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乒女单在WTT横滨冠军赛第一天的比赛中豪取4连胜,打出全胜战绩,成为当天最亮眼的焦点。
国乒女单在WTT横滨冠军赛第一天的比赛中豪取4连胜,打出全胜战绩,成为当天最亮眼的焦点。
与此同时,伊藤美诚毫无悬念地零封对手,也让现场一阵哗然。
首轮刚过,16强一半席位已决,比赛从一开始就掀起了腥风血雨的竞技高潮。
每逢世界顶级乒坛赛事,都会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今年的WTT横滨冠军赛更是如此。
8月7日至11日,日本横滨成了国际乒坛瞩目的舞台。
与以往多线作战的比赛不同,这次只有男单和女单两个项目,单打正赛只设32个席位,真正强手如林,稍有闪失就可能提前出局。
国乒女队一下派出7名选手,日本本土军团则有伊藤美诚、张本美和等大将坐镇,比赛未开打,女单签表就已经点燃球迷热情——因为这是本年度WTT冠军赛首次登陆日本,不论谁锋芒毕露都会被无数双眼睛盯着看。
首轮女单对决在8月7日打响,气氛一开始就绷得很紧。
国乒的小将蒯曼率先上阵,对手是韩国20岁新锐金娜英。
其实蒯曼之前已经连续两次赢过金娜英,带着心理优势上场,比赛也确实没有太多波澜,但乒乓球这种运动,任何一次挥拍都可能生出变数。
这一次蒯曼4局3-1收下,算是顺利进账,但场边教练和球迷还是一直紧盯她的表情,甚至连每一次界外球都能引来轻声讨论。
对国乒选手来说,这种表面轻松实则压力山大的比赛,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真叫人心跳加速的,还是王艺迪那一场。
她是国乒世界冠军,技术经验都有,但偏偏遇上了德国的温特,这姑娘打法稀奇古怪,在世乒赛上还曾和搭档联手淘汰过国乒组合,比如陈幸同/钱天一。
没成想,这一场王艺迪开局就0-2落后。
如果你此刻在现场,绝对感受得到观众席那股暗涌的焦虑——所有人心里都在嘀咕,难道会爆冷?
好在王艺迪向来以大心脏著称,上台时随和的微笑,一旦落后却能立刻切换成“杀神”模式:连扳三局,硬是翻盘,期间还挽救了两个赛点。
每一分你都能看到她攥着球拍的力道和短暂的自我鼓励,好像在跟自己置气,也是在和压力较劲。
最终她以“死里逃生”的姿态晋级,一股后怕却久久未散。
类似的场面总让人联想到体育的残酷:失误仅一瞬,翻盘却要用尽全力。
其后的石洵瑶则没有让球迷紧张太久,她的对手高达是埃及18岁新星,曾逼退过世界冠军陈幸同,但石洵瑶这场几乎没给对方机会,3-0轻松过关。
比赛间隙,镜头扫过场边,石洵瑶和指导组交流时表情自信又轻松,像平时训练一样。
对于还在成长中的年轻球员来说,这种比赛越是能展现心态——既能压住火气又有激进的杀招,或许正是她未来冲击更高领奖台的底气所在。
接下来最受人关注的,莫过于黑马陈熠。
她今年刚刚在WTT美国大满贯赛上打出惊艳一战,连赢孙颖莎、早田希娜、蒯曼等一众劲敌,最后只输给世界冠军捧回银牌。
这次在横滨,陈熠算是临时替补加入阵容,没有太多心理包袱,首战迎来法国同龄新星帕瓦德。
开场陈熠反而落后一局,许多球迷开始担心会不会“水土不服”。
没想到她迅速调整,连扳三局,打出了极强的连贯性和侵略性,每一次得分都能看到她眼神的坚定。
3-1逆转取胜,外界对她的未来又多了份期待——这种后生可畏、敢打敢拼的劲头,才是中国女乒常胜不衰的源头吧。
外协会方面同样不乏亮点。
美国华裔名将张安苦战五局逆转击败了中国香港队的杜凯琹,赛点时刻张安攥着球拍长舒一口气,实在令人动容。
她早已不是新人,但在职业生涯后周期依然有翻盘的底气,这份坚韧总会让人联想到那些低谷时期的自我怀疑与自我激励。
如果说陈熠代表着青春的火焰,那张安就是经验和坚持的缩影。
旁边加拿大华裔张默同样表现抢眼,3-1送走了罗马尼亚名将萨马拉,后者曾经是世界杯单打亚军,骨子里还挺倔强,但这次输得服气。
世界乒坛的格局其实一直在悄悄改写,外协会球员整体实力在慢慢拉近,正是这些小小的胜利在被记住。
