80多户群众致富……” 8月6日,淅川县金河镇袁家村枣油桃基地负责人吴定顺高兴地说。这是淅川县通过“林长+林业科技”模式,促进林业增效和林农增收的场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孟向东 李栀子 通讯员周桃龙
“多亏县林业局专家精心指导,今年枣油桃丰收,进入丰产期的每亩收入5000多元,产品供不应求,带动周边80多户群众致富……” 8月6日,淅川县金河镇袁家村枣油桃基地负责人吴定顺高兴地说。这是淅川县通过“林长+林业科技”模式,促进林业增效和林农增收的场景。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近年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林农大力发展林果产业。
为提高林农管理水平,淅川县推行“林长+科技特派员”工作模式,聘请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农大、市林科院等省市科技特派员20多人作技术顾问,开展常态化技术咨询与培训,传授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开通了覆盖县、乡、村、组的4级林果服务网络和便民服务热线,创建林业服务信息平台,对软籽石榴、桃、大樱桃等县内主要林果的日常管理,制作二维码,印制宣传画6000多份,实现村、组和林果基地林果宣传画全覆盖,农户足不出户通过手机扫描就知道林果管理技术。
淅川县还创新培训模式,转变培训思路,改变以前专家讲什么,农民听什么的培训方式,开展“订单”式培训,让林农吃上科技“新鲜菜”,深入走访林农,了解林农所需,针对不同乡镇的产业特点和林农需求来确定培训内容,派遣不同的林果专家举办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班,变原来的“套餐”配送为农民“点菜”,极大地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淅川县鼓励引进林果引品种,提高林业科技推广转化率,出台《淅川县林果达标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县财政兑现林业生态产业资金9000多万元,重点扶持软籽石榴、杏李等特色林果项目,先后引进郑州果树研究所石榴天使红、华中农大果冻橙,贵州蜂糖李等新品种6个,发展面积1.5万亩,年增加效益3000多万元。对品种老化、效益差的经济林通过嫁接改良4000多亩。还为林农提供林业保险、安装灌溉设备等配套服务。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淅川县整合使用“淅有山川”品牌,构建县、乡、村三级销售服务体系,线上与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线下对接各地客商,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了产地品牌价值。
“今年在林果成熟季节,我们积极扩大产销对接,先后吸引陕西、贵州、湖北等地客商提前到基地采取进园直播、保底销售、分级包装‘订单式’预订服务,2025年线下销售林果5.2万吨,销售额超4亿元,年产值同比增加3000多万元”,淅川县林业局局长梁虎兵说。
据统计,该县去冬以来,共举办林果培训班60多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多份,累计培训农民技术员3000多人。目前,全县已发展软籽石榴、杏李、核桃等林果23万亩,打造了精品化示范园14个、标准化果园8.2万亩,山区林农人均林果增收1500元以上。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