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护碧水 向绿而行建支点 | 织水网经纬 固生态屏障——十堰系统推进水生态治理持续优化水环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8 19:10 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给十堰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的重要回信,如春风化雨,为库区守水护水工作注入强大动能。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我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方面持续精准发力,用一个个扎实举措,书写了治水、护水、节水的华丽

经系统治理后的竹山圣水湖碧波荡漾,宛如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记者 刘昆 摄

习近平总书记给十堰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的重要回信,如春风化雨,为库区守水护水工作注入强大动能。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我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方面持续精准发力,用一个个扎实举措,书写了治水、护水、节水的华丽篇章。

严守“三条红线”

统筹水资源管理

连日来,高温炙烤十堰大地。在丹江口市石鼓镇玉皇顶橘树基地,新建的灌溉系统源源不断地为橘树“解渴”。

走进果园场,一根根约2米高的高杆喷头360度旋转、分区域作业,细密水流从根部到叶面全方位滋养柑橘树。“600亩橘园以前基本靠天吃饭,现在有了喷灌设施,不仅效率提高了,还实现了节水灌溉。”玉皇顶果园场场长杨万波说。

作为传统柑橘产区,石鼓镇已建成500升和200升储水罐共4座,铺设管道4.5万米。类似的柑橘灌溉系统在丹江口市多个柑橘主产乡镇已广泛普及。

为确保水质、水量安全,我市在水资源管理上,明确节水责任,加强节水管理,严格落实《十堰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工业、农业和居民用水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都要求用水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施工、投运。

同时,重点抓好工业企业节水,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逐步降低管网漏损率,为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严格污染源管控

改善水环境质量

在丹江口市凉水河镇柳河口村,村民们对每天在头顶盘旋的巡库无人机早已习以为常。

无人机巡库时发现异常情况,地面巡逻队员10分钟内就能赶到处置。这些无人机主要用于库岸线和入库支沟的日常巡护,可根据算法自动抓拍、上传影像资料,有效弥补了传统人工巡查费时费力、视觉受限的不足。

像这样的归巢式无人机,我市在丹江口市、郧阳区、郧西县等丹江口库区布设了50余套,全天候开展巡库,保障库区水安全。

天上无人机巡查,地下有管道机器人作业。在丹江口市土关垭镇地下污水管网内,一台长约50厘米、宽高各20厘米的管道机器人成为主角。它体型小巧但功能强大,能伸缩、边爬边拍,就像给污水管网做“肠镜”,精准排查隐患。

丹江口市在库区上游12个乡镇的62个重要节点安装探测仪,实时监控雨污管网水位、流速等信息。一旦接到预警,工作人员便携带地下管网机器人检查。

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我市不断提升全域智慧管水能力,建成运行1个市级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和10个县(市、区)分中心,运用卫星遥感、云广播、无人机、数字孪生、AI等先进技术,构建起“水地空天”四位一体水质安全监测体系,让污染源无所遁形。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

恢复水生态功能

近年来,我市开展一系列植树造林、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生态护坡、人工湿地,持续加强丹江口水库及周边生态系统保护。

坚持高规格、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实施扩绿增美。近三年,全市完成营造林199万亩,林相季相改造91万亩。石鼓镇紧邻丹江口水库,境内“火焰山”早年因过度砍伐及放牧石漠化严重,经林业部门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如今已长出6000多亩树林,植被覆盖率达70%,成为国家石漠化治理示范区。

在生态修复工程上,我市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探索“荒山变青山、肥水变净水、污水变清水”的水质涵养路径。在茅箭区茅塔乡廖家村,脱氮沟将砾石、锯末、腐殖土按1:1:10比例作为滤料埋入,含氮水体经过时被过滤分解,脱氮率超75%,既美化环境又净化水质,实现生态与环境效益双赢。

此外,我市还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建立湿地保护联动机制,以泗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修复项目为抓手,在流域内开展水系联通、水生植物种植与修复、生态护岸修复、植被恢复等工作,全面提升湿地生态功能,为守护绿水青山筑牢生态屏障。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