而回到东道主日本队,最瞩目的还是早田希娜和伊藤美诚。
两人首轮对手实力差异不小,但比赛结果略有曲折。
早田希娜3-1赢下西班牙选手肖瑶茜,虽然近期状态一般般,她在场上依旧显得心态平和,赛后微笑拥抱对手,看得出她在努力自我调整。
真正让人惊呼的是伊藤美诚,全场没有给中国台北名将黄怡桦任何机会,3-0干净利落,唯一让人意外的是每局都打到11-9才险险拿下。
也就是说,比分虽然光鲜,过程其实并不轻松。
但对于伊藤来说,这已经足够让她在媒体面前保持自信——毕竟,下轮她很可能要对上国乒新锐石洵瑶,也算是横滨一大看点。
这一轮下来,女单16强已经决出一半席位。
每一位晋级的选手背后,都有一个焦灼到冒汗的团队。
8月8日比赛将继续,陈幸同、王曼昱、孙颖莎三位国乒悍将轮番登场,分别迎战法国、波多黎各和韩国选手。
外协会中张本美和等日本本土选手也要登场,16强榜单到那时才能画上句号。
说实话,每到这种关键时刻,球迷圈的气氛都像过年一样紧张,谁胜谁负都牵动着千万人神经。
不夸张地讲,中国女乒的晋级之路,从不缺乏关注与争议。
其实,孙颖莎的回归才是悬念最大的问题。
美国大满贯女单爆冷失利后,她首度亮相国际赛场,外界一边期望她调整状态,一边也在猜测——曾经的那种无敌气场能不能回来?
头号种子站在签表上半区,首轮压力其实不大,对阵削球手桥本帆乃香,要知道孙颖莎职业生涯对削球选手胜率超过95%,但后面的路才是挑战。
如果按签表推算,她进八强前都不太会有实质性考验,对手包括陈幸同、石洵瑶,她对这些人的胜率也都在80%以上,可以说只要心态不出问题,晋级有把握。
相比之下,王曼昱这一路可谓“地狱难度”。
首轮就是波多黎各悍将迪亚兹,排名全球第12,喜欢快节奏对抗。
赢了还要面对实力飘忽的陈熠,如果都挺过来了,1/4决赛极有可能遭遇王艺迪,再往上走半决赛还有陈幸同或早田希娜这种“老对手”。
别说技术含量,就是体能消耗都能叫人肉皮发紧。
业内有预测给孙颖莎60%的夺冠概率,王曼昱和张本美和各20%,看似科学,其实粉丝吵翻了天。
张本美和最近状态神勇,面对国乒女将屡屡有神操作,王曼昱呢?
对着张本美和还没输过一场。
概率能不能信,反倒成了饭后谈资。
这也正是体育最生动的地方——赛前的数据和预测从来不是故事的全部,每一场比赛都可能上演新剧本。
就像前阵子的美国大满贯,陈熠临时替补,几乎没人把她列为黑马,结果连克孙颖莎、早田希娜、蒯曼,一路冲到决赛,最后拿到女单亚军;又比如澳门世界杯女单,那场王曼昱对张本美和,先输三局后连扳三局绝地逆转,还把对手打得情绪失控。
运动员在赛场上绷到极致,有时一念之差就是结局逆转。
偶然性太强,这正是体育的意义。
其实比胜负更值得玩味的可能是“人”本身——那些赛场上坚毅的面孔、赛后鼓励伙伴的笑容、场边自言自语的紧张表情,甚至队友背后的默默支持。
比赛之外,整个团队、选手的成长之路也值得琢磨。
陈熠的上升、石洵瑶的稳定,王艺迪在险境中的强大心理调适,这些真实情绪的流露其实比任何数据都走心。
你能想象,一个刚成年的小丫头,在数千人的体育馆、明晃晃的灯光下,要对抗的不只是技术层面的压力,还有无数来自网络、评论、教练组、观众席的杂音。
体育精神听起来很大,但其实在一板一眼、一次次弯腰发球、赛场上千变万化的情绪里。
日落时分,横滨体育馆外喧嚣未减,馆内依然一片紧张。
未来三天,单打16强的争夺会越来越激烈。
球迷们坐等王曼昱、孙颖莎的表现,也好奇哪个黑马会再度爆冷。
竞技体育残酷又温柔、无常又有诗意,16强名单横空出世的那一刻,也许已预示着新的传奇即将上演——而这一切,全都从“谁能咬住第一轮”的紧张气氛开始。
横滨冠军赛的故事才刚刚酝酿升温,属于中国军团、属于当下这些年轻球员的“时代故事”,还会在之后继续书写。
下一个高光时刻,究竟属于谁?
没人敢打包票,但我们都在屏幕前或现场,期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来源:竹露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