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韩国媒体《朝鲜日报》不久前援引一名外交消息人士的话称,在美韩达成关税协议前,特朗普曾短暂接待韩国代表团。而会面开始后,特朗普开口第一句话就让所有人当场傻眼:
特朗普与韩国代表团见面,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让对方当场方寸大乱。
韩国媒体《朝鲜日报》不久前援引一名外交消息人士的话称,在美韩达成关税协议前,特朗普曾短暂接待韩国代表团。而会面开始后,特朗普开口第一句话就让所有人当场傻眼:
“金正恩最近还好吗?”
【特朗普与韩国代表团见面第一句话,就让对方当场傻眼】
这位消息人士表示,在与特朗普见面前,韩方代表团预演了多重情况,非常紧张,担心特朗普会突然提出未经事先协商的贸易要求。但他们万万没想到会发生这种情况,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韩方代表团显得“有些慌乱”。
或许特朗普是真的对当下的半岛局势没概念,还以为现在跟文在寅时代一样,南北双方仍保持着一定的接触;
当然更有可能的是,特朗普在故意提醒、敲打韩国——赶紧跟朝鲜恢复关系,为美朝元首重启接触做铺垫。
【韩国代表团万万没想到会发生这种情况】
很多人只记得当年特朗普与金将军的三次会面,但不记得美朝元首会晤的前提,是文在寅力推的朝韩关系解冻:
2018年1月,首尔-平壤热线重新开通;2月,朝鲜派出代表团参加平昌冬奥会;3月,韩国派出高级外交代表团访问平壤,并向金将军转交文在寅的亲笔信;4月,朝韩领导人在板门店举行元首会晤——两个月后,美朝元首在新加坡举行会晤。
不论是哪种可能,特朗普在会见韩国代表团的这句开场白,意味着他仍然对重启美朝元首会晤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甚至可以说,相比于美韩的贸易协议,重启美朝元首会晤在特朗普心中的分量更重。
原因很简单:美国已经做到了让欧盟、日本屈服,与韩国达成贸易协议,并不算什么值得炫耀的胜利,顺手的事罢了。
【2018年6月,美朝元首在新加坡举行会晤】
但重启美朝元首会晤不一样,2018年全球目光聚焦于新加坡的盛况,特朗普恐怕至今仍然印象深刻——这场峰会是向全球进行实时直播的,吸引了数百家媒体超过2500名记者,登上了当天全球几乎所有主要媒体的头版头条。
尽管双方并没有达成什么实质性内容,朝鲜如今更是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拥核国家,但对于特朗普来说,重要的是享受这个被全球媒体聚焦的过程,重要的是他做到了以前任何一届美国总统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言归正传。在与特朗普见面后,韩国代表团肯定在第一时间向总统李在明汇报了相关情况,而李在明自然也能听出特朗普这句开场白的弦外之音——自己得在下半年赶紧行动了。
但问题在于,相比于2018年,如今的半岛局势要紧张、严峻得多:文在寅做到的事情,李在明很难再复制一次。
【文在寅做到的事情,李在明很难再复制一次】
一方面,在尹锡悦执政期间,朝鲜已经改变了对韩国的定位。
2023年4月,访美的尹锡悦从拜登手里拿到了核保护伞;8月,美日韩领导人在美国戴维营举行会谈,美日韩三边关系迎来“历史性”剧变,朝着三方同盟的关系发展。
面对外部局势的剧烈变化,平壤方面迅速做出反应。
同年11月,朝韩先后暂停履行《板门店宣言》;去年年初,金将军宣布修改对韩路线,不再将南方称为“同胞”而是“敌人”,强调“一旦发生战争,应完全收复韩国”;去年10月,以上内容被写入朝鲜宪法,而宪法中原本存在的“民族大团结”等措辞则被删除。
此外,朝鲜还与俄罗斯达成了军事同盟关系,两国签署了具有共同防御条款的双边协议。
另一方面,朝鲜在谈判桌上诉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2018年的时候,朝鲜的条件还是“先解除制裁再逐渐弃核”;而如今朝鲜的条件则是“承认或默许朝鲜事实上的拥核地位,同时解除制裁”。
【如今朝鲜的条件是“承认或默许朝鲜事实上的拥核地位,同时解除制裁”】
金与正最近发表的题为“朝美接触只是美国的‘希望’”的讲话中,已经非常清晰地传达出了平壤方面的相关立场:
她表示:“有必要提醒美国的一点是,现在是2025年,不是2018年或2019年……朝鲜不可逆转的拥核国地位以及能力,以及地缘政治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承认这一不可争辩的事实,应该成为美国今后预测和思考一切的前提。”
换言之,金将军不是不承认与特朗普的“私人关系”,也不是不想重启美朝元首会晤,但时过境迁,必须要在新的基础上来谈,默许或承认朝鲜的拥核地位,否则就免谈。
这些已经完全超过了李在明的能力范围。哪怕自己最近再怎么向朝鲜释放友好信号,比如推迟美韩部分军演项目,恐怕都起不到什么作用。
解铃还须系铃人——重启美朝领导人会晤这码事,现在韩国能帮的地方非常、非常有限,决定性的钥匙完全在特朗普手里。
回过头来看。在听到韩国代表团的报告时,电话那头的李在明,估计也会感到某种程度上的疑惑:
“你特朗普怎么不亲自问金正恩最近好不好?”
来源:唐驳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