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失业率暴涨,OPT也要被废?留学理工娃集体跳「天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8 08:40 1

摘要: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最近公布,计算机科学专业失业率飙升至6.1%,在本科专业中排名第七,计算机工程专业毕业生失业率更是高达7.5%。

如今还在选理工专业的家庭,头是真的铁!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最近看到两则炸裂的新闻。第一则跟就业相关: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最近公布,计算机科学专业失业率飙升至6.1%,在本科专业中排名第七,计算机工程专业毕业生失业率更是高达7.5%。

曾经的“香饽饽”——CS专业,「跌落神坛」已然是事实。

第二则跟留美政策相关。

美国移民局新上任的Joseph Edlow最近听证会上表示,他将废止“选择性实习培训”(OPT)及其24个月延期(STEM OPT)。

也就是说,如果OPT真被废除,孩子们在美国上完学,毕业后得立马回国,别提在那边找工作实习了。

理工娃此前还有「毕业后可多留两年」的优待,未来恐怕也会被一刀切。

Joseph B. Edlow就职宣誓

这无疑是给父母一记暴击——学STEM,还有意义吗?

从康奈尔毕业后,带出不少竞赛金奖孩子的曹老师甩了句大实话:“政策再变,真本事才是铁饭碗。”在他看来,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永远能穿越政策周期。

在康奈尔大学环境工程毕业后,曹老师亲身经历了美国就业市场的冷暖。半年里,他投过百来封邮件,也拿到过一些不错的offer,但薪资却不太令人满意,最后他还是毅然决定回国。

这两年,就业情况不好更是凸显,这几乎是所有毕业生遇到的共同现状,即便是CS专业也是如此。

这并不代表专业学习、尤其是理工科的学习就不重要。相反,一些行业准入门槛正是专业壁垒带来的。

就以常被认为是天坑专业的生化环材类为例,美国制药业行业平均年薪达4.6万美元,波士顿地区药企从业者年薪中位数高达13.9万美元。

头部药企如罗氏、辉瑞的高级研究员年薪可达16万-22万美元。

美国辉瑞2021年的岗位薪资水平

薪资还不错吧,但高级职位的准入门槛明确要求相关学科的硕士或博士学历。

再看这几年相当吃香的心理行业,2023年全美心理咨询师中位数年薪为6.8万美元。

看起来普通,但细分领域差距显著,私人诊所的资深心理咨询师年薪可达15万美元以上,且双语(中英)咨询师时薪比普通咨询师更高。

这些都需要坚实的生物、化学或心理学基础,也就是说STEM专业天然构筑了就业护城河。

不止就业,在从事国际教育后,曹老师发现,孩子在学习阶段建立的学术能力、逻辑思维和抗压能力,发挥着底层能力的作用,无论是对本科甚至更高阶段的学习,都有长尾效应。

“我带过一个深圳贝赛思的学生,高中阶段参加了BBO(英国生物奥林匹克)和UKCHO(英国化学奥林匹克),虽然最后没选择生物专业,但他在竞赛中培养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思维,让他在大学申请时脱颖而出。”

从高校来看,无论是牛津、剑桥,还是藤校,对这些专业的门槛丝毫没有降低。

牛津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的录取率常年维持在8%左右,申请者不仅需要优异的A-Level成绩,更需要在竞赛中展现出学术潜力。

麻省理工学院的化学工程专业更是明确将USABO(美国生物奥林匹克)成绩列为重要参考指标。

那么问题来了,想申请好学校的STEM专业,一定需要亮眼的竞赛成绩么?

藤校青睐哪些竞赛?

易赛教育为EduKnow读者提供了免费福利:

学科&竞赛规划路径咨询、学术能力评估和竞赛真题等

找Anda老师领取

做科研行不行?这是很多人在申请理工专业时最容易想到的路径。

但在曹老师看来,无论是从积累学术能力,还是申请名校,科研项目都是最弱的一项证明。

“高中生做科研,大多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既定流程,很难真正体现个人学术能力。招生官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买」来的科研经历,哪些是学生真正参与的。”

相比之下,打竞赛性价比更高。

曹老师在国内二线城市任职时发现,无论申英还是申美,最顶尖的那批孩子无一例外会打竞赛。

来深圳加入易赛教育后,情况截然不同,却又内核一致。

“深圳的家长规划意识特别强,很多孩子从八年级就开始接触Junior级别的竞赛,比如化学的JCCO、生物的Brain Bee Junior,通过这些低难度赛事试水,再逐步挑战更高含金量的比赛。”

那么性价比体现在哪些方面么?

功利性地从申请而言,“拿双金的学生基本能稳拿牛剑面邀,这也是我们从辅导过的学生反复验证过的。” 曹老师解释道,“去年我们就有深中学生,凭借这两个竞赛金奖拿到了牛津生物化学的面试机会。”

他也建议,针对英国方向申请牛剑的孩子,可以尝试BBO和UKCHO双竞赛组合。申请美国方向,则可以冲击USABO(美国生物奥林匹克)和物理碗等赛事。

而英美双申的学生,孩子们就得合理规划时间线。比如生物学方向,USABO和BBO考纲相同,都在每年4月同一天举行,两者备考内容重合度高,同时准备就极为省力。

除了给申请加分,竞赛性价比高还在于,一来可以巩固校内所学,起到「以赛养学」的功效,二来很适合孩子做专业探索。

“有个学生本来想学生物,参加BBO后发现自己对化学更感兴趣,及时调整了选课方向,后来在 UKCHO中取得了好成绩,申请时也更有针对性。” 曹老师分享道。

由于含金量高,这几年冲击比赛的人数也蹭蹭上涨。是不是只有尖子生能脱颖而出呢?

