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成公主怂恿颉利犯边,建成元吉毒酒加害世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8 08:47 1

摘要:加上割据朔方的梁师都也老派人去突厥求援,愿意当向导,处罗可汗就决定出兵。他派将领分路出击,自己准备亲率主力去打并州(今山西太原),想把杨政道安置在那里。

唐朝那些事儿连载22,点击此处查看上篇。

再说北方的东突厥,当时的可汗叫处罗可汗。他收留了隋炀帝的皇后萧后和炀帝的孙子杨政道,就想着要替隋朝报仇,打算南下入侵。

加上割据朔方的梁师都也老派人去突厥求援,愿意当向导,处罗可汗就决定出兵。他派将领分路出击,自己准备亲率主力去打并州(今山西太原),想把杨政道安置在那里。

手下大臣大多劝阻,处罗说:“我父亲当年失去汗位,是隋朝帮他复位的,这大恩怎么能忘?”不听劝阻,执意亲征。结果刚准备出发,突然生了重病,没几天就死了。

处罗的儿子奥射设,长得丑身体又弱,被嫁给处罗的隋朝义成公主(隋宗室女)废掉,改立了处罗的弟弟当新可汗,就是颉利可汗,并且自己又嫁给了颉利当可敦(可汗正妻)。

义成公主的堂弟杨善经和隋朝旧臣王文素都留在突厥,他们一起对颉利说:“当年启民可汗(颉利的祖父)被兄弟逼迫,逃到隋朝,幸亏隋文帝帮忙,才得以回国复位。现在中原的皇帝不是隋文帝的后代,可汗您应该拥立杨政道,南下讨伐唐朝,报答隋朝的恩情!”

颉利可汗继承了父兄的基业,兵强马壮,本来就想南下扩张,一听这话,正中下怀,于是开始屡次侵犯唐朝边境。

高祖李渊因为当时国内还没完全安定,不想跟突厥打仗,经常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讲和。可颉利贪得无厌,经常扣留唐朝使者,而且和梁师都联合,不断派兵骚扰。

从武德四年到七年,双方打打停停,互有胜负。

唐朝的并州总管府长史窦静建议在太原一带大规模搞军屯,一边种地一边打仗。秦王李世民也赞同这个建议。高祖批准了,结果每年能收几千斛粮食,稍微缓解了边防压力。

但颉利来去不定,防不胜防。这时居然有人给高祖出馊主意:“突厥老打关中(长安一带),无非是看中长安的繁华,想进来抢一把捞够本。陛下您要是放弃长安,一把火烧了它,胡人没了指望,自然就不来了。”

如此昏话,高祖竟然信以为真,派宇文士及去襄州(今湖北襄阳)、邓州(今河南邓州)一带考察,准备迁都南方。

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也拼命怂恿,说越早迁都越好。

只有李世民站出来劝阻说:“外族侵扰,自古以来就有。陛下您神武非凡,统一中原,手握百万精兵,所向无敌,怎么能因为胡人骚扰边境,就要迁都躲避?这不但让天下人耻笑,更要遗臭万年!请给我几万兵马,给我些时间,我保证能把颉利绑来见您!万一做不到,再谈迁都也不迟。”

高祖听了也激动起来:“这话说到我心里去了!”立刻召回了宇文士及,取消了迁都计划。

李世民退下后,没想到建成又联合后宫妃嫔们一起诬陷李世民:“突厥每次来犯,给点好处就退了。秦王借口打突厥,其实是想总揽兵权,为篡位做准备!陛下您可要明察啊!”

这几句话,又把高祖的心思搅乱了。

第二天,高祖带着儿子们到城南打猎,让建成、世民、元吉比赛骑马射箭。建成有一匹特别壮实的胡马,性子很烈,喜欢尥蹶子。他故意把这匹马牵给世民,说:“这马很棒,能跳过几丈宽的深沟。弟弟你擅长骑马,试试看?”

李世民二话不说翻身上马,就去追一头鹿。眼看快追上了,那马突然前腿一软跪倒了!

李世民反应极快,不等马完全倒地就跳开了。等马挣扎着站起来,他又立刻跃上马背。就这样马倒了三次,他跳开了三次,一点没伤着。他环顾左右,大声说:“生死有命,难道靠暗算就能害死人吗?”

建成一听,脸都吓白了。

打猎结束后,建成又去贿赂尹德妃、张婕妤两位高祖宠妃。这两位妃子果然跑到高祖耳边吹风:“秦王自己说他是天命所归,将来要做真命天子,绝不会白白死掉。”

高祖顿时火冒三丈,先把建成、元吉叫到身边,然后召来李世民当面痛骂:“天子自有天命,不是靠耍小聪明就能当的!你为什么整天惦记着这个位置?”

