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关注老年人听力问题迫在眉睫,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降低听力问题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更是重中之重。
听力好坏与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因此,关注老年人听力问题迫在眉睫,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降低听力问题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更是重中之重。
过了60岁,一半人听力下降
老年性耳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耳背”,它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疾病。
一般指60岁以上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耳科疾病、遗传因素、噪声损伤、耳毒性药物以及代谢性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导致的听力下降。
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60-70岁的老年人,老年性聋的发病率约为40%-50%;70-80岁的老年人,发病率为50%-60%;80-90岁的老年人,发病率可达70%-80%。
老年人听力下降,会出现哪些表现?
1.听不见或听不清电话铃和门铃的声音;
2.接听电话时感到困难;
3.看电视或听广播时,声音小了听不见,声音大了又嫌吵;
4.耳聋较轻者可以勉强与其熟悉的人交谈,跟不熟悉的人交谈时感到困难。病情较重者跟所有人交谈时均会感到困难;
5.在安静的环境中可以勉强与人交谈,在嘈杂的环境中与人交谈时感到吃力;
6.大部分人可伴有耳鸣等症状。
除了听力下降,老年性聋还有哪些危害?
由于听不清或听不到外界声音,会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变得单调。
其次,听不见日常生活中的危险警告声(如汽车鸣笛、周围人提醒等),带来安全上的隐患。
由于听与说密切相关,老年人听力损失会引起言语交流障碍。严重者会出现心理障碍,如抑郁、悲观、多疑,甚至是诱发阿尔茨海默病。
科学研究表明,听阈(人能听到的最小声音强度)每上升10分贝,老年人出现认知能力障碍的概率便会增加20%。
●轻度(26-40dB HL)听力损失,患痴呆风险会增加5%;
●中度(41-60dB HL)听力损失,患痴呆风险会增加1%;
●重度(>60dB HL)听力损失,患痴呆风险会增加20%。
如何预防老年性聋?
1.防止噪音危害,选择较安静的环境下居住;
2.避免经常掏耳、采耳;
3.运用耳保健操,对耳部进行按摩;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锻炼、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要抽烟,使血管保持正常的血压、血脂和血糖,避免血管微循环因素的影响;
5.保持良好的情绪,尽量使自己拥有轻松愉快的心态;
6.老年人在选择药物治疗时,不可偏听偏信各种偏方或自行买药解决,应该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正规的检查治疗,选择的治疗药物、剂量、疗程在不影响基础病的情况下达到保护耳听力的要求。
如何治疗?
1.早期发现轻度的听力下降,可以考虑药物治疗,药物控制疾病的迅速加重;
2.治疗效果不佳时,酌情验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费用昂贵约10-30万不等)。
正确认识老年性耳聋,坦然接受机体的自然衰老,正确应对老年性耳聋,享受老年人的多姿多彩的生活。
来源:医食参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