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种将日常小事升级为原则问题的做派,正是家庭权力失衡的危险信号,在这场围绕食物分配的对峙中,他要宣示的不是饥饿,而是绝对的主权,孩子是次要的,妻子的感受更不重要,只有他的意愿必须是第一位的。
[击掌]四川的一个傍晚,只因鸡蛋分给了孩子,丈夫的怒火就烧了起来,不断地指责妻子,妻子忍无可忍掀翻餐桌的瞬间,碗筷碎了一地,也碎了她最后一点隐忍。
房门关上后,衣架抽打的声音混着哭喊传出来,她满身青紫地蜷缩在角落时,大概没想过,这场因鸡蛋而起的暴力会让她在七天后,对着手机镜头展示伤痕。
她的直播被指 "卖惨",可谁懂她连离婚都要说"等有钱"的无奈?远嫁的孤独,是不是早为这场悲剧埋下了伏笔?
那天晚饭,餐桌上菜肴丰盛,却独独少了丈夫心心念念的几枚鸡蛋,他的目光只钉死在那个空盘子上,忽略了所有碗碟里的其他,一直质问妻子是不是她吃了鸡蛋。
妻子解释说,鸡蛋都分给了家里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其中两个是她娘家来过暑假的侄子。这本是寻常的安排,可这个解释点燃了男子体内积压已久的无名火。
妻子见丈夫一直在抱怨,无奈之下说再重新煮,但他根本不接受妻子再去补煮的提议,一句“已经没了心情”堵死了所有回转的余地。
谁都看得出,这早已无关果腹,他的怒火并非射向那几枚鸡蛋本身,更像是在借题发挥,不满妻子带回来两个侄子,而两个侄子在懵懂中埋头扒饭,连动都不敢动一下。
这种将日常小事升级为原则问题的做派,正是家庭权力失衡的危险信号,在这场围绕食物分配的对峙中,他要宣示的不是饥饿,而是绝对的主权,孩子是次要的,妻子的感受更不重要,只有他的意愿必须是第一位的。
妻子不堪忍受试图躲进卧室寻求片刻冷静时,丈夫的喋喋不休却紧追不舍,从厨房一直蔓延到门外,这最后的稻草,终于压垮了她积压已久的隐忍,她猛地冲出,双手颤抖,几乎无法呼吸,用尽全身力气掀翻了那张承载着所有屈辱的餐桌。
然而,坐在对面的丈夫只是平静地扒拉着残羹冷炙,仿佛在欣赏一出与己无关的戏剧,他眼中没有丝毫的安抚与怜惜,掀桌之后,他起身将妻子粗暴地拽进了房间。
卧室门应声关上,隔绝了外界的视线,可紧接着门内传来了妻子撕心裂肺的凄厉喊叫,后来人们才从她青紫的印记中得知,那扇门后他动了手,拿起衣架一下下抽打在她身上。
就在妻子崩溃痛哭,向远方的娘家人电话哭诉的时候,丈夫做出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举动,他拿起妻子身上的衣服,去擦拭自己沾上油污的手机屏幕,这个动作极其自然,也极其冷酷。
在那一刻她不是他的妻子,更不是一个正在承受巨大痛苦的人,而仅仅是一块方便顺手的抹布,这种彻底的物化,比直接的暴力更具摧毁性。
事后女子说,她是从广东远嫁到四川的,当初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怀着一股“恋爱脑”的憧憬奔赴而来,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将她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身边没有娘家撑腰,物理和心理上的距离都让她在冲突中无处可退。
丈夫之所以敢如此肆无忌惮,无非是看穿了这一点,她好欺负,没人会替她出头。事实也的确如此,冲突发生时,丈夫的亲哥哥就在现场,却像个透明的旁观者,未加一句劝解。
事后,面对网络质疑,这位大伯哥甚至用挑衅的言论回敬网友,这一家人用行动清晰地划出了界限,她永远是个外人。
镜头下的她面黄肌瘦,而一旁的丈夫却红光满面,这种视觉上的强烈反差,无声地诉说着她在这段关系中被榨干、被消耗的现实,她不仅是妻子,更是这个家里随叫随到的免费保姆,负责打理一切。
就连他们现在居住的房子,都是她一个人盯着装修、挑选家具,一步步操持起来的,丈夫全程缺席,她付出了全部心力去构建一个家,到头来自己却成了这个家里最没有地位的人。
一场从未发生的婚礼,表明这段关系从一开始就存在的经济裂痕与承诺的脆弱。女子嫁给他时,未婚先孕,既没有一场像样的婚礼,也没有一分钱的彩礼,男方家庭条件不好,她妥协了,甚至自我安慰说只要感情好就行,丈夫曾承诺等领了证,经济宽裕些了就一定补办一场。
可是这个关于婚纱和仪式的梦想,随着孩子的出生被无限期搁置,每当她提起,换来的总是那句“养孩子压力大,没闲钱”的搪塞,她才慢慢明白,那或许从一开始就是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一个用以拖延和安抚的谎言。
经济不独立,是她在这段关系里失去话语权的根本原因,作为一名全职家庭主妇,她过着“手心向上”的生活,一切开支仰仗丈夫。
这种赤裸裸的依附关系,让她在面对不公时连反抗的底气都显得不足,她的妥协与忍耐,有多少是出于爱,又有多少是出于现实的无奈?这个问题,恐怕连她自己也难以回答。
一部手机,将这场关起门来的家庭冲突,变成了席卷全网的公共事件,它既是记录暴行的工具,也成了她连接外部世界、寻求审判与自救的平台。事件发酵后,她在深夜开启了直播。
面对成千上万的陌生人,她颤抖着展示了身上的青紫色伤痕,亲口确认了暴力行为的存在,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涌向她,愤怒的网友纷纷劝她立刻离婚,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家庭。手机屏幕上滚动的支持与礼物,似乎为她构建起了一个虚拟的避风港。
谁知,这块小小的屏幕很快也成为了一个新的战场,当她开启直播后,一些的质疑声开始出现,指责她是在“起号”,是把家庭悲剧当成剧本,为日后直播带货铺路。
这种“受害者有罪论”的逻辑虽然刻薄,却也折射出流量时代里人与人之间脆弱的信任,她还没来得及处理婚姻的创伤,就先要面对外界关于她动机的审判。
在直播的最后,当被问及最重要的离婚问题,她的回答却让所有支持者泄了气,她表示会离婚,但不是现在,要“缓一下”,等自己有钱了再说,这种犹豫和不坚决,让屏幕前的共情与愤怒瞬间变得有些尴尬。
人们担忧,这句“缓一下”,可能意味着又一轮的妥协,意味着只要男方稍稍示弱求情,一切就将回到原点。
误入穷巷,当及时掉头。可道理终究是道理,当摄像头关闭,当网络的热潮退去,她终究要独自面对那个红光满面的丈夫,和那个由她一手一脚建立起来、却始终不属于她的家。
来源:陌上史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