在曹老师看来,「尖子生」并非是天赋很高的孩子,不少拿双金的学生在早期并未显示出过人天资。

以生化类竞赛为例,它们普遍要求学生掌握超出高中阶段的知识深度,比如UKCHO甚至会涉及大学有机化学内容。

也就是说,只要规划得早,这些超纲内容就能不费力的安排到孩子的课余时间,最终实现「降维打击」。

“我们有个BASIS的学生,九年级就开始准备BBO,虽然第一年只拿到银奖,但通过系统训练,十年级再战就拿到了金奖。这种循序渐进的规划比临时抱佛脚更有效。”

当然,不同竞赛考察能力不同,比如英系竞赛更考察知识面广度,尤其对信息提取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要求很高。

BBO的试卷长达40多页,UKCHO的题干充满文字游戏,能在规定时间内准确理解题意并完成作答,也并非轻而易举。

而美系竞赛则考察「深度」,引导孩子在竞赛中挖掘学术热情和韧性就极为关键了。

想给孩子规划竞赛,又不知从何做起?

易赛教育为EduKnow读者提供了免费福利:

学科&竞赛规划路径咨询、学术能力评估和竞赛真题等

找Anda老师领取

拿金奖的学生都有怎样的共性呢?

在易赛教育带过25枚金银奖后,曹老师发现,这些孩子首先是自主驱动能力强,“真的乐意学,会主动看有机化学书,追着问问题”。

其次,他们有很清晰的规划意识,能平衡校内学习和竞赛备考;最为重要的是这群孩子极具学术韧性,面对难题不轻易放弃。

曹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也总结了很多实用的备考策略。

一是抓大放小,比如UKCHO中有机化学占比高,是拿金关键,需要重点突破;

二是强化信息提取能力,他会训练学生在10-15分钟内完成第一题并追求满分,确保基础分数不丢失;

三是超前学习,至少掌握12年级的全部内容,再补充大学预科知识。

但跳出单一竞赛维度,前提同样重要——那就是在校内先学扎实。

从名校申请的角度来看,校内成绩是根基,竞赛成绩是锦上添花,科研项目则是适当补充。“如果连A-Level的A或IB的6分都拿不到,就没必要急着搞竞赛,那是本末倒置。”曹老师强调。

这涉及英美大学录取中的 “一致性原则”:招生官希望看到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表现稳定,竞赛成绩只是锦上添花;如果校内成绩平平,却在竞赛中表现突出,反而会引起怀疑。

这也是为什么易赛教育坚持竞赛培训与学科提升两手抓的原因。

“孩子们需要在夯实基础的情况下做能力提升,这样才是助力,否则就是在消耗孩子耐心,打乱成长的节奏。”

作为深圳本土成长起来的小而美机构,易赛教育有颇为特别的坚持。

比如他们在师资筛选上,是出了名的严苛。所有老师均需具备英美名校本科背景,硕士或博士学历,确保全英文授课能力和地道口音。

曹老师毕业于康奈尔大学,经济学老师陈默是哈佛硕士、剑桥学士,这样的师资配置在大湾区都是特别的存在。

其次是精准的课程设置,给父母和孩子省时省力。易赛教育的课程时长比行业平均水平短30%-50%,通过 “集训+复习+答疑” 的闭环模式提高效率。

“在这里40个小时能完成的内容,其他机构可能需要60-80个小时。”易赛教育创始人Crystal解释说,这得益于老师对考纲的深刻理解和针对性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班级规模集中在1对1、1对2或3-4人小班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关注,孩子们的成长自然显著。

易赛的孩子几乎来自贝赛思、清澜山等知名国际学校,其学员AP五分人员达500+以上,IB生物、化学等学科6-7分率超过70%,竞赛方面更是收获了UKCHO、BBO等赛事的大量金银奖。

“我们不做那种大而全的托管式服务,而是专注于竞赛和学科提升这两个核心领域,做精做透。”Crystal表示,这种定位让易赛教育能更好地聚焦教学质量。

对于立足大湾区的留学家庭来说,易赛教育的地域优势也不容忽视。目前机构在深圳福田、广州天河、成都锦江、北京海淀均设有分校,方便学生线下学习,同时提供高质量线上课程覆盖更多城市。这种 “线上 + 线下” 的混合模式,特别适合学业繁忙的国际学校学生。

面对CS遇冷和OPT可能取消的双重挑战,大湾区的留学父母更需要保持清醒认知。

正如曹老师所说:“政策波动是常态,但学术能力的积累永远不会过时。无论是生化还是其他STEM领域,只要孩子真正建立了核心竞争力,就不怕市场变化。”

来源:留学全知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