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三点,卧室里传来宝宝尖锐的哭声,刚哄睡的妈妈揉着太阳穴坐起来——这已经是今晚第三次了。孩子为什么总哭?抱还是不抱?哭久了会不会伤身体?新手爸妈的焦虑,都藏在这一声声哭里。
凌晨三点,卧室里传来宝宝尖锐的哭声,刚哄睡的妈妈揉着太阳穴坐起来——这已经是今晚第三次了。孩子为什么总哭?抱还是不抱?哭久了会不会伤身体?新手爸妈的焦虑,都藏在这一声声哭里。
面对孩子的哭泣,关键不是“立刻止哭”,而是“读懂哭的原因”。接纳情绪比急于安抚更能帮孩子建立安全感,以下方法能帮家长成为孩子的“情绪翻译官”。
① 第一时间给“安全信号”:孩子哭时,先把他抱起来,让他的头靠在你肩膀上,用手顺着后背轻轻拍。熟悉的温度和节奏,会让他觉得“我的情绪有人接”,像回到妈妈肚子里那样安心。
② 用“具体回应”代替“空洞安慰”:如果孩子因为玩具被抢哭,不说“别哭了”,而是说“我知道你喜欢那个汽车,被拿走很生气,对吗?”这样的话,会让他觉得“我的感受被看见”,情绪慢慢就会平复。
③ 用“小习惯”转移注意力:孩子哭的时候,拿出他最爱的绘本,说“我们一起看看小熊怎么解决问题的?”或者播放他熟悉的儿歌,用熟悉的事物把他从“哭闹模式”拉出来,注意力转到你身上。
④ 允许他“哭一会儿”:如果孩子情绪特别激动,不用急着让他停。等他哭个1-2分钟,再轻轻摸他的脸,说“哭出来舒服点了吗?要不要告诉妈妈发生了什么?”哭是他释放情绪的方式,我们要做的是“等他哭完”。
其实,孩子的哭不是“软弱”,而是他在练习“表达”。就像学说话之前,他用哭告诉我们“我饿了”“我疼了”“我害怕了”。当我们耐心回应,他会慢慢学会用 words 代替眼泪。
别用“哭声免疫法”考验孩子——强迫他“哭到停”会让他失去安全感。就像医生说的,“孩子的心理需求,比‘培养独立’更重要”。
孩子的哭,是他给我们的“情绪礼物”。当我们用耐心接住这份礼物,他会慢慢学会“如何处理情绪”。下次孩子哭的时候,不妨说一句:“妈妈知道你很伤心,我陪着你。”
你家孩子哭的时候,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是唱儿歌?还是抱他走一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我们一起做“懂哭”的家长,让孩子的眼泪变成“成长的勋章”~
来源:宝妈云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