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税收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十四五”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税收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十四五”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 本报记者 李立娟
“十四五”时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达到10.5万亿元,办理出口退税预计超过9万亿元;
民营经济发展稳中有升,今年上半年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71.7%,比2020年提升了2.8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发展稳中增效,县域经济销售额、省际间贸易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比2020年分别提升了1.5个点和3个百分点……
记者近日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十四五”时期我国税收改革与发展取得积极成果。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胡静林表示,“‘十四五’期间,税务部门扛牢主责主业,税收改革发展取得积极成果。透过这些成果,可以展现‘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政策激活经济社会活力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税务部门累计征收的税费收入预计将超过155万亿元,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80%左右。
胡静林介绍说,税收收入(未扣除出口退税)将超过85万亿元,比“十三五”期间税收总额多13万亿元。随着2020年社会保险费、2022年土地出让金等征收职责划归税务部门,税务部门“十四五”期间累计征收的社会保险费和土地出让金等收入将超过70万亿元,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财力基础不断夯实。
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达到10.5万亿元,办理出口退税预计超过9万亿元,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向好、向新。据胡静林介绍,“十四五”时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经济社会活力进一步增强。
“从税务登记的数据来看,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涉税经营主体突破1亿户,比2020年净增加3000万户,显示出我国市场活力足、韧性强。”胡静林说。
发票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实体经济稳中提质,制造业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比重保持在29%左右,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3.9%。
同时,税制改革和减税降费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持,胡静林以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个人所得税为例介绍说,今年刚刚结束的个税汇算与2020年初次汇算相比,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人数达到1.19亿,增加了55%,减税金额增长了156.5%,2020年是1160亿元,今年增加至近3000亿元。
税收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胡静林表示,“十四五”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比如,绿色转型不断加快。2021年至2024年,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在内的清洁能源发电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3.1%,占全部电力行业销售收入比重由原来的30.3%上升到33.8%。与此同时,生态保护类相关行业的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6%,实现了快速发展。
健全完善税收治理体系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对违法者的依法查处就是对守法者最好的保护。
“‘十四五’时期,以法治为保障的税收治理体系不断健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胡静林说,在城市维护建设税、契税、印花税相继立法实施后,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种的增值税法正式颁布。在此基础上,适应新经济新业态发展要求的税收征管法制建设也进一步加强。
胡静林列举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积极成果:现行税收征管法历经24年后开始全面修订;新修订的发票管理办法付诸实施,有力保障了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电子发票的全面推行;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正式出台,将有效推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同时,税务部门依托智慧税务建设,构建了“无风险不打扰、有违法要追究、全过程强智控”的税务执法新体系,在促进守法、查处违法、规范执法中,努力实现对经营主体干扰的最小化、监管效能的最大化。
据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介绍,“十四五”时期,税务部门认真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着力推进税收立法,健全税法体系,并且坚持促进守法、查处违法和规范执法一体推进,努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法治公平的税收环境。
在查处违法方面,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会同公安、人民银行、法院等八部门健全一体化打击涉税违法犯罪的工作机制,强化对违法行为的精准查处。特别是紧盯团伙犯罪,对职业化、网络化、跨区域涉税违法行为加力狠打,2024年以来查处779个职业化犯罪团伙,对9734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838人受到震慑主动投案自首。
税务部门紧盯重点人员,依法查处了一批包括网络主播、明星艺人在内的高收入人员偷逃税案件。其中,2021年以来,查处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件达360余起,查补税款30多亿元。
税务部门紧盯骗享优惠,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十四五”期间,累计查处骗取和违规享受税费优惠案件2.18万起,查补税款269亿元,坚决不让税费优惠政策的“红包”落入不法分子的“腰包”。
而在规范执法方面,税务部门持续健全动态“信用+风险”的监管体系,着力推进精确执法、精准监管,努力把大部分中低涉税风险化解在申报前或申报中,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打扰。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实施涉税风险事后应对的户次下降了20.6%,但通过风险管理入库的税款增长了12.7%,反映出执法的精准性有效提升。
税收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十四五’时期,我国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税收营商环境也不断改善。”胡静林表示。
记者注意到,税务部门围绕办税缴费更简化、更便捷、更省心,实施了一系列措施,累计为纳税人压减50%的办税资料和25%以上的纸质材料报送,97%的税费事项和99%的纳税申报事项都可以在网上办和掌上办。
2024年,世界银行开展的营商环境评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在纳税指标等方面提升很快,与2019年评估相比,我国企业年度纳税时间压缩了78.2%,位于各国前列。我国税收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取得了积极进展。
同时,“办税缴费便利度跟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反映我国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国家税务总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荣海楼表示,“十四五”期间,税务部门连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着力提供更加省心省力省时的办税缴费体验。
具体来说,办税“跑马路”少了,“走网路”多了,办税服务厅里排长队基本成为历史;发票“纸质票”少了,“电子票”多了,纳税人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去领票开票寄票基本成为历史;报表“手工填”少了,“自动填”多了,企业抱着厚厚的资料去税务机关现场申报办税基本成为历史。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蔡自力表示,“十四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等关键领域,部署实施了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既为市场主体和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减税红利,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了强劲动力。税务部门始终坚持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实打实,依托税收大数据精准开展“政策找人”,在政策直达快享中增强了广大纳税人缴费人的获得感。
数据显示,从政策导向看,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3.6万亿元,占比达到36.7%;从受益主体看,在各类经济主体中,包括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内的民营经济纳税人,新增减税降费7.2万亿元,占比达到72.9%;在各类规模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共享受新增减税降费6.3万亿元,占比达到64%。
来源:青海普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