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万人研究揭示:长期饮用全脂牛奶,可能与更高的心血管死亡风险相关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8 08:39 1

摘要:在许多人的早餐桌上,一杯牛奶几乎是不可或缺的伴侣。它象征着营养、健康,甚至童年记忆。然而,关于“该喝全脂奶还是低脂奶”的争论,却在营养学界持续多年。最近,一项来自挪威的长期追踪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线索:长期饮用全脂牛奶,可能与更高的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相关

01

在许多人的早餐桌上,一杯牛奶几乎是不可或缺的伴侣。它象征着营养、健康,甚至童年记忆。然而,关于“该喝全脂奶还是低脂奶”的争论,却在营养学界持续多年。最近,一项来自挪威的长期追踪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线索:长期饮用全脂牛奶,可能与更高的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相关,而选择低脂牛奶则显示出更优的健康前景。

02

这项研究追踪了超过7.3万名挪威成年人,时间跨度长达33年,堪称同类研究中随访时间最长、数据最详实的研究之一。参与者在1974年至1988年间多次接受健康检查,并填写饮食问卷,研究人员通过累计平均摄入量分析他们对不同类型牛奶的消费习惯,进而观察其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在长达三十多年的随访中,共有超过2.6万人去世,其中近8600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研究发现,总体牛奶摄入量越高,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的风险也越高。但真正引人深思的是对“全脂”与“低脂”的区分:与不喝全脂奶的人相比,大量饮用全脂奶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以及所有原因的风险均显著上升。相比之下,饮用低脂牛奶的人群,不仅没有增加死亡风险,反而在心血管和整体生存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保护趋势。

全脂奶和低脂奶累积平均摄入量四分位数与不摄入相比的全因、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风险比及 95% 置信区间(n=73,860)

这一发现呼应了长期以来的营养建议——减少饱和脂肪摄入有助于预防慢性病。牛奶中的脂肪富含饱和脂肪酸(SFA),而这类脂肪已被广泛证实与血液中“坏胆固醇”(LDL)水平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脏病风险增加有关。尽管近年来有观点认为,乳制品中的饱和脂肪可能“危害较小”,甚至某些乳制品如奶酪在部分研究中显示出中性或有益效果,但这项研究提示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全脂牛奶的长期健康影响仍需谨慎对待。

有趣的是,研究还揭示了饮用不同种类牛奶人群的生活方式差异。喝低脂奶的人更可能是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不吸烟;而偏好全脂奶的人则更多为男性、吸烟者,且体力活动略高。尽管研究已尽可能调整这些混杂因素的影响,但这也提醒我们:饮食选择往往与整体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从历史角度看,挪威曾是一个典型的“高牛奶消费国”。20世纪中期,人均年牛奶消费量一度接近200升,且以全脂为主。随着二战后心脏病发病率急剧上升,人们开始质疑高脂饮食的健康性。自1970年代起,挪威政府推动“从全脂转向低脂”的公共健康政策,半脱脂奶(1.5%脂肪)逐渐成为主流。这项研究恰好覆盖了这一饮食转型期,因此其结果也反映了这一社会变迁对长期健康的真实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当研究仅使用基线饮食数据时,上述关联有所减弱。这说明,长期、动态的饮食模式比某一次的饮食记录更能准确反映健康风险。换句话说,几十年如一日地选择低脂奶,比偶尔调整更能带来累积性的健康益处。

当然,科学永远在演进。目前全球多项研究对乳制品的整体评价趋于中性甚至略有保护作用,尤其是酸奶和奶酪。但这项研究特别强调:不同类型的乳制品、不同的脂肪含量,其健康效应可能存在本质差异。不能因为“乳制品整体无害”,就忽视全脂牛奶潜在的风险。

03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彻底告别全脂牛奶?答案并非绝对。对于某些人群,如儿童、体重偏轻者或特殊饮食需求者,全脂奶仍可提供重要的能量和脂溶性维生素。但对于大多数成年人,尤其是存在心血管风险因素的人群,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可能是更为稳妥的长期策略。

未来,随着个性化营养的发展,我们或许能更精准地判断“谁更适合喝全脂奶”。但在证据尚不充分之前,遵循现有膳食指南——适量摄入乳制品,优先选择低脂版本——依然是最明智的选择。

一杯牛奶,看似简单,背后却是数十年健康轨迹的缩影。也许,真正的健康,就藏在你每天早餐的那个“选择”之中。

参考

Arnesen, Erik Kristoffer, et al. "Low-fat and Whole Milk Consumption in relation to Cardiovascular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three Norwegian counti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来源:健康过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