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日的罗田县凤山镇覆船山村,新栽的蔬菜和绿植在阳光下舒展枝叶,昔日刺鼻的腐臭味早已消散无踪。然而几个月前,这里和大塘垸村两处堆积如山的露天垃圾,曾是村民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
夏日的罗田县凤山镇覆船山村,新栽的蔬菜和绿植在阳光下舒展枝叶,昔日刺鼻的腐臭味早已消散无踪。然而几个月前,这里和大塘垸村两处堆积如山的露天垃圾,曾是村民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
积极履职:
精准捕捉线索,深入调查固证
2025年初,罗田县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在进行日常生态巡查时,发现凤山镇大塘垸村原老板栗场和覆船山村余家湾的异常景象——大片的生活垃圾(主要是厨余、塑料废弃物)毫无遮拦地露天堆积,腐烂的菜叶混着塑料包装袋在阳光下发酵,蚊蝇嗡嗡乱舞,刺鼻的恶臭飘散数百米,周边土壤与植被饱受侵蚀,居民生活苦不堪言。
办案检察官立即启动调查程序,深入现场实地勘查,走访当地村民,调阅属地政府及村级组织在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职责文件。通过扎实的调查,检察官精准厘清了污染事实、危害后果及监管缺位的主体责任,为后续精准监督奠定了坚实的证据和法律基础。
精准监督:
制发检察建议,明确整改要求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突出环境问题和监管漏洞,罗田县检察院严格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于3月26日依法向凤山镇政府制发检察建议书,明确指出两处大面积生活垃圾违规露天堆放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镇政府依法负有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监管职责,并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整改要求。
4月,办案检察官实地督促垃圾清理工作。整改现场,挖掘机轰鸣作业,将深埋的陈旧垃圾彻底掘出,一车车满载着腐臭垃圾的运输车驶离村庄,直达凤山镇叶家河垃圾中转站进行规范处置。两地累积多年的“垃圾山”被连根拔起,污染源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清除。
持续跟进:
推动整治落地,助力长效常治
2025年8月,办案检察官重返现场进行“回头看”。镜头下的原垃圾堆放点已彻底改头换面:土壤被翻整覆盖,空气中再无令人掩鼻的异味,曾经怨声载道的村民终于舒展了眉头。
治理不止于“清旧”,更着眼于“防新”。一方面,办案检察官积极与镇政府联系,督促其建立村庄全域定期清扫机制并及时中转,通过村广播、宣传栏密集播报垃圾分类知识,引导村民养成“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文明习惯。凤山镇镇级层面成立专项督办组,对各村垃圾治理情况明察暗访,对整改不力者全镇通报批评,压实村级治理责任。另一方面,该院以点带面,对全县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城市管理执法局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要求该局优化全县垃圾中转站布局建设、构建全链条处理体系、健全应急收运保障机制等,进一步推动全县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让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
从“垃圾山”到“复绿地”,从“掩鼻过”到“畅快呼吸”,罗田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以高度的责任感主动发现线索,以扎实的调查夯实监督基础,以精准的检察建议直击问题核心,以有力的跟踪问效保障治理落地,不仅成功解决了两个具体的环境污染“痛点”,更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末梢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与行动力。
这起案件是罗田县检察院在守护乡村人居环境、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次生动实践,充分展现了检察机关运用法治力量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担当作为。公益诉讼这双“法治之眼”,将持续聚焦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为罗田的绿水青山筑牢法治屏障。
来源:罗田县人民检察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