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深圳全速竞飞“低空经济第一城”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8 07:30 1

摘要:8月4日,深圳迎来今年以来最强降雨。当市民驾车经过深南大道,都能听到来自空中的安全广播提醒:“深圳交警提醒您,雨天行车请注意安全……”深圳交警推出的无人机低空交通巡查提醒,配合交警铁骑的地面执勤,在恶劣天气中,更好地守护着这座城市的交通秩序和安全。

8月4日,深圳迎来今年以来最强降雨。当市民驾车经过深南大道,都能听到来自空中的安全广播提醒:“深圳交警提醒您,雨天行车请注意安全……”深圳交警推出的无人机低空交通巡查提醒,配合交警铁骑的地面执勤,在恶劣天气中,更好地守护着这座城市的交通秩序和安全。

无人机巡查应用于日常城市交通管理,这是深圳低空经济众多创新场景应用案例之一。作为全球低空产业“密度”最高的城市,近年来,深圳抢抓新机遇,激发新动能,持续创新突破,全速竞飞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截至目前,深圳已集聚1900余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70%,2024年低空经济年产值超过900亿元,形成全球领先优势。

制度创新筑基,打造低空经济发展全球标杆

深圳低空经济为何能加速腾飞?

“近年来,深圳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得益于顶层设计的前瞻性。政策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制度突破与先行示范。”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会长赵麒说。

2022年,《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出台,深圳市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统筹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率先抢跑低空赛道。2023年《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深圳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低空经济中心。

2024年,深圳率先实现顶层立法突破,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空域分层分类管理机制,构建“条例+行动计划+配套措施”政策体系,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同年,深圳低空经济实现空域协同管理机制上的重大突破。国家民航局正式批复申请,明确支持深圳创建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央地合作共同推动低空空域开放和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国家空管部门明确支持深圳无人机城市飞行试点,建立军地民协同运行机制,分类划设管理空域。

不论是建立政策法规体系、推进空域协同运行,还是强化产业服务能力等,深圳处处展现出谋定而先行,高质量绘就低空经济发展“路线图”。

产业聚集赋能,规模化发展成形成势

作为世界“无人机之都”,深圳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厚积薄发,全力打造全链条低空产业高地。

走进位于龙华区的美团无人机运行管理中心,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对一架架无人机进行餐箱挂载工作,随后通过确认后的无人机迅速升空,偌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每个无人机运行的各类数据,包括飞行线路、配送进度等,“像这个刚飞出去的奶茶订单,15分钟就可以送到消费者手里。”现场,一名飞手指着屏幕上一条线路告诉记者。

近年来,以大疆、美团、科卫泰等为代表的低空企业大量扎根深圳,持续投入创新,低空产业聚集效应凸显,规模化发展已成形成势。据统计,目前,深圳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70%,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50%,已集聚1900余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

美团无人机公共事务负责人闫琰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团将低空业务总部设立在深圳,是基于深圳良好的技术和产业环境氛围。像无人机智能化调度系统就是我们自主研发。到2024年底,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开通超40条航线,完成订单近40万单。”她介绍,近年来美团在深圳的低空物流业务迅速腾飞,领跑全国。

完善的产业体系为深圳低空经济发展持续提供新动力,产业图谱已涵盖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等上中下游全板块,以及包括旅游业、物流业、巡检业在内的各种低空应用场景等,形成了长链条、广辐射的低空产业生态圈。

深圳不断“加码”对低空产业的扶持。2024年11月,市财政局发布七大产业基金遴选基金管理机构公告,明确设置20亿元规模的深圳低空经济产业基金,专注于低空经济领域的全产业链投资,包括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以及相关服务。

场景突破涌现,激发新经济增长动力

日前,深港两地的“菜篮子”深圳海吉星农批市场与丰翼科技合作,开通了首条低空专属运输航线。无人机搭载着荔枝、水产品等保鲜农产品,从海吉星向香港消费端进行快速配送,大大提升了深港供应链效率。“这是全国落地的首个农产品无人机配送场景。”龙岗区低空经济推进工作专班招商组组长朱铭杰向记者介绍。

近期,高德与龙岗区联合启动覆盖388平方公里空域的低空经济示范区,支持物流配送、生鲜运输等场景,实现高密度飞行器有序调度;峰飞航空eVTOL“凯瑞鸥”横跨深圳大鹏至惠州150公里海域,高效运送水果和紧急药品,完成全球首次海上石油平台物资运输飞行……

万物皆可飞抵。在深圳,不断涌现的创新商业应用场景已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近期,深圳印发《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底座,助推低空场景拓展创新。深圳市低空办负责人介绍,深圳正全面布局全市低空起降、信息、创新基础设施。根据规划,到2026年底,深圳将开通载人、载货飞行等各类低空商业航线1000条以上,“2小时同城、4小时跨城”低空快送服务覆盖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超过70%,低空经济产值规模将突破1300亿元。

来源:深圳特区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