李世民赶紧摘下帽子磕头谢罪,请求把自己交给司法部门查办。

高祖气还没消,突然有个太监慌慌张张跑进来报告:“不好了!突厥大举入侵,前锋已经到豳州(今陕西彬县)了!”

这消息来得正是时候,等于救了世民,毕竟要说打仗,还要依靠世民。高祖遂一改怒容,换了口气安慰李世民,让他戴上帽子,商量怎么对付突厥。

李世民说:“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儿臣愿意领兵出战!”

高祖高兴了:“好!元吉跟你一起去。能打就打,能和就和。”

李世民、李元吉齐声领命,立刻调兵遣将,第二天一早就出发了。

高祖亲自到兰池(长安附近)给他们饯行,赐给李世民三杯酒,元吉一杯酒。两人喝完谢恩,炮声一响,大军开拔。高祖回宫,世民、元吉骑马飞奔而去。

快到豳州时,听说突厥连营百里,气势汹汹,李元吉已经害怕了。李世民命令侦察兵再去探明情况。回报说:“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颉利的侄子)两位可汗,几乎是倾巢出动,兵力确实有几十万!”

李世民镇定地说:“两个头领一起来了,我自有办法对付他们,不用担心。”于是继续进军,到了豳州,靠着城墙扎下营寨。

当时关中地区一直在下雨,运粮困难,士兵们又长期征战,疲惫不堪。朝廷和军中都忧心忡忡。只有李世民不动声色,从容布置。

第二天,颉利率领一万多精锐骑兵,突然冲到城西,在五陇坂摆开阵势,耀武扬威地挑战。李世民看着元吉说:“现在敌人打到家门口了,绝不能示弱。应该出营迎战。弟弟你敢跟我一起去吗?”

元吉结结巴巴地说:“虏……虏兵这么强盛,不……不宜轻易出战。万一……万一打败了,后……后悔都来不及啊!”

李世民回答:“颉利和突利,名义上是叔侄,实际上互相猜忌。突利是始毕可汗的儿子,始毕传位给他弟弟处罗,处罗又传给他弟弟颉利。这样兄终弟及,导致突利没能继承汗位,他肯定心里不平。颉利怕突利有想法,就让他镇守东方,也封他当可汗。现在他们联合出兵,正好可以利用这个矛盾。别人怕他们,我可不怕!你不敢去,我自己去!”

说完,李世民就带着一百名骑兵,冲到颉利阵前,大声喊道:“我们大唐和你们老可汗有和亲盟约,为什么背弃前约,侵入我们国土?我就是秦王李世民!可汗你要敢单挑,就出来跟我斗!要是想群殴,我也不怕!我手下就这一百人,足够对付你们万人!”

颉利听了,怀疑李世民在使诱敌之计,只是笑而不答。却不知,他已经中了世民的计了。

李世民看到突利带着另一队人马,隔着一条小河沟,与颉利的阵营成斜角对峙,就又派骑兵去对突利喊话:“你以前跟我有盟约,说好危急时刻互相救助。现在你带兵来打我,怎么一点情面都不讲了?”

别人用反间计都偷偷摸摸,世民却故意公开挑明,让他们叔侄互相猜疑,这计策可谓是妙!

突利听了,也默不作声。显然,突利也中了李世民的离间计了。

李世民又故意骑马走到河边,做出要涉水过河的样子。颉利这才派人过来阻止:“秦王不必过河!我这次来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和大王重申一下盟约罢了。”

李世民勒住马说:“可汗真想重申盟约,派个使者来就行了,何必带这么多兵?要打就打,要和就和!”

颉利于是稍微向后撤了点兵。这时正好下起了瓢泼大雨,双方各自收兵回营。李世民对将领们说:“胡人打仗就靠弓箭厉害!现在连着下了这么多天雨,弓弦上的胶被泡软,弓就没法用了!他们就像鸟儿折了翅膀,飞不起来。而我们的刀枪长矛又锋利又好使,正好以长克短!现在不抓住机会,还等什么时候?”于是命令士兵们饱餐一顿,冒着大雨再次出击!

