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军多支突击队已经进入红军城内部,在红军城南部已经占据至少7个据点。但是,俄军为什么,最近一个星期,突然拖拖拉拉。并没有趁着红军城乌军一片混乱的时候,发动内外夹击式总攻。
前言
乌军司令西尔斯基终于把援军调动到红军城了!乌军第7军已经调动到了红军城北面区域,就是西尔斯基本人,也已经抵达最前线指挥所。
俄军多支突击队已经进入红军城内部,在红军城南部已经占据至少7个据点。但是,俄军为什么,最近一个星期,突然拖拖拉拉。并没有趁着红军城乌军一片混乱的时候,发动内外夹击式总攻。
那么,现在来看,俄军有可能就是要缓一缓,等乌军增援部队全部进来。乌克兰不可能轻易放弃红军城这个重要据点,一定会出动援军。那么,红军城就会成为,俄军一个大型歼灭战战场。
诱敌深入:故意留缺口放乌军援军进城
2025年7月,当乌军司令西尔斯基把第7军团调到红军城北面时,俄军的“钓鱼计划”正进入关键阶段。表面上看,俄军突击队已经在城内占据7个据点,却突然停止进攻,甚至故意在城南留出一条“补给通道”。这招看似反常,实则暗藏杀机——俄军太清楚红军城对乌军的意义了,就像猫抓老鼠前总要松松爪子,等猎物彻底慌神再下死手。
乌军第7军团军长拉西丘克带着部队刚摸到城郊,就发现进城的路全被俄军无人机盯着。天上密密麻麻的“天竺葵”-3无人机,飞得比乌军机枪射程还高,专门盯着装甲车队炸。地面上,俄军第51集团军的坦克群沿着T05-15公路一字排开,把乌军增援的必经之路轰成了火海。更绝的是,俄军故意让乌军侦察兵“发现”一条绕过雷区的小路,等乌军车队开进去才发现,两边的废墟里藏着 dozens 辆伪装成建筑垃圾的“天王星”-9战斗机器人,30毫米机关炮一扫,整个车队瞬间瘫痪。
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战术,从2024年秋天就开始了。俄军先是故意放乌军第155旅进城,接着用无人机把周边20公里的乌军据点摸了个遍。到了2025年7月,俄军突然发力,用477架无人机配合60枚导弹,把红军城的电力、通讯全炸瘫痪了。这时候乌军才发现,自己就像被装进玻璃罐的蚂蚱,一举一动都被俄军看得清清楚楚。
后勤绞杀:炸铁路断补给,乌军援军成“送菜队”
俄军敢玩围点打援,底气来自离红军城仅30公里的顿涅茨克后勤枢纽。这里有俄军最大的弹药储备库,每天能向前线输送500吨炮弹,还能直接通过铁路从俄罗斯本土调运装备。反观乌军,补给线早被俄军炸成了筛子。
2025年8月5日,俄军对哈尔科夫州洛佐瓦市铁路枢纽发动“末日打击”,35枚导弹直接把车站炸成废墟。这个节点被毁,乌军要绕行150公里改用公路运输,效率直接腰斩。更惨的是,俄军“柳叶刀”无人机每天在补给路上巡逻,专打夜间运输的轻卡车队。有乌军士兵在社交媒体上抱怨:“现在连子弹都按颗分,罐头里的汤都得兑水喝”。
乌军第7军团的增援部队就像被掐住脖子的蛇,只能分批往红军城里钻。7月23日到25日,乌军分7批向红军城输送了3000人,但每批都在半路遭到俄军空袭。最惨的一批200人刚出洛佐瓦,就被俄军“伊斯坎德尔”-K导弹连人带车炸上了天。这种“添油战术”让乌军前线指挥官叫苦不迭:“我们不是在增援,是在给俄军送人头。”
火力收割:半小时一次饱和打击,乌军成“活靶子”
当乌军援军像蚂蚁一样往红军城爬时,俄军的“火力收割”开始了。每天凌晨3点,俄军的TOS-1A重型喷火系统准时“点名”,把乌军可能藏身的建筑烧成灰烬;白天则出动“天王星”-9战斗机器人,沿着街道逐个清除火力点。最狠的是“旋转木马”战术:先用FAB-500滑翔制导炸弹炸穿乌军掩体,再用温压弹清理坑道,最后让无人机进去补枪。
7月27日,俄军对红军城北部的乌军临时驻地发动“末日空袭”。3架苏-34战斗轰炸机投下6枚ODAB-1500温压弹,瞬间在地面炸出直径50米的大坑,正在开会的乌军第152旅指挥部全员阵亡。这种打击每隔半小时就来一次,逼得乌军士兵白天不敢露头,晚上不敢开灯。
俄军的激光反无人机系统也在关键时刻立了大功。2025年6月,俄军在库尔斯克前线部署的激光武器,500米外直接把乌军FPV自杀式无人机烧成火球。这套系统借鉴了中国“神农-3000”技术,30千瓦功率能连续工作8小时,专门克制乌军的“蜂群战术”。有了它,乌军无人机的突袭成功率从60%暴跌到15%。
瓮中捉鳖:乌军主力被包饺子,西尔斯基掉进“死亡陷阱”
到了7月底,红军城的乌军彻底成了瓮中之鳖。俄军11万大军从东北、正南两个方向合拢,形成直径20公里的包围圈。城内的乌军第155机械旅残兵连电台都被俄军电子战部队干扰,根本联系不上援军。而城外的乌军第7军团,主力第25空降旅在城里被围,第71猎兵旅还在苏梅州战场,能调动的只有刚组建的第147炮兵旅,连火炮都没配全。
更绝的是俄军的心理战。他们通过无人机向乌军阵地撒传单:“投降的士兵能得到热饭和医疗,继续抵抗的将被温压弹蒸发。”7月29日,一段战场视频显示,几十个乌军士兵举着白旗投降,结果俄军的无人机突然俯冲下来,把他们全炸倒了。这种“诈降战术”彻底击溃了乌军士气,当天就有3个连集体缴械。
当乌军高层意识到中计,已经太晚了。红军城的乌军被压缩在3平方公里的区域,俄军一天投放100枚FAB-500滑翔制导炸弹,持续一个月就是3000枚,几乎把所有建筑夷为平地。8月1日,俄军突击队从下水道渗透进乌军指挥部,活捉了第7军团参谋长。至此,乌军在红军城的抵抗彻底崩溃。
这场战役后,乌军在顿巴斯的防线像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等重镇相继告急。而俄军的胃口显然不止于此,他们的前锋已经逼近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离乌克兰首都基辅只剩下不到300公里。事实证明,在现代战争中,不懂变通的传统战术只会成为活靶子,而俄军这场围点打援的“死亡陷阱”,将成为军事教科书上的经典战例。
信息来源:
来源:云鹤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