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广东湛江一起深夜上门抽血事件引发广泛关注。8月4日凌晨,两名孩子独自在家时,被当地村委会等工作人员上门抽血。家长得知后震惊不已,而街道办给出的回应,牵出了背后基孔肯雅热疫情排查的缘由,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大众对公共安全与个人权益平衡的思考。
深夜抽血风波:公共安全与个人权益的碰撞
近日,广东湛江一起深夜上门抽血事件引发广泛关注。8月4日凌晨,两名孩子独自在家时,被当地村委会等工作人员上门抽血。家长得知后震惊不已,而街道办给出的回应,牵出了背后基孔肯雅热疫情排查的缘由,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大众对公共安全与个人权益平衡的思考。
据家长描述,自己当晚正在上夜班,无法及时照看孩子。工作人员在未获得家长明确同意的情况下,就进入家中为孩子抽血。事后,孩子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这让家长十分心疼与愤怒,质疑这种未经允许就对孩子采取医疗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街道办对此解释,近期霞山区突发基孔肯雅热情况,需要紧急排查。在3日晚工作人员上门时,孩子曾表示近日有发烧症状。工作人员随后联系家长沟通抽血事宜,但家长不配合。考虑到基孔肯雅热传染性强,关乎公共安全,便联系民警联合上门开展工作 。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特征,严重时可引发脑膜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对公众健康威胁较大。在霞山区已发现4起本地病例的情况下,快速排查、控制疫情传播十分关键。从公共卫生防控角度看,工作人员希望尽快明确孩子是否感染,以采取相应隔离、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其出发点是保障公共安全。
然而,这一行动在程序上存在争议。个人权益在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医疗检测方面,被检测者及其监护人拥有知情同意权。按照正常流程,医疗机构或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抽血等检测前,应向家长充分说明检测目的、方法、潜在风险等信息,并获得书面或明确的口头同意。此次事件中,家长称未得到有效沟通,对工作人员深夜上门抽血毫不知情,这使得双方产生了矛盾。即便出于公共安全的紧急需求,工作人员也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力与家长达成共识,尊重其对孩子医疗事务的决策权。
目前,霞山区卫健局已介入此事,街道办也联系了儿科医生上门与家长沟通。这起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如何平衡公共安全与个人权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在面对突发疫情时,要快速、有效地采取防控措施,守护公众健康;另一方面,也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充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通过加强沟通、完善流程、强化监督等方式,避免类似冲突再次发生。
公共安全与个人权益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只有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防控措施才能既科学有效,又能得到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共同构筑起坚固的公共卫生防线 。 【信息来源:@新京报】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来源:月下宁静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