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伊利优酸乳“抽象”上新,限量推出了5000份见手青“蘑粒”优酸乳。据官方介绍,该新品添加了苹果杏鲍菇果味酱,添加量不低于1.3g/盒,且果味酱中杏鲍菇添加量≥55%,含有真实蘑菇颗粒,主打见手青风味,口感酸甜。
“求补货求补货求补货求补货求补货求补货!!!!我还有朋友没喝到呢!!!!”
“非常不错,周围的朋友好评如潮,至于为什么我不喝那你别管.JPG。”
伊利优酸乳新品,怎么突然被一众网友喊话补货?
近日,伊利优酸乳“抽象”上新,限量推出了5000份见手青“蘑粒”优酸乳。据官方介绍,该新品添加了苹果杏鲍菇果味酱,添加量不低于1.3g/盒,且果味酱中杏鲍菇添加量≥55%,含有真实蘑菇颗粒,主打见手青风味,口感酸甜。
同时,这款产品还会附赠呕吐袋和紫光灯,呕吐袋为大家“兜底”,紫光灯则提供视觉效果,照亮包装可见小人,获得“蘑”幻体验。
图片来源:优酸乳
尽管品牌自己都表示这款产品“要问好喝么?倒也说不上。”但偏偏就是这么一款口味“蘑”幻的新品,在各大平台光速售罄。
图片来源:优酸乳
《红星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称,这款产品上线4天就在天猫、京东、小红书自营店铺售罄,甚至在二手平台,原价2.49元一盒的饮料被炒到了10元一盒。在优酸乳的商品评论中,也能看到大量网友疯狂求补货。
图片来源:小红书@优酸乳评论区
猎奇口味+呕吐袋赠品,这个组合似曾相识。此前,Foodaily持续跟踪“异香”趋势,在前一两年的产品中,香菜、折耳根等食材是当之无愧的顶流,其中,汇源曾推出过一款纯香菜汁,并贴心地附赠了“呕吐袋”,引发网友争相晒图,这款产品也在一周内卖出了超8000单,一度爆单下架。
图片来源:汇源
从香菜、折耳根到见手青,消费者对猎奇原料兴趣不减,行业端对新原料的开发灵感也层出不穷,不断有“新人”亮相,如新晋顶流见手青不仅被加进了优酸乳,还有品牌创造了见手青精酿、见手青可乐等产品,均有相关报道称其“销售火爆”。
那么,见手青到底有什么魅力?云南知名菌子见手青,怎么突然成了抢手货?
1
云南“蘑”幻见手青,
迷倒全国网友
“吃了真的能见小人吗?”
一提到见手青,网友最关心的就是这个。
见手青,云南顶流菌子,属于牛肝菌科。这是一类神奇的“变色菌”,只要用手轻轻一碰,受伤的部分就会迅速变成青蓝色,因此得名“见手青”。
云南常见的三种见手青,图片来源:云南南华国际野生菌交流中心
尽管青蓝色往往给人‘不安全’的感觉,但由于见手青实在是美味,因此每到菌子季,云南人还是要争分夺秒地品尝这一份山珍。
不过,对于外省人来说,见手青最迷人的标签可不是“美味”,而是“见小人”。
网友示意菌子中毒后的第一视角,图片来源:小红书
到底什么是“见小人”?
“见小人”,其实就是见手青导致的一种中毒症状。
实际上,见手青是一种条件可食菌,即有一定毒性,含有一种名为“裸盖菇素”的化学物质,需要通过正确的烹饪方式,降低和破坏其毒素成分,才能安全食用。
如果对见手青的加工不当,没有完全烧水煮透,食用后有可能会引起呕吐、腹痛、腹泻,以及视觉幻觉、头晕、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即俗称的“见小人”。
由于很多网友都分享了“见小人”的神奇经历,如“看见跳舞的小人”“给凤凰捋毛”“自家狗和自己说话了”等等,情节天马行空,毫无逻辑,实在是超出了碳基生物的想象空间,因此不少网友都跃跃欲试,想通过食用见手青获得“见小人”体验。
图片来源:小红书@芝士青年
不过,“见小人”毕竟是一种实打实的中毒症状,每当有人分享“见小人梗”,总有云南网友现身说法,严肃劝说,表示见手青中毒造成的神经损伤、肝肾损伤不可逆,轻则住院费上万,严重的也可能致命,不可过度娱乐化见手青中毒,没有烹饪经验的外省人也千万不要轻易尝试。
图片来源:小红书@芝士青年、B站@噜咪啦官方
尽管如此,这依然抵挡不了网友们的好奇,也为“见手青元素”的频频出圈埋下了伏笔。
2
优酸乳、精酿、可乐、冰淇淋、咖啡……
谁在挑战“见手青味”?
