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岛匠心·昌江印记 | 黎乡非遗珍品常驻“海文雅集”文创空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8 19:41 3

摘要:此次,昌江的黎陶、牛皮凳、黎锦、藤编、木棉枕等承载着黎族智慧与美学的非遗作品,不再仅是展柜中的“文物”,而是融入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日常空间的文化伙伴。它们将在文创空间里与您不期而遇,讲述昌江故事,展现海南非遗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

昌江非遗传统技艺

此次,昌江的黎陶、牛皮凳、黎锦、藤编、木棉枕等承载着黎族智慧与美学的非遗作品,不再仅是展柜中的“文物”,而是融入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日常空间的文化伙伴。它们将在文创空间里与您不期而遇,讲述昌江故事,展现海南非遗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

黎陶制作技艺

黎陶·泥土的温度: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传承了我国新石器时期早期的制陶工艺,保留着制陶的原始形态和特征,真实地再现着原始的制陶过程,是中国古代原始制陶的“活化石”。该技艺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仅有的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黎锦纺染织绣技艺

黎锦·流动的画卷: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黎族妇女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它集纺、染、织、绣于一体,用棉线、麻线和其他纤维等材料做成衣服、头饰等其他日常生活用品。至今已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2006年该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12年入选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牛皮凳制作技艺

牛皮凳·会呼吸的家具:牛皮凳在黎族生活中属于一种生活用具,同时牛皮凳也是黎族同胞在娱乐时用的打击乐器,在古代祭祀时用做祭祀鼓。昌江的黎族牛皮凳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23年12月,昌江黎族牛皮凳制作技艺正式被列为海南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名录。

藤编制作技艺

藤编·自然的韵律:黎族竹藤编是民间手工艺人将山藤晒干、修剪后进行加工编织成盛放衣物的藤箩、斗笠、菜篮等藤编工艺品。该项技艺于2023年12月被列为海南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名录。

木棉与砚台制作技艺

木棉枕与砚台·生活的诗篇:融合黎族“木棉纺织技艺”的柔软木棉枕,与承载“峻灵王文化空间”底蕴的昌江砚台,一柔一刚,共同诠释昌江人的生活美学与匠心传承。

此次昌江非遗珍品常驻省非遗中心文创空间,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新阶段。共同探索非遗展示、传播、衍生开发、文旅联动的创新模式。

在“海文雅集”文创空间里,昌江的非遗印记悄然绽放。这不仅是展品的入驻,更是琼岛文脉的深度交融与生生不息。海南省演艺集团邀您常来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文创空间,发现昌江之美,感受非遗之魅!

非遗匠人风采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梅珍工作照片

黎族牛皮凳匠人工作照片

黎锦匠人工作照片

藤编匠人工作照片

来源:昌江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