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厂车间,机器轰鸣;工业园区,日新月异;施工现场,焊花飞溅……襄垣县坚持把先进制造业作为产业转型主攻方向,持续做大制造业产业规模,不断提升制造业技术门槛,加速推动“强筋壮骨”“升级破圈”,襄垣大地奋进的热潮处处涌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澎湃激荡。
工厂车间,机器轰鸣;工业园区,日新月异;施工现场,焊花飞溅……襄垣县坚持把先进制造业作为产业转型主攻方向,持续做大制造业产业规模,不断提升制造业技术门槛,加速推动“强筋壮骨”“升级破圈”,襄垣大地奋进的热潮处处涌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澎湃激荡。
“数”“智”赋能 培育新质生产力
“国际领先水平”“首台重大技术装备”“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山西铁福来瓦斯治理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一次又一次用实际成效刷新着煤矿高端装备生产制造领域的界面,给行业上了一道又一道的“佳肴”。
山西铁福来瓦斯治理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专注瓦斯治理装备研发生产,锚定“新”“绿”“智”三大转型方向,持续深耕技术创新。企业研发的ZDY7300LX煤矿用履带式液压钻机、ZYWL-15000DS履带式定向钻机等创新产品,成功抢占行业发展新赛道,为瓦斯治理领域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支持。
“这套设备主要用于高瓦斯矿井,由钻进主机、大流量、高压力供水泵站、煤水分离装置及可变径钻具4部分组成,特别之处是可将原113mm孔径扩大至500—1000mm,让煤层深处产生裂隙,将吸附瓦斯转变为游离瓦斯,提高抽采效率,减少抽采时间,降低瓦斯含量。”山西铁福来瓦斯治理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连春献介绍。
亮眼的产品背后,是先进生产线的强力支撑。“这条生产线今年4月份投产使用,经过全面智能化改造后,生产效率提升了80%以上。”连春献告诉记者。该生产线通过配备先进的数控双头机床、数控摩擦焊机、智能化喷涂线等设备,制造水平达行业领先,具备年产6万余件4类16个不同型号钻杆的生产能力,预计今年可完成1000万元生产任务,成为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山西铁福来瓦斯治理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少华表示:“我们将锚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能源及煤炭领域技术装备的‘卡脖子’痛点与产业短板,持续加码技术创新攻坚力度,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赛道,全面推动产业结构向清洁高效利用、绿色低碳发展、新兴领域拓展等战略方向加速跃迁,全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技术攻关 激活发展动力源
“这款畅销车,驱动桥可靠性和风机风量还需要再优化。”“这个内孔需要改成40毫米。”……位于襄垣县侯堡镇的山西仁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研发车间内,技术部工程师侯江勇正带领专业技术小组成员围拢在一起,认真查看图纸、仔细核对参数、攻克技术难题。
作为一家以玉米收获机械为主要产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仁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将农机装备研发作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着力点,不断加大自主创新、技术革新和品质升级工作力度,持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铆足干劲谋发展,开足马力忙生产,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
“公司每年都会根据市场反馈和试验结果,从功能、结构、形态以及作业条件等方面对机器开展深入剖析与综合评估,通过优化、改进与创新,进一步提高机器的生产效率和作业适应性,推动新工艺研发应用。”侯江勇说。
从企业成立到现在,该公司始终秉持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的经营理念,瞄准用户对高效、智能、精准农业装备的迫切需求,聚焦丘陵山区玉米收获机的技术革新和品质升级,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充实研发力量,与山西农业大学共建“产学研协作创新基地”和“研究生实践基地”,与中北大学、太原工业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智能化自动化应用推广,进一步推动关键技术攻关,着力研发出更为高端的农机具产品。