经过刚才的科普,相信各位读者已经明白了,见手青,是一种难以驾驭的蘑菇,即使是吃菌子经验丰富的云南人,也时不时会中招。
图片来源:微博
见手青所含毒素十分“狡猾”,在高温下会被分解,但冷却后毒素可能重新螯合。若二次加热不充分(如微波炉加热或轻微翻炒),毒素可能未被彻底破坏,食用后仍可能中毒。
这一特性不仅让见手青有鲜食难度,在工业化深加工上同样存在较大的难度。
正因如此,很多食饮品牌、商家在玩“见手青”的概念时,会将产品定义为“见手青风味”,通过添加其他更常规安全的菌菇原料,或模拟见手青的形态、颜色等,给人带来食用见手青的“虚拟”体验。
例如,本次伊利优酸乳推出的见手青“蘑粒”优酸乳,配料表中就写着“苹果杏鲍菇果味酱”,伊利淘宝旗舰店客服也表示,见手青味是指产品的口味,产品中并未添加见手青,可放心饮用。
不过,为了给消费者一些“见小人”的体验,优酸乳不仅设计了眩晕感十足的包装,还提供了紫光灯赠品,用紫光灯照射外包装,即可发现隐藏的蘑菇小人,增加了产品的可玩性,提升了网友的社交分享欲。
优酸乳小红书商品评价,图片来源:优酸乳
在云南本地,也有一些咖啡门店利用黑松露和螺旋藻粉等原料,模拟见手青的菌菇风味和标志性的青蓝颜色,打造“游客必喝”的见手青特调(不含见手青版)。
图片来源:小红书
不过,总有玩家更具挑战精神,竟然真的把见手青本菇加到了食品饮料里。
例如,近日,在云南楚雄的景区,一瓶9.9元的见手青可乐受到了大量游客关注,成为了当地的网红。
据生产方——楚雄海之子元宇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鼎介绍,作为楚雄本地人,他希望能研发一款产品,宣传家乡的野生菌文化。而早在去年,见手青啤酒受到了大家关注,因此他想到把野生菌和年轻人喜欢的可乐结合,创造一款有本地特色的产品。
为了把菌子风味融合到可乐里,他把牛肝菌切片,用高温烘烤成片,再经过长达20个小时的熬煮,萃取精华液体,按特定比例调制,最终制成了这款见手青可乐。有网友尝试后表示:“真的有生菌子的味道。”
对于这款可乐,很多人最关心的当然还是喝完到底能不能“见小人”。为了让消费者安全地“见小人”,见手青可乐瓶身印有一个二维码,扫码可体验5个场景,包含森林、巨型蘑菇以及蘑菇精灵熬汤等场景,用AI+野生菌文化,带给消费者味觉、嗅觉、视觉上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
目前这款“滇式可乐”仅在楚雄当地的景区可以购买,一上市就引起了游客强烈的尝鲜兴趣,在火把节活动五天就卖出了7000多瓶。未来,该公司计划推出线上购买渠道,让更多人感受见手青可乐的神奇体验。
图片来源:云南广播电视台
而在可乐之前,早就有人把见手青加到了啤酒里,娇蛮萝莉、闹江湖、黑标主厨等多个品牌均推出了见手青啤酒,宣称在酿造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使用了见手青,并表示可以提供无毒检验报告,能让消费者感受到菌香和麦芽香气的交织。吃不上见手青的网友们,不如尝试一下见手青啤酒。
图片来源:娇蛮萝莉、闹江湖、黑标主厨
还有新茶饮品牌闯入了见手青赛道。云南本地品牌吉茶阿布宣称首创见手青米布冰淇淋。据媒体报道,品牌表示这款冰淇淋虽然含有见手青的成分,但使用的是人工种植见手青,加热制作为冻干菌后再打成粉状,并使用天然海藻粉调色,因此可以实现无毒。
见手青元素+昆明字样 ,加上菌香、米香、乳香、青草香融合的独特风味,也让这款冰淇淋成为了热门打卡产品,门店月销上千份。
图片来源:小红书@昆明觅食海鸥
3
见手青,
是昙花一现还是下一个潜力股?
尽管见手青本身在鲜美风味上确实极具独特性,但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大部分人打卡见手青,都是抱着“尝鲜”“猎奇”的心态。
同时,由于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其在食品创新应用中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不过,不得不关注的是,在云南文旅热、云贵风味热和黑松露风味爆红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云南菌菇元素”正在成为新的风味创新方向,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开始发力。
如今年7月,卫龙联合山姆推出渠道定制新品“高纤牛肝菌魔芋”,选用云南牛肝菌,炒制提鲜后采用24道工序和独特切花工艺让魔芋充分挂味,牛肝菌添加量≥20%,每一小包热量约为18kcal,具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成为不少人喜爱的低热量解馋零食新宠。
图片来源:山姆
今年6月,洽洽「山野」系列瓜子推出“云贵川”风味瓜子,其中一款即为「云南风味」山野菌菇味,真实添加牛肝菌煮制入味,口感浓郁鲜美,继续探寻风味瓜子品类的潜力新口味。
图片来源:洽洽
同时,云贵川等地的地域特色品牌也在积极挖掘本地风味的商业化潜力。
去年,Foodaily就关注到了云南鲁甸的国货薯片品牌——噜咪啦。在见手青爆火后,很多用户曾多次喊话品牌研发见手青口味的薯片。尽管最后基于食品安全考虑,见手青薯片未能上市,但噜咪啦积极上架了黑松露牛干巴味、松茸炖土鸡味、折耳根味、傣味舂鸡脚味等创新口味,回应用户对云贵地域特色口味薯片的兴趣。
图片来源:噜咪啦
在上游原料端,为了突破季节限制和原料毒性的问题,人工培育牛肝菌也在推进中。《云南发布》报道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选育的牛肝菌新品种“中菌黄见手青1号”通过了云南省种子管理站专家组鉴定,该品种将成为我国首个通过省级鉴定的见手青类牛肝菌栽培新品种,这一品种不仅一年四季可采,且毒性研究显示无毒。尽管专家还是建议一定要炒熟后食用,但这一成果无疑让消费者们离“见手青”自由更近了一步。
人工栽培的见手青,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当然,除了见手青之外,云南还有松茸、鸡枞、羊肚菌等更丰富的菌菇资源。未来,随着见手青的破圈以及越来越多企业下场,“云南菌菇风味”是否会引发下一个风味创新热潮?Foodaily将持续关注。
对于见手青风味创新,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欢迎大家分享并推荐我们的文章。
来源:Foodaily每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