同时,李世民派人去见突利,把利害关系讲得清清楚楚。突利欣然同意按兵不动。

颉利这边,因为李世民突然出兵,正在惊疑不定,赶紧召突利前来商量,想出战。突利却说:“雨下得这么大,粮草运输困难,我军深入敌境没有后援,就算打赢了,也打不进长安。万一打败了,后果不堪设想。况且秦王向来会用兵,且诡计多端。不如跟他讲和算了。”

颉利沉默了一会儿,只好同意。于是派突利和突厥的部帅阿史那思摩去见李世民,请求谈和。

李世民坦诚相待,突利非常高兴,当场表示愿意和世民结拜为兄弟。两人谈得很投机,于是定下盟约各自撤兵。

李世民收兵回朝,突厥又派阿史那思摩入朝觐见。高祖让他坐到自己的御榻上,好好慰劳了一番,还封他为和顺王。

阿史那思摩拜谢后想回去,高祖又派左仆射裴寂跟着他去突厥回访,答应互相通商。裴寂也顺利完成任务回来了。

可是戎狄反复无常,不讲信用。和约没多久,突厥又派兵侵犯边境。高祖火了,对身边大臣说:“突厥这么狡猾,我要亲自率大军讨伐!以前我们和突厥来往,用的是平等的‘国书’。现在我要改用‘敕书’(皇帝对臣下的命令文书),责问他为什么老来骚扰!你们给我起草诏书!”

大臣们赶紧拟好诏书,高祖看过,就派使者送去。

各位想想,颉利可汗那么骄傲自大的人,突然接到唐朝皇帝用命令口气写的诏书,能忍吗?他立刻扣留了唐朝使者,然后发兵侵犯灵州(今宁夏灵武)、相州(今河南安阳)、潞州(今山西长治)、沁州(今山西沁源)、韩州(今山西襄垣)、朔州(今山西朔州)等地。

代州(今山西代县)都督蔺蓦在新城跟突厥兵打了一仗,打输了。朝廷赶紧派行军总管张瑾驻守石岭关(今山西阳曲东北),李高迁赶往大谷(今山西太谷),分头抵御突厥,同时向长安告急。

高祖命令秦王李世民驻守蒲州(今山西永济),调李靖任安州大都督(实际赴潞州),驻守潞州(今山西长治),任瓖为行军总管,驻守太行山(今山西晋城一带)。

李靖刚到潞州,就看见张瑾一个人狼狈地逃回来,报告说全军覆没,连他的长史温彦博都被突厥抓走了!

李靖把张瑾留下,立刻给秦王李世民和总管任瓖送信,约他们三路大军齐进,合力夹击突厥。

李世民正准备出兵,颉利却突然派使者来求和,愿意放回温彦博,重归于好。

李世民义正词严地斥责来使,命令他立刻送回温彦博才肯罢兵。来使连连答应着走了。

原来温彦博被抓后,颉利因为他掌管唐廷机密,想逼问唐朝的兵力和粮草虚实。温彦博咬紧牙关,一个字也不说。

颉利恼羞成怒,把他流放到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接着又派兵进逼灵州。灵州都督王道宗迎头痛击,杀了几千突厥兵,颉利才退兵。后来听说秦王李世民等几路大军将要会师杀来,颉利又慌了,赶紧低声下气地派人来求和。

李世民和他重新定下和约后,颉利慌忙把温彦博追回来,送回了唐营。

两边这才算又停了战火。李世民回京复命,从此威望更高,也招来了更深的嫉妒。

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表面上跟世民亲亲热热,请他晚上去喝酒,却在酒里下了毒。李世民哪会想到,喝完酒回到秦王府,突然心痛难忍,喉咙也痒得厉害,竟然大口吐血,卧床不起。

淮安王李神通(李渊堂弟)赶紧报告高祖。高祖亲自来探病。李世民呜咽着把中毒前后的情况大概说了。

高祖长叹几声,对世民说:“我从晋阳起兵,能平定中原,主要靠你的功劳。我本来想立你当太子,是你坚决推辞,才立了你大哥建成。现在太子位定了这么久,我也不忍心再换了。但看你们兄弟水火不容,同在京城,明争暗斗越来越厉害。我想了个办法,派你去洛阳住。从陕州(今河南陕县)以东,都归你管。你可以像汉朝的梁孝王那样,建立天子规格的仪仗旗帜。”

让一个藩王拥有类似皇帝的威仪,本就种下了动乱的祸根,何况一个国家又怎能有两个天子?

李渊这也是昏了头,也可以说实在是没办法调和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之间的关系了。

李世民也很无奈,流着泪说:“这不是儿臣的愿望啊,儿臣怎么舍得远离父皇膝下?”

高祖说:“这是权宜之计。你就听我的吧,免得兄弟相残。”李世民只好勉强接受。

等高祖回宫,李世民又休养了几天,病渐渐好了。他就召集手下僚属,收拾行李,只等正式的诏书一下来,就出发去洛阳。没想到等啊等,等了十几天,诏书连影子都没有!

李世民心里明白,父皇肯定是又听信谗言,后悔让自己去东都洛阳“另立山头”了。

来源:深度知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