如今,山西仁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已形成集生产、科研、设计、开发于一体的发展模式,获得国家专利30余项,研发的多个产品技术指标处于全国同类产品行业领先地位,生产的丘陵山区播种机、玉米收获机等系列农机具产品畅销国内市场,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让当地农业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经营。
逐“绿”前行 迸发澎湃新动能
机械轰鸣声响彻厂房,智能传送带飞速运转,工人有序进行部件组装、车辆检测等一系列工序……在互通悦步新能源(长治)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随着一道道工序的完成,一批批搭载前沿科技的共享电动单车完成组装,“走”下生产线。据悉,这3000台共享电动单车即将投放到长治市各县区,为市民带来绿色、智能、便捷的出行新体验。
共享电动单车的投放是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倡导绿色出行的重要举措。车辆配备的智能定位系统和还车点位,能有效规范停车秩序,避免乱停乱放现象,维护城市的整洁与美观。同时,每辆共享电单车还配备了智能头盔,并且在车身显著位置张贴了骑行安全提示,为市民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公司投入3条自动化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每天可生产200到300辆共享电动单车,年产能可达6万辆。预计年产值可达1亿元,释放就业岗位500余个。”互通悦步新能源(长治)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桑墨飞介绍。
互通悦步新能源(长治)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技术开发、新材料技术研发、互联网数据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其生产的共享电动单车搭载北斗/GPS双核定位和智能调度调控等前沿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可实时掌握车辆位置与使用状态,精准优化投放布局,确保车辆在市民最需要的地方“触手可及”。
“未来,我们将紧密围绕城市发展规划,动态优化车辆生产规模,实现与公共交通体系的高效衔接。”互通悦步新能源(长治)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敬东表示,企业将扎根襄垣这片充满资源与发展潜力的热土,以国家“双碳”战略为指引,持续激活新能源技术创新动能,让“绿色智造”不仅成为企业的发展标签,更成为驱动县域经济向“绿”向“新”的强劲引擎。
提速发力 快马加鞭赶进度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传统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筋骨”。
走进山西酷纳斯通橡胶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条子午线轮胎项目(一期)生产车间,轰鸣的机械声中,密炼、压延、胎面、成型等关键工序设备整齐排列,从原材料精细加工到产品产出,项目实现全链条贯通,生产作业有条不紊。
“我们一期工程投资2亿元,选用国内先进的下落式密炼机、大张力压延机及高速搅拌脱硫机等设备,引进国际领先的复合胎面、蒸汽+氮气硫化生产工艺,每一批原料都要进行拉力、硬度等性能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送到下一个工序进行生产,确保达到合格要求。”公司总工张立表示:“这两天,我们首批轮胎已整装发车。今后,将着重加强一期生产线生产调度和精细化管理,争取到年底实现满产,按期完成客户订单。同时,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全力推进二期项目厂房建设。”
贴片、组装、检验……位于襄垣经开区的山西景盛照明有限公司同样热闹非凡。在项目车间,生产线轰鸣作响,机械设备高效运转,工人操作有条不紊,经过一道道工序,一盏盏灯具从流水线上传送出来。这家主要瞄准国内家用照明的综合性灯饰企业,正以全链条生产模式,在照明领域崭露头角。
“从灯丝、玻璃管、灯头,到芯片、电线,每一种原材料都经过严格筛选,确保从源头把控质量。更令人赞叹的是,工厂构建起全闭环绿色生产体系,生产废料经高温重熔,可100%转化为全新玻璃管原料,真正实现‘零排放、全循环’。”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眼下,一个个项目建设现场“热辣滚烫”,一批批先进制造业重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呈现出总量扩大、质量提升、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从铁福来竞逐智能制造赛道,实现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在线协同发展;到仁达机电智能玉米收获机凭借17项核心专利,成功攻克复杂地形作业难题;再到酷纳斯通子午轮胎、景盛LED照明装置、卡仕途数控机床等项目加速推进投产进程,奏响高质量发展激昂乐章……襄垣县正全力搭建200亿级装备制造产业矩阵,以数实融合、整体协同、集群共生的合力,推动实现从“襄垣制造”到“襄垣智造”跨越。(孙彬雁)
编辑:张岩
来源:黄河新闻网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