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挽回女友,小伙花1万多元报名“关门弟子高阶情感课”,内容竟是:用70多元Polo衫和60多元喇叭裤进行搭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7 21:15 1

摘要:90后陕西小伙李先生和相恋大半年的女友濒临分手,为了挽回,他在某平台上报名了一个情感挽回服务课程。“他们的视频说得天花乱坠,感觉都是恋爱高手,我就想买个课试一试。”李先生于是花费了1万多元买了课程,但高阶班导师教授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

90后陕西小伙李先生和相恋大半年的女友濒临分手,为了挽回,他在某平台上报名了一个情感挽回服务课程。“他们的视频说得天花乱坠,感觉都是恋爱高手,我就想买个课试一试。”李先生于是花费了1万多元买了课程,但高阶班导师教授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

“他教我穿搭,给我推荐了70多元的Polo衫和60多元的喇叭裤,我觉得很丑,对方还要求我不允许质疑他的审美;为了立上进心人设,他让我和女友吹牛说自己要去创业做‘神仙水’生意,我感觉十分不靠谱。”李先生要求对方全额退款,但对方态度强硬,不愿退费。

报名前承诺“一对一服务”

换了三个老师,感觉课程很“水”

“我是7月22日晚,通过一个短视频平台上的视频广告,添加了该机构的一个自称张经理的导师。通过微信聊天,她告知我缴纳2988元的报名费才能进行下一项课程。”李先生说,当时求学心切就缴纳了这笔钱,“张经理承诺,会提供一对一的课程服务。”让李先生没想到的是,缴费后,对方换了一个导师。

第二名导师组建了一个上课群,群里有十几名学员,李先生说:“课程的内容是比较简单的恋爱逻辑,包括立人设、打造形象等,短视频平台经常能看到。我以为刚开始的都是初级课程,重要的内容还在后面,加上他们一个劲儿地推销价值8800元的弟子班高阶课程,我就心动了。”

李先生的支付记录

交了钱后,李先生又换了一个导师,“他教我男生穿搭,给了我一个PDF文件,里面都是一些网图,比较粗糙,在社交平台随便搜搜就能搜到类似的,然后他给我推荐了两个购物链接,一件大约70元的黑色Polo衫,一条大约60元的黑色喇叭裤。我觉得很难看,之前女友给我买的都是宽松的直筒裤。我把我的意见反馈给他,他不允许我质疑他的观点,所以我感觉这个课程对于我挽回感情一点用都没有。”

李先生说,后面又教如何和对方聊天找话题,“对方让我给女友发信息说我准备和朋友一起创业去做神仙水、黑绷带(高端化妆品昵称)的生意,打造有上进心的人设。我感觉很扯,我们恋爱大半年,基本信息都是心知肚明的,这种话术怎么可能有用?”

李先生认为对方的课程很“水”,上了课后,自己和女友的感情仍然不顺利,“我按照他的指导发信息给女友,很多内容她都不回复,他还要求我要原封不动地发他的话术,不能修改。”复盘整个过程后,他认为对方一直在诱导自己“入坑”,且收费不菲,于是他拒绝了对方接下去的课程,要求全额退款。

李先生和导师的聊天截图

投诉后相关公司被标注“经营异常”

想要退费却遥遥无期

李先生描述,对于自己的诉求,对方态度很强硬地表示,“因自身原因提出的退款,不能同意。”李先生发现,与自己沟通的三名导师企业号上的信息显示其来自三个不同公司,但这三家公司地址都在广州。他进一步询问了解到,这三家公司相当于一个大公司的三个部门,“他们都是一起的,但取了好几个名字。”且交易记录显示的收款单位是第四家公司,这样的做法让李先生怀疑对方就是“狡兔三窟”。

于是,他向广州12345和消费保平台投诉,广州市天河区有关部门反馈:“执法人员依法前往该公司进行检查,现场检查发现上述企业已不在注册地址实地经营。因该主体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我局依据《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办法》第四条第(四)项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向社会公示。由于找不到涉事主体,无法进一步核实情况,我局决定终止调解。”企查查显示,涉事的四家公司服务范围包含“婚姻介绍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但均未提到心理咨询相关的服务。目前,四家公司都被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该公司被相关部门认定经营异常

李先生说,他最近发现,让自己“入坑”的短视频在平台上已经搜索不到了,很可能是他们下架了相关内容,但他仍然保留着这几名导师的企业号,“和对方沟通无果,我找了律师协调,律师收到的回复也是他们不愿意退款。我准备委托律师起诉。”

记者尝试添加三名导师企业号,都未通过,拨打其中一名导师电话,始终未接通。从另一名导师的朋友圈里看到,其晒出了自己的男学员经过培训之后与女生的聊天截图,并表示最终在他的指导之下两人约会成功。从两人的聊天截图看,男生使用了“你的男主来了”“一起在海边看海、看日出日落还有你回眸一笑”等语句。记者拨通了其中一家涉事公司电话,问及是否提供情感咨询类课程,对方立刻将电话挂断。

在社交平台,该事件不是个例。有其他消费者也投诉该公司所教内容不靠谱。一在校男生晒出自己与导师的聊天截图和支付记录,认为教的内容太过于“程式化”,根本没有用,甚至让他遭人耻笑。还有网友留言表示,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付费情感咨询课程,花了几千元学习完后,女友还是和自己分手了。

律师解读:涉事公司或构成虚假宣传

李先生的案例是否涉嫌虚假宣传?付费情感咨询课程的维权边界在哪儿?浙江铁券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永辉律师认为,若机构以“虚构导师资质”“伪造成功案例”“承诺必复合”等话术诱导消费,且未提供实质性服务,可能构成《刑法》第266条规定的诈骗罪。例如,武汉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中,58名“情感咨询师”使用统一话术本,虚假宣传骗取200余万元,最终被定性为电信诈骗。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若机构通过短视频广告、话术脚本等虚构服务效果,实际提供通用话术或低质内容,消费者可主张“退一赔三”,最低赔偿500元。

多数情感机构经营范围为“信息咨询服务”“婚姻介绍服务”,未取得心理咨询资质。若提供心理疗愈、婚姻分析等服务,可能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面临行政处罚。若机构承诺“一对一服务”,但实际通过群消息授课,且导师频繁更换,违反《民法典》第577条“全面履行合同义务”规定。课程内容与宣传的“恋爱高手指导”严重不符,构成根本违约。根据《民法典》第563条,因对方违约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消费者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退款。

张律师建议,消费者可收集合同与付款凭证:保存报名协议、转账记录、发票等,证明交易关系。截图保存微信聊天记录、语音课程内容、导师推荐链接等,证明服务与宣传不符。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机构经营范围,确认是否超范围经营。

有专家指出,情感与心理咨询服务领域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部分机构培训或发放的资格证并未获得国家统一认可。自2017年起,人社部取消了心理咨询师相关资格认证,目前,尚不存在具备官方效力的职业资格证书,情感咨询服务需求者购买此类服务时应持谨慎态度。

来源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来源:红星新闻

